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刖刑人守门鼎的、用途和意义,关于刖刑人守门鼎的资料、用途和意义..

2020-11-30 16:25:32 字数 989 阅读 8087

1楼:禽宛丁依波

中国发现的最早也是商代中期最大的装饰有饕餮纹的青铜礼器。1974年6月发现于河南省郑州市张寨南街杜岭土岗铜器窖藏中,窖深6米。共出2鼎1鬲。

鼎的形制、纹饰相同,分别编为1号、2号铜鼎。1号鼎最大,重约86.4公斤。

体量巨大,造型浑厚、庄重,为商代中期青铜器的代表性作品。但由于其年代较早,铸造技艺不够完善,在整体比例和细部处理上尚有不足之外。鼎的口、腹部略呈长方形,口沿外折,两侧沿面上有圆拱形的立耳,微微向外张开,耳的外侧面呈凹槽形,内有3道凸起的棱线。

鼎腹成斗形,深46厘米。鼎腹上部约1/3的部位装饰着阳纹的饕餮纹装饰带。腹部左、右和下部边缘装饰一圈整体成u形的乳钉纹。

鼎腹每面正中部位,饕餮纹上下均为素面。装饰手法朴素大方。足的上部有饕餮纹,下部有弦纹3道。

在腹底和足表有烟熏的痕迹。和商代后期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方鼎造型相比,杜岭方鼎腹部过深、足的比例短,缺乏那种更为庄严的纪念碑性质。耳和口沿的处理也显得单薄。

长方形体、二直耳、四柱足。器四角有较高的扉棱。器腹四面各高浮雕出形象相同的人面,人面方圆、高颧骨、隆鼻、宽嘴、双目圆视、双眉下弯、双耳卷曲。

腹内壁铸铭文“大禾”二字,字体宏伟有力。人面纹方鼎的用途可能与祭天祈求丰收有关。此鼎器形雄伟,在装饰上又以人面为饰,更为孤例。

人面的形象极为奇异,给观者一种望而生畏、冷艳怪诞的感觉,是一件匠心独运的青铜器精品。

该鼎腹饰人面,足饰饕餮纹,造型古朴威严,凝重结实,体现了奴隶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此件守门鼎的造型与普通鼎不同,鼎体分上下两截,上半截如普通方形鼎体,立耳敛口,可以放置食物,下腹向外倾垂,底部圆收。下半截为鼎座,如一方橱,正面有两扇门扉,门闩齐全,可以启闭,以便放置炭火以熟鼎内食物。橱座两侧有四个方形窗孔,皆面饰镂孔窃曲纹。

座底也镂孔,大概是用以通气漏灰。鼎体四角为四顾龙,橱形灶座的四周饰有鸟喙怪兽,四兽分别以独足支撑方座。门扉上是一受刖刑的罪人,这是奴隶社会极其残暴的肉刑的一个例证。

这一刖刑人与怪兽互为映照,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暴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