1楼:
语音解说
更多**(7张)
后母戊鼎,亦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发现于1939年3月,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司母戊鼎: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司母戊”含义是:
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介绍司母戊鼎
2楼:乐观的志
司母戊鼎又叫后母戊鼎、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
3楼:匿名用户
司母戊鼎一般指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发现于1939年3月,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通过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jǐng)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重达832.84公斤的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
4楼:花兮雾语
原名,司母戊鼎,现代改名为后母戊鼎。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
发现于1939年3月,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的简介
5楼:萨摩耶好丑
1、司母戊鼎又叫后母戊鼎、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3、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4、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扩展资料:
文物价值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
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历史留下的谜团 司母戊鼎是何神秘物件
司母戊大方鼎是公元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人们即使锯断了鼎的足也难以搬运,又担心被日本人掠夺,便把鼎又埋了起来。直到抗战胜利后,公元1946年6月,大鼎才又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因鼎大得可以做马槽,又俗称“马槽鼎”。
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工艺精巧。除鼎身四面**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俗称虎咬人头纹。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中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鼎的制作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一时。在当时,鼎“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即所谓的“藏礼于器”。青铜鼎作为重要的礼器成为了祭器,用以祭天祀祖,缅怀先祖功绩,而古代人相信灵魂不死,所以贵族死后又常常用鼎来随葬。
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在什么观念的支配下来制作这一器物的?
它又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其腹内壁铸造的铭文“司母戊”究竟是何意呢?对铭文的解释也成为我们了解司母戊鼎用途的关键。
令人奇怪的是,同为武丁王的王后,司母戊鼎的体积几乎是司母辛鼎的2倍,重量则是它的6倍。不久,考古人员在当年司母戊鼎出土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甲字型大墓。
在殷墟王陵区中共有大墓11座,这些大墓很可能都是商王的墓葬,“戊”的墓葬规格仅次于商王。而武丁的另一位王后——女将军妇好,她的墓葬并没有进入王陵区。在12位商王中,每一位商王通常都有十几个妻子,为什么仅仅只有武丁的王后“戊”,墓葬有如此高的规格呢?
这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另一个谜。
6楼:壬浦泽弭明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75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7楼: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
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 。高1.
33米 , 口长1.10米,重达875千克 。用陶范铸造 ,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 ,其合金成分为 :
铜84.77% ,锡11.44% ,铅2.
76%,其他0.9% 。 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的名称的由来
8楼:匿名用户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司母戊鼎名称考:中国商朝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1936年在河南安阳地区发现,属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内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鼎盛时期的重要文物。这件青铜器的名称也有分歧,有的人也称它为“后母戊”,多数人依然称其为“司母戊”。
商朝后期属于中国古文字基本开始形成时期,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甲骨文、青铜铭文(后来发展成为金文),对于司母戊鼎上青铜铭文的认识,多数学者认同“司母戊”的命名,这不仅是基于古代甲骨文的基础,也是从文物本身的作用来命名。在古代“司”是权力的代名词,在奴隶社会的商代,崇尚鬼神的殷商人对祭祀更加重视,负责祭祀者的地位类似其他古文明的祭司,考古专家考证司母戊鼎在商朝就是被作为祭祀商王的母亲而使用的,在中国古文字中,“司”也同“祠”,“司”是在原始文字出现最初的商朝,崇尚鬼神的商朝人把祭祀就作为最高权力,后来文字逐步发展有了专门的“祠”作为祭祀的专用字,“司”依然作为权力标志继续使用。现代人有的解释古代的“司”与“后”是同义字,有的甚至解释司母戊鼎是祭祀商王后母,且不说在古代即使是后母,也都称为继母、嗣母、养母、嫡母等称呼,在铸造青铜器时,也不会特别要标明是否为亲生母亲。
青铜铭文需要记载用途和铸造原因,不会仅仅记载母亲名字,司母戊鼎中的“司”就是标明铸造的原因和用途。而且在商朝时期中国还没有现代简化字,“司”是不可能与现代简化字“后”同义,在古代的“后”字写作是“後”。在古代有可能出现与现代相同的思想和观念,但是不可能出现与近现代简化字相同的文字,就像古代人不会拿着飞机、大炮作战,古代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当时的生产工具和语言文字与现代不同。
对待古代的思想和物质必须依据当时的实际环境客观对待,在古代称为圣人具有的道德品行,在现代往往成为一般的道德标准,但是也不意味现代人在任何方面都比古人强,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婴儿都比古人强,这就有些形而上学。至于用现代的物质名称和文字命名古物就显得不合时宜,用现代道德去要求古人也不可理喻,实事求是对待古今的差别才是正确的。
司母戊鼎制作在哪个朝代?司母戊鼎有什么特点
1楼 忻淑婉谏阳 司母戊鼎一般指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 镇国之宝 的美誉。 鼎通体高133厘米 口长112厘米 口宽79 2厘米,重达832 84...
“司母戊鼎”的“司”是什么意思,司母戊鼎…这个鼎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1楼 堕黑天使 释义 司 解释为职司 官司 典司。 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因其腹部著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也有人...
司母戊方鼎是为了什么而建造的,司母戊鼎是为了什么而建造的
1楼 生日快乐 而因何而造第一种说法认为 母戊 为墓主人的庙号。 司 读 祀 ,即祭祀的意思。认为这三个字的铭文表示该鼎为祭祀 母戊 而作,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该鼎即为商王文丁所铸,是用来祭祀其母。 第二种说法 司 字改释为 后 字。 后 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分,即她生前乃商王之 后 ,并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