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哲学鼎端
《老子最早提出“无为”,无为即什么?》之问题的邀请回答
老子的无为是什么意思啊?
2楼:月似当时
老子的无为是指要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的意思。
老子的无为,并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能仅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
老子的“无为”,并非要君主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说,“无为”并非要君主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君主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扩展资料
道家并不是出世的,也不是消极的。它里面产生了许多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人物,而且也有鼓励人们张扬个性大有作为的精神。只不过人们对其充满了道听途说的认识和想当然的理解,所以才让道家背负了“消极 ”的坏名声。
历史上的许多道家人物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大有作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关头,他们的作用更为明显,只不过他们功成而不居,躲在巨人的影子下面,因此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显赫的名字,或者是留下了名字,但由于其功业的神奇,在民间就有了种种传说 。
但道家无为却被“有心”的儒家学者、佛教徒以及某些受佛教影响的道教徒解释得面目全非;无为被僵化为“什么都不做”;道家所包含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完全被视而不见;道家的积极思想没有得到更多的张扬,而消极思想却在滋生蔓延。
3楼:金湖三河兄弟
无为不是没什么作为,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的为是最能的为,是有作为的,无为的为是最高效的作为。
老子的无为是顺其自然的为,是少碍无碍的为,是顺畅的为,是与世之众事有机结合的为,是与众多无为之事联动的无为。
老子的无为是适其时机无过无不及的为,老子的无为是科学作为,老子的无为无不为是效果最佳的作为,这效果最佳的作为才能算作是无为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是不高不低不大不小不贵不贱不急不缓的为。
4楼:巢梅花望娟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
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
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无为而治"本言自于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
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
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
化。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
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
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
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
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5楼:匿名用户
无为实际上就是老子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无为而治”
无 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无 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 老 子 提 出 来 的 。 老 子 认 为 天 地 万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万 物 的 运 动 变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规 律 。
那 么 道 的 规 律 又 是 什 么 呢 ? 老 子 说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德 经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见 , 道 的 最 根 本 规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为 本 , 那 么 对 待 事 物 就 应 该 顺 其 自 然 , 无 为 而 治 , 让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发 展 , 使 其 处 于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状 态 , 不 对 它 横 加 干 涉 , 不 以 有 为 去 影 响 事 物 的 自 然 进 程 。 也 只 有 这 样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发 展 。
所 以 在 道 家 看 来 , 为 人 处 事 , 修 心 炼 性 , 都 应 以 自 然 无 为 为 本 , 避 免 有 为 妄 作 。 老 子 说 :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经 · 二 章 》 ) " 上 德 无 为 , 而 无 以 为 ; 下 德 有 为 , 而 有 以 为 。 " ( 《 道 德 经 · 三 十 八 章 》 ) " 为 学 日 益 , 为 道 日 损 , 损 之 又 损 , 以 至 于 无 为 。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 ( 《 道 德 经 · 四 十 八 章 》 ) 严 君 平 亦 谓 : " 有 为 之 为 有 废 无 功 ; 无 为 之 为 成 遂 无 穷 … … 览 天 地 之 变 动 , 观 万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为 乱 之 首 也 , 无 为 治 之 无 也 。 " ( 《 道 德 真 经 指 归 · 卷 八 》 ) 总 之 , 根 据 道 家 的 观 点 , 在 自 然 无 为 的 状 态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 规 律 顺 利 发 展 , 人 身 、 社 会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为 干 涉 事 物 的 发 展 进 程 , 按 照 某 种 主 观 愿 望 去 干 预 或 改 变 事 物 的 自 然 状 态 , 其 结 果 只 会 是 揠 苗 助 长 , 自 取 其 败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应 该 采 取 无 为 之 道 来 养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达 到 预 期 的 目 的 。
当 然 , 无 为 而 治 的 " 无 为 " , 决 不 是 一 无 所 为 , 不 是 什 么 都 不 做 。 无 为 而 治 的 " 无 为 " 是 不 妄 为 , 不 随 意 而 为 , 不 违 道 而 为 。 相 反 , 对 于 那 种 符 合 道 的 事 情 , 则 必 须 以 有 为 为 之 。
但 所 为 之 为 , 都 应 是 出 自 事 物 之 自 然 , 无 为 之 为 发 自 自 然 , 顺 乎 自 然 ; 是 自 然 而 为 , 而 不 是 人 为 而 为 。 所 以 这 种 为 不 仅 不 会 破 坏 事 物 的 自 然 进 程 和 自 然 秩 序 , 而 且 有 利 于 事 物 的 自 然 发 展 和 成 长 。
二 、 个 人 生 活 与 无 为 而 治
在 现 代 社 会 ,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 不 仅 人 们 的 物 质 生 活 有 了 巨 大 的 提 高 , 而 且 人 们 的 精 神 生 活 也 变 得 越 来 越 丰 富 。 但 与 此 形 成 鲜 明 对 比 的 是 , 人 们 生 活 的 幸 福 感 却 并 没 有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而 提 高 ; 相 反 , 在 许 多 时 候 , 人 们 反 而 觉 得 比 以 前 更 不 幸 福 , 更 不 快 乐 。 究 其 原 因 , 则 是 因 为 现 代 社 会 以 其 多 姿 多 彩 的 形 态 展 现 在 人 们 面 前 , 面 对 各 种 各 样 的 物 质 和 精 神 诱 惑 , 人 们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激 发 , 但 人 们 满 足 自 己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能 力 又 是 有 限 的 , 于 是 导 致 人 们 内 心 的 无 尽 痛 苦 和 烦 恼 。
实 际 上 , 根 据 道 家 的 观 点 , 人 生 的 一 切 痛 苦 和 烦 恼 皆 源 于 人 的 有 为 。 人 不 愿 意 按 自 然 的 秩 序 去 生 活 , 不 满 足 于 既 有 的 自 然 状 态 , 而 总 是 试 图 按 自 身 的 愿 望 和 他 人 的 要 求 去 改 造 生 活 , 并 自 认 为 这 样 才 会 使 生 活 更 美 好 。 殊 不 知 , 这 种 对 自 然 的 生 活 秩 序 的 破 坏 , 不 仅 不 会 给 人 带 来 幸 福 和 快 乐 , 反 而 会 给 人 造 成 无 尽 的 痛 苦 和 烦 恼 。
那 么 如 何 才 能 从 根 本 上 摆 脱 人 生 的 痛 苦 和 烦 恼 呢 ? 道 家 认 为 , 最 根 本 的 解 决 方 法 就 是 无 为 而 治 。 因 为 真 正 的 幸 福 和 快 乐 并 不 是 超 越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满 足 , 而 是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满 足 , 必 然 是 符 合 道 的 规 律 的 自 然 无 为 状 态 。
对 人 来 说 , 要 达 到 自 然 无 为 首 先 就 是 要 使 人 的 精 神 意 识 进 入 虚 静 状 态 。 因 为 人 之 有 为 皆 因 欲 念 而 起 。 欲 念 一 起 则 心 动 , 心 动 则 意 动 , 意 动 则 神 动 , 神 动 则 气 动 , 气 动 则 形 动 , 形 气 神 动 则 必 然 神 驰 于 外 , 气 散 于 中 , 精 耗 于 内 , 健 康 为 之 受 伤 。
老 子 云 : "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骋 田 猎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令 人 行 妨 。 " ( 《 道 德 经 · 十 二 章 》 ) 如 果 人 贪 图 感 官 的 享 乐 , 使 精 神 意 识 随 五 官 而 驰 散 于 外 , 欲 念 妄 想 致 心 神 不 宁 , 人 的 身 体 就 会 受 到 损 害 。
要 防 止 这 种 局 面 的 发 生 惟 有 一 法 , 这 就 是 虚 其 心 , 静 其 神 。 心 虚 则 欲 望 不 起 , 神 静 则 念 头 不 生 , 心 清 神 静 , 根 本 坚 固 , 形 神 相 亲 , 则 能 长 生 久 视 。
老子主张的“无为思想”是什么意思
1楼 dreamcatcher茗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回之教 。无为而治是答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 ,顺乎自然以为治。 无为是实现无不为 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 以无事取天下 。 老子的无为思想老子的哲学并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吗?为什么
1楼 一知斋 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和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具体地说就是统治者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不要做任何人为的想去改变社会发展规律的是,让社会自然而然地发展,这样他看起来是什么也没有做,实际上是等于什么都做了。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键是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有选择地去做。 ...
佛教里面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佛教里面的「无我」究竟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就是指不受外界的干扰的清净心。 2楼 天华静观 是指万物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自体。 佛教里面的 无我 究竟是什么意思 3楼 匿名用户 无我是佛发现五取蕴的共相之一,五蕴的共相是 无常 苦 无我 什么是 共相 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征。佛陀说 无我者非我 非我所,非我之我。 以不实之义为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