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什么时候开始种麻,古代麻是什么意思

2020-12-26 09:49:22 字数 5075 阅读 9704

1楼:高安腐儒

麻 是我国本土古老的古老的农作物之一,诗经中最早有记载 《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因此中国种麻历史早于夏商周时期

2楼:匿名用户

中国麻纺织的历史比丝绸更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和麻布,**布和苎麻布一直作为大宗衣料,从宋到明才逐渐为棉布所替代。黄麻布和亚麻布自宋代开始生产。在麻纺织技术形成之前,人类用石器敲打,使麻类植物变软,然后撕扯成细长的缕,用以搓绳或编结成网状物。

中国麻纺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原始手工阶段(公元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手工机械纺织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70年),动力机器纺织阶段(1870年以后)。

麻是哪个国家最早种植的?

3楼:匿名用户

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和麻布,**布和苎麻布一直作为大宗衣料,从宋到明才逐渐为棉布所替代。黄麻布和亚麻布自宋代开始生产。在麻纺织技术形成之前,人类用石器敲打,使麻类植物变软,然后撕扯成细长的缕,用以搓绳或编结成网状物。

4楼:星光中续制导

亚麻起源于近东、地中海沿岸。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瑞士湖栖居民和古代埃及人。最早的亚麻是用来榨取植物油的。

古代麻是什么意思

5楼: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中国麻纺织的历史比丝绸更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纺织品就是麻绳和麻布,**布和苎麻布一直作为大宗衣料,从宋到明才逐渐为棉布所替代。黄麻布和亚麻布自宋代开始生产。在麻纺织技术形成之前,人类用石器敲打,使麻类植物变软,然后撕扯成细长的缕,用以搓绳或编结成网状物。

中国麻纺织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原始手工阶段(公元前21世纪以前新石器时代),手工机械纺织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70年),动力机器纺织阶段(1870年以后)。

6楼:于无申处

古代专指**。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古代**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7楼:游子逸

**出现:

1. 即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时穿的常服。

《诗·曹风·蜉蝣》:“蜉蝣掘阅,**如雪。” 郑玄 笺:“**,深衣。诸侯之朝,朝服;朝夕则深衣也。”参见“ 深衣 ”。

2. 古时丧服。

《礼记·间传》:“又期而大祥,素缟**。” 郑玄 注:

“谓之麻者,纯用布,无采饰也。” 唐 王建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诗:“ 汉 家都护边头没,旧将**万里迎。

” 刘白羽 《英雄城--平壤》:“有一次,在一个农民热诚者大会上,有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他穿戴了**麻帽到会场上来,他说:‘同志们,我的**是为了我们那里被 美国 兵杀死的一百一十七个女人穿的。

’”3. 麻布衣。古时平民所穿。

唐杜甫 《前苦寒行》:“ 楚 人四时皆**, 楚 天万里无晶辉。” 宋 谢翱 《青篛亭》诗:

“归路逢樵子,**草结裳。” 清 阎尔梅 《燕赵杂吟》:“**桃杖出都门, 燕 赵 风光细讨论。

”4. 旧时举子所穿的麻织物衣服。

唐 李贺 《野歌》:“**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王琦 汇解:

“ 唐 时举子皆着**,盖苎葛之类。” 宋 苏轼《监试呈诸试官》诗:“**如再著,墨水真可饮。

”5. 借指应试举子。

唐 韩偓 《及第过堂日作》诗:“暗惊凡骨升仙籍,忽讶**谒相庭。”

6. 见“ **相法 ”。

8楼:我深爱李田

**用苎麻

苎麻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

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

中国是苎麻品种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较多的国家,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苎麻较适应温带和**带气候。

古代什么时候开始有水泥的?

9楼:不曾明了

水泥这个词的意思是粘合剂。所以骨胶和浆粘也可以说和水泥是同一类物质。但今天我们所说的水泥,只指硅酸盐水泥。

硅酸盐水泥虽是在19世纪发明的,但早在1700年前的古代,罗马人在建造砖房时,就对如何使砖和砖相粘合进行热心的研究。

罗马人首先使用石灰做砖的粘合剂。普通的石灰叫做生石灰,加水则变成粘粘的熟石灰,掺进砂子则是灰浆。灰浆在空气中吸进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而逐渐凝固。

所以,可以利用灰浆做为砖的粘合剂。

然而,罗马人又进一步用石灰、石膏和火山灰混合焙烧而发明了更优质的粘合剂。这与今天所使用的水泥在性质上及其相似,罗马人还把这种粘合剂当作钢筋水泥那样使用。在罗马的建筑中,多是采用石、砖分两层砌墙,中间加进这种“水泥”,使其凝固的建筑方法。

由于罗马人发明了这种优秀的“水泥”,所以后来在欧洲一直使用这种罗马式“水泥”。

10楼:yan胖子

中国的水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人用“白灰面”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白灰面”因呈白色粉末状而得名,它由天然姜石磨细而成。姜石是一种二氧化硅较高的石灰石块,常夹在黄土中,是黄土中的钙质结核。

“白灰面”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建树胶凝材料。

黄泥浆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此时除继续用“白灰面”抹地以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在公元前403-221年的战国时代,出现用草拌黄泥浆筑墙,还用它在土墙上衬砌墙面砖。在中国建筑史上,“白灰面”很早就被淘汰,而黄泥浆和草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则一直沿用到近代社会。

石灰公元前7世纪的周朝出现了石灰,周朝的石灰是用大蛤的外壳烧制而成。蛤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将煅烧到碳酸气全部逸出即成石灰。《左传》中有记载:

“成公二年(公元前635年)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灰”。蜃灰就是用蛤壳烧制而成的石灰材料,在周朝就已发现他具有良好的吸湿防潮性能和胶凝性能。在崇尚厚葬的古代,在墓葬中将蜃灰作为胶凝材料来修筑陵墓等。

在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有“烧砺房法的图示”,这说明蜃灰的生产和使用,自周朝开始到明代仍未失传,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很长的时间。

到秦汉时代,除木结构建筑外,砖石结构建筑占重要地位。

砖石结构需要用优良性能的胶凝材料进行砌筑,这就促使石灰制造业迅速发展,纷纷采用各地都能采集到的石灰石烧制石灰,石灰生产点应运而生。那时,石灰的使用方法是先将石灰与水混合制成石灰浆体,然后用浆体砌筑条石、砖墙和砖石拱券以及粉刷墙面。在汉代,石灰的应用已很普遍,采用石灰砌筑的砖石结构能建造多层楼阁。

中国的万里长城修筑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7世纪,先后有20多个朝代主持或参与建造。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最长,在总长5万公里的长城中修筑了5000余公里。在这三个朝代,石灰胶凝材料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大量用于修建长城。

所以,长城的许多地段,后人发现它是用石灰砌筑而成的。

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记载了石灰的生产方法。清代《营造法原》一书中,则记载了石灰烧制工艺与石灰性能之间的关系。这些记载说明我国到明、清时代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石灰生产和使用知识。

三合土在公元5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出现一种名叫“三合土”的建筑材料,它由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到明代,有石灰、陶粉和碎石组成的“三合土”。在清代,除石灰、黏土和细砂组成的“三合土”外,还有石灰、炉渣和砂子组成的“三合土”。

清代《宫式石桥做法》一书中对“三合土”的配备作了说明:“灰土即石灰与黄土之混合,或谓三合土”;“灰土按四六掺合,石灰四成,黄土六成”。以现代人眼光看,“三合土”也就是以石灰与黄土或其他火山灰质材料作为胶凝材料,以细砂、碎石后炉渣作为填料的混凝土。

“三合土”与罗马的三组分砂浆,即“罗马砂浆”有许多类似之处。

“三合土”自问世后一般用作地面、屋面、房基和地面垫层。“三合土”经夯实后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还有较好的防水性,在清代还将他用于夯筑水坝。

在欧洲大陆采用“罗马砂浆”的时候,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国也在采用类似“罗马砂浆”的“三合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历史巧合。

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发展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采用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如“石灰-糯米”,“石灰-桐油”,“石灰-血料”,“石灰-白芨”,以及“石灰-糯米-明矾”等。另外,在使用“三合土”时,掺入糯米和血料等有机物。

据民间传说,秦代修筑长城中,采用糯米汁砌筑砖石。考古发现,南北朝时期的河南邓县的画像砖墙是用含有淀粉的胶凝材料衬砌;河南登封县的少林寺,北宋宣和二年、明代弘治十二年和嘉靖四十年等不同时代的塔,在建造时都采用了掺有淀粉的石灰作胶凝材料。《宋会要》记载,公元1170年南宋乾道六年修筑和州城,“其城壁表里各用砖灰五层包砌,糯米粥调灰辅砌城面兼楼橹,委皆雄壮,经久坚固。

”明代修筑的南京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石城垣,以条石为基,上筑夯土,外砌巨砖,用石灰作胶凝材料,在重要部位则用石灰加糯米汁灌浆,城垣上部用桐油和土拌和结顶,非常坚固。采用桐油或糯米汁拌和明矾与石灰制成的胶凝材料,其粘结性非常好,常用于修补假山石,至今在古建筑修缮中仍在沿用。

用有机物拌和“三合土”作建筑物的工法,在史料中屡有所见。明代《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载:“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经筑坚固,永不隳坏,名曰三合土”。

在中国建筑史上看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北京卢沟桥南北岸,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建筑河堤数里,使北京南郊从此免去水患之害。在石桥建筑史中记载,用糯米和牛血拌“三合土”砌筑石桥,凝固后与花岗石一样坚固。糯米汁拌“三合土”的建筑物非常坚硬,还有韧性,用铁镐刨时会迸发出火星,有的甚至要用火药才能炸开。

中国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创造过程中有过辉煌成就,作出过重要贡献。英国著名科学家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保持这西方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那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杂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发展的过程是,从“白灰面”和黄泥浆起步,发展到石灰和“三合土”,进而发展到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从这段历史进程可以得出与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相似的结论,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在与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基本同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广泛采用石灰与有机物相结合的胶凝材料而显得略高一筹

1889年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的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水泥这个名词在中国得以流行以广泛运用。

古代的天子什么时候会开始“大赦天下”

1楼 香蕉你个怖拿拿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掌握子民的生杀予夺大权,常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如在皇帝 登基 皇帝驾崩 更换年号 皇帝生儿子 立皇后 立太子 皇帝打了大胜仗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天下大乱或者自然灾害,也会大赦,因为自然灾害的时候,民不聊生,犯罪现象就会增多,所以皇帝就大赦天下。也有一些情况正好...

古代印度雕刻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古印度是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了雕刻艺术创作的?有哪些体现?

1楼 漫阅科技 印度先民至少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就开始了雕刻艺术创作。在印度河流域发现的大量印章底面上,就镌刻着动物 树叶和神祗。这些印章大部分是用皂石 玛瑙 象牙和青铜一类材料刻制的。 它们一般呈方形,但也有呈圆形的 一般边长为3至5厘米,但也有边长达7 5厘米的。 古印度是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了雕刻艺术...

古代平民百姓女子如何打扮,古代的女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化妆打扮自己的呢?

1楼 匿名用户 汉朝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是在汉朝确立的。汉代的染织工艺 剌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 右图 汉代绉纱被子 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 长冠服 。皇后的祭祀服是 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 皇后的蚕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