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020-12-17 11:48:15 字数 4560 阅读 8184

1楼:角落行人

”化用宋刘克庄《贺新郎》:“问长缨

,何时入手,缚住戎主?”长缨已在手中,降服“苍龙”,只是时日问题。结尾两句的另一层含义是:长征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预示“缚苍龙”的革命战争将由此拉开序幕

表达了作者的(一定能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 )远大预见和坚强自信

2楼:匿名用户

即使有了神器,还是不敢挑战最终boos

表达了 万事具备 只差 勇气

3楼:陈妞妞妈

表现了作者的自信和勇敢

4楼:盼水因

已准备好,成功就在眼前,表现了他的自信,及希望之大

5楼:车素兰戈子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诗人

对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充满了极大信心;表现了诗人远大的预见和坚强自信。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一个问句体现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6楼:乔木查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表现了红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出自毛泽东的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缚住:擒住。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

”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此处借指.

蒋.的反动派,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

日。【译文】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鉴赏】

虽然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夺得最后的胜利。

7楼:额吉防腐剂

对美好未来前景的展望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什么意思?写出了怎样的心情

8楼:邓慧芳

你好!这句话是出自毛泽东的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以当时的写作背景,意思是表达了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比喻意应该是:

现在已经拥有了某种前题条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最终的目标达成?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成功?

9楼:无敌死死龙将

表达了毛泽东要打败国民党的勇敢的精神

10楼:类心人

我来回答,悲壮 9716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什么

11楼:du知道君

清平乐·六 盘 山①

一九三五年十月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②。不到长城非好汉③,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④,何时缚住苍龙⑤?

【注释】①六盘山:为陇山山脉主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南,海拔3500余米。道险路窄,需要经过六重盘道方可到达主峰,故名六盘山。

1935年10月7日,红军于固原县的青石嘴击溃敌人追兵四个骑兵团后,在当天下午就一鼓作气,翻越了长征途中最后的这座高山。 ②望断:极目远望,直到看不见。

③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④长缨:

长绳。这里借喻工农武装。汉武帝时终军出使南越(古国名,今广东、广西一带),请授长缨,说要把那里的国王缚住带回来(见《汉书·终军传》)。

⑤苍龙:是一种凶神恶煞。作者自注:

“苍龙,指蒋介石,不是日本人。因为当时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日。”

【简评】上阕从远景兴起,进而表达“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下阕由近景描写,表达“缚住苍龙”的宿愿。长征到达西北,可以说,过了六盘山,险处不须看,心情完全不同于过娄山关之时的悒郁,而是充满壮志豪情。结尾“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化用宋刘克庄《贺新郎》:“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长缨已在手中,降服“苍龙”,只是时日问题。

结尾两句的另一层含义是:长征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预示“缚苍龙”的革命战争将由此拉开序幕。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表现了什么?

12楼:最后线索

表现了红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注释】

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

缚住:擒住。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注:“苍龙,太岁也。

”古代方士以太岁所在为凶方,因称太岁为凶神恶煞。苍龙:此处借指.

蒋.的反动派,不是日本人,因为当前全副精神要对付的是.蒋不是.

日。【译文】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鉴赏】

虽然用的是设问句,但所起作用都是陈述式的肯定句。即总有一天,红军战士将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夺得最后的胜利。

13楼:匿名用户

表现了红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14楼:匿名用户

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 简易一点

15楼:匿名用户

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表达了红军什么的革命理想

16楼:皮卡丘樱花

表达了红军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理想

17楼:匿名用户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以当时的写作背景,意思是表达了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比喻意应该是:现在已经拥有了某种前题条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最终的目标达成?什么时候才能取得成功?

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党,**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

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 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六盘山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海拔2800多米,古代人们称之为大陇山。如今在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推波助澜下,六盘山已为全国各地的人们所认识,每年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感受毛泽东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描写的那种意境。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当年,毛泽东写下《长征谣》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长征最为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今天人们可以从隧道中轻而易举地翻越六盘山,而在长征中六盘山则是横亘在陇东高原上的一座天险。1935年、1936年,红二十五军、**红军先后翻越六盘山。

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中由一三军团和**领导机关组成的陕甘支队北上。10月5日,红军进入宁夏西吉县境内。这时,国民党军为了阻截**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重兵。

在六盘山周边有国民党毛炳文两个师、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部队,门炳岳及西北马鸿宾的部队,形势相当严峻。根据敌情毛泽东决定从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青石嘴一带突破包围,穿越平银公路,直插六盘山东边的泾源阳清村。在前进路上,红军战士意外发现在青石嘴一带驻扎有敌人的一个骑兵团。

这时已接近中午,敌人正在**做饭,戒备相当松散。于是红军乘敌不备,发起突袭,消灭了敌军,而且缴获了100多匹战马及十多车物资。红军用缴获的物资迅速装备了一个骑兵侦察连。

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梁兴初就是这支骑兵侦察连连长。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的过程中,一边爬山,一边构思了最初的《清平乐·六盘山》即《长征谣》。兰州大学文学院的庆振轩教授认为,《清平乐·六盘山》是1935年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登上山顶所作,定稿是在这一年的12月。

毛泽东在攀登到六盘山山顶上,极目四望,真正体会到了秋高气爽的北国风光之后,回想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如今都已成为过眼云烟,那些至今仍坚持战斗在南方的同志们怎么样了呢?经过二万五千里艰险路程,无数战斗锻炼过的红军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来。想到这些,一种难以言表的思绪涌上心头。

于是,也就诞生了一首名传千古的绝妙好词。

18楼:向前

表达了红军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心。

《海上日出》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1楼 home心香一叶 通过对海上日出不同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海上日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楼 匿名用户 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 3楼 匿名用户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可以从太阳露出小半边脸,或者课文内可爱一词表达 4楼 美富亚过...

约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约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热情的爱的情谊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 闲敲棋子 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 稍有些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2楼 匿名用户 表达了诗人一闲就敲棋了,就落灯花的哈哈哈哈 ...

《草原》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草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楼 小小不点酱 文章叙述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 款待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热爱草原之情吧 首先描写了草原之美 以及作者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最后以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结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