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最核心的特点是什么,"湖湘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2020-12-29 13:18:26 字数 5797 阅读 2230

1楼:瓣证

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湖湘文化具有以下特色:

(1)民俗性。湖南人在古代被称为“蛮人”,固有刻苦耐劳的“霸蛮”性格,说话以直率、泼辣著称。这就造就了湖湘文化“朴实”的特色。

湖湘文化历来崇尚实际,不尚空际,办事讲究实效;湖湘文化历来崇尚进取创新,反对因循守旧;湖湘文化历来倡导朴实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湖南普通民众的性格。湖南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历史遗产都体现了“鱼米之乡”的乡土风格。

(2)包容性。湖湘文化历来具有崇尚真理、兼容并蓄的风格。这种文化的包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仅湘籍人士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非湘籍人士也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湖湘文化并不都是湖南人创造的。李肖聃在《湘学略》一文中专门记载了非湘籍人士对湖湘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他明确指出“屈子楚人,非生于湘中,第被放至此耳。”但他始创了湘学,成为湖湘文化的初创者。此外,柳宗元、胡安国、胡宏等都不是湖南籍人,他们来到湖南,为湖湘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湖湘文化不尽在湖南,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湘籍人士也宣传和弘扬湖湘文化,扩大了湖湘文化在国内国际的影响。这表明:湖湘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与整个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使自己不断优化和发展。

(3)历史性。湖湘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文化。湖南古代乃荒蛮锢塞之域,直到唐朝还是安置贬官谪史的地方,在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中,先后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才逐步形成了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相对稳定并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地域文化形态。

在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国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分不开的;在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不能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湖湘文化的发展

1、研究湖湘文化,弘扬湖南人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且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崇尚实践”的实干精神、“民为邦本”的民主精神、“保种救国”的爱国精神等都是值得大力弘扬的。

只有弘扬湖南人精神,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三大文明。**有困难,**就需要奋斗。要奋斗,就需要有精神动力。

“湖南人精神”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2、研究湖湘文化,弘扬湖南人精神,是实现湖南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湖南现代化,因为湖南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湖南的现代化,因为湖南人居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要实现湖南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就必须认真研究湖湘文化,弘扬湖南人的伟大精神。思想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现代化的思想,就没有现代化的实践。湖湘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格。从王船山到魏源;再从魏源到***,开了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之先河,推进了湖湘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与时俱进,逐步实现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现代化。

王船山率先打破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朱程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禁锢,创立了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光辉的哲学体系,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魏源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主张;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首创者。毛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为实现思想现代化和整个社会现代化指明了正确方向,可见,弘扬湖南人精神,确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化代,包括湖南现代化的需要。

3、研究湖湘文化,弘扬湖南人精神,是打造和谐湖南的需要。

蕴藏在湖湘文化中的湖南人精神,反映了湖南人的共同特性,体现了全体湖南人的思想风貌。弘扬湖南人精神,必然使湖南人民大众一心,同心同德,增强湖南人民的团结。湖湘文化具有“通天人之故”,穷“大本大源”的致思趋向。

几千年以来,湖湘学者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哲学思考,不断地探索宇宙固有的客观规律,认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湖湘文化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人和谐统一”,“民族与民族和谐统一”的和谐理念;倡导“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处事方式;具有“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亲仁善邻”的宽广胸怀;富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治国理念;彰显关心他人,体恤民众的人文关怀;推崇“道德教化”,“内圣外王”的治国方略。这些文化精粹对于打造和谐湖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湖湘文化最核心的特点是什么

2楼:受映冬俟山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湖湘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3楼:摩霞嘉寅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湖湘文化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楼:好生硬的好声音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湖湘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5楼:我家有无花果

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

、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心忧天下”。

这是湖湘文化的核心内容。无论辛亥革命时期,还是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湘爱国人士既志向高远,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把“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传统提到新的高度。

二是“百折不挠”。

这是湖湘文化的高贵品格。湖南人民历来就是追求理想而坚忍执著,战胜困难而义无反顾。

三是“敢为人先”。

这是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从屈原求索天地由来开始,湖湘知识群体思想开阔,总能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前沿。

四是“兼容并蓄”。

这是湖湘文化的活力源泉。湖南三面环山,北为洞庭,古为“四塞之地”,但就在这块土地上,湖南本土文化充分汲取外来文化的养分丰富发展自身,最终形成了顽强坚毅和灵性飘逸相结合的湖湘文化。

6楼:匿名用户

关于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典型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人们倾向于后者,认为后者更能体现湖湘文化的精神实质,更能反映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首先,“经世致用”只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

其次,“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它仅是湖湘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治学选择。

第三,“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

第四,“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

7楼:匿名用户

“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

8楼:懂一点

敢为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湖湘文化的特色

9楼:匿名用户

湖湘文化的内涵是:无须依傍的独立意识,经世致用的功业追求,使气轻生的热血性格,犟拗霸蛮的任事态度。发展到现代,湖湘文化的内涵则由无须依傍的独立性格发展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经世致用的功业追求发展而为忧国忧民、救世拯时的忧患情怀;使气轻生的热血性格发展为为理想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犟拗霸蛮的任事态度发展而为顽强果敢的坚执定力。

因此如果从作文方面来思考,就应该从创新意识、忧患意识、献身精神、顽强果敢的毅力等方面来思考。

如从顽强果敢的毅力这一角度来思考的话,应该说,直接的正面的从顽强果敢来命题,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我们作更深入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扣住这种精精神。笔者拟就了几个作文题,试图从体现湖湘文化中的顽强果敢的角度作一个管窥: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

曾国藩曾说为人以“耐”字为要,不为大府所器重,则以耐冷为要;薪米或时迫窘,则以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在我后者,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数年,必会通达。“耐”就是受得起、经得住的意思。

大凡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都少不了这样一种“耐”的精神,请以说“耐”为题写一篇议**或记叙文。

例2现实生活中人们有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一件事开始时很有热情,但时间长久了就会产生一种倦怠的心理。与此相反的是“久而敬之”,即无论时间多长,总是以一种“敬”的态度来对待人和事。请以“久而敬之”为题,写一篇议**或记叙文。

例3请以“生活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是“忧患意识”应该作为重点,这种忧患意识其一是表现在对现状的忧虑,其一是对它的发展趋势的忧虑。

举例来说,其一,可以对社会上求大求快的思潮进行反思。如能住七八个人的旅馆就称作为大型旅馆,能停二三辆车的地方就叫大型停车场,还有本来规模很小的超市就叫作大型超市等,学生使用的复习资料的名称有“考霸”的,还有什么“第一考”,什么“无敌”等,这种现象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盲目追求快大全,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盲目地求快,盲目地自大,对我们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历史的经验不能忽视。

其二,教育的现状也是令人忧虑的,思想道德的教育、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康的身体素质的形成,几乎被单纯追求学业成绩所取代,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所谓的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工作待遇高的专业,至于基础理论课程等就很少有学生去报,相对艰苦的专业如采矿选矿等专业除了极少数的农村的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外,问津之人也不多。如果从这些角度来命题,不也正体现了湖南人的忧患意识,不也正好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特色吗?

如阅读下面这段话,然后作文

世人所谓立志,志科名耳,志利禄耳。每子弟发蒙,即便以此相诱。故所夸材隽,不过泛滥于记诵词章,而不复知孝弟忠信为何事。

朱子谕学者,所云志不立之病,却在贪利禄,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要作好人。教后生须将此路头,先与他指点明白,方得迤逦向圣贤一路上去。请以“不作贵人,要作好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

其三,现在提得最响的一个口号就是与时俱进,怎样的思想和行为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这也应该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从阅读的角度来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

其一是通过考试材料的选择来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考试材料的选择是个理想的体现湖湘文化特色的载体。其中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选择古今的湖南本土作家的作品。

如2006年的文言文的阅读所选的是曾国藩的《湖南文征序》。如单选择近代作家的作品,除曾国藩外,还有左宗棠、王夫之、魏源、陶澍、蔡鄂等人,就现当代来说,有沈从文、周立波、韩少功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湖南对作文方面的要求进行思考,湖南对作文的要求是要写出符合文体特征的文章。

那么,命题者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是否也会选择那些体裁特征非常明显的典范的文章呢?这种可能性从道理上来说也应该是有的。那么引导学生适当地读一些典范的记叙文或者议**也有必要。

即使高考没有考到这个内容,我想对学生也是有好处的。不过笔者不主张在复习过程中刻意去寻找这方面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选哪个时代、哪个人的作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能读懂作品,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有了这些,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从题型的设置上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

这一点实际上从湖南自主命题开始,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从题目的设置来看,文章赏析题本身就鲜明地体现了湖南的特色。当然,除此题外,还有其它的题也很好地体现了湖南高考的语文特色。

此外,还有语音题,去年的语音题就对普通话中湖南方言易读错的字进行了考查,等等。

当然,从一套高考试题的角度来体现湖湘文化的特色,可以作更多层面的理解。我在此只是谈了些肤浅的看法。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我们不主张用这种带有明显的猜题性的思考来指导复习行为,但能明确本年度高考的方向应该说对提高复习的效率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印度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1楼 棒子岁月 印度文化为三方面内容即以宗教为中心,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以诗代史三方面 1 以宗教为中心 印度文学 艺术, 舞蹈,雕刻都以宗教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与宗教有关,连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

我国纸的文化有怎样的特点,纸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1楼 北京创典文化 我国纸的文化源远流长,历代名纸很多,早期的纸如絮纸 灞桥纸 居延纸 中纸 罗布淖尔纸 旱滩坡纸 蔡侯纸等等,有的见于著录,有的是现代考古的实物发现由于历史久远和当时生产的数量有限,这些纸已均无传世。 纸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2楼 小白痴大脑袋 西汉时期以灞桥纸为例,经专家检验,得出...

19日本的文化特色是,日本有什么文化特点?

1楼 答案b日本的文化特色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有什么文化特点? 2楼 霁雨若初 1 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多系统的东西方文化的并存和混合的产物。 比如政治体制,既学习了西方的议会政治,又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度,属于新旧政治的混合体。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结合,西装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间加西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