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百度律师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及区别
法律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 (一)道德的含义: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
“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
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的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二)与道德密切相关的法律的含义。
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律。今天的社会,代表不同利益的统治集团仍然还存在,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对立的。不同的统治集团各有各自的阶级利益,以及与其阶级利益相适应的道德。
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道德观。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结合中国国情,我国法律与道德的现状:
1.一国范围内的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2.
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忠孝节义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维护其阶级统治的道德规范,在其立法中体现为“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司法实践中,甚至是将儒家思想的教义作为办案的根据,《春秋决狱》一书就是其中的典型。
3.法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孟子《离楼上》中讲到“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5.
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6.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7.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8.
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二、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 1.
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
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
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二)道德与法律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1〕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
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
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德与法两者互补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依靠法律的权威和社会公德的温馨相处,使其团结稳定,促使社会有序地向前发展经济;在各行各业的环境中呈现出公正、和谐、心情舒畅努力奋斗的创新局面。
德与法,两者互补,教育人们在生存环境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是促进社会进步、繁荣经济必不可少的两种思想品德。
法律是讲大道理硬道理,集中反映了国家和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它教育并要求人们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执法、守法是靠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去实现;在进行法律教育后,对于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都要绳之依法。执法是一种强制手段,在法律面前那是顺(守)者平安、逆(违)者就是制裁和惩办。
法律就是保护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合法的权益。法律的实时性和公正性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补充和完善的,与时俱进,动态发展。
道德是一种人性的表现和社会团结友善的基础,人性道德的表现是一种自在自发的行为;是一种传统的思想文化继续发展,是一种人性美德。道德体现了人对人、对社会的关怀、援助和仁爱;道德主要是对人的教育和个人养成所表现的一个人的素质和人格,它要求人的言行真善美去教育和影响那些假恶丑的人性,弘扬正气,消除**。道德品质实施讲自愿原则,是发自内心的我行我素;不受别人的令从或否,它也不受法律的制约。
当你在没有触犯法律而在道德上不义时,最多只是受到**上的批评,无任何法律责任。
道德是靠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素质去体现,道德观念和水准是随着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提高,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内涵也是在起着质的变化。
德与法有着密切关系,法中有德、德中有法,法严于、高于德,两者互补互进,但却不能代替;法能包容德,而德却包容不了法。例如,家庭就是一个法律和道德包容的最小的社会单元,若其一成员违法就要按法律程序制裁;而其他成员既不能干预也不能替罪。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定是遵纪守法的模范,而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在人格道德方面,就不一定令人满意 。所以社会呼唤每个人在生活中即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又是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人们的思想境界达到了这样的高度,这就显示人类社会高度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时代到来了。
法律制裁和法律谴责的区别是什么
2楼:答疑组擎兮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
主要是前者制裁是要负法律责任,而后者谴责不用,更多的是一种道德谴责。。。
3楼:除法分配律
是道德
谴责吧
?法律制裁与道德谴责有一定区别,法律制裁就是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都要受到一定处罚,如治安警告,罚款,拘留,判刑之类的。而道德谴责虽然没有处罚,但是只不过是道德谴责,**谴责。
如有些行为不违法但要受到道德谴责,如溺水救人,你不救人但不代表犯法,但是要受到道德谴责。但违法行为肯定要受到道德谴责。
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1楼 用q户名 法律的效果有达到制裁违法犯罪的目的,但最重要的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为保证人的尊严 价值 利益 权利以及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法律不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需要的唯一工具但是却是重要的工具之一,制定 修改与完善法律是目的是为了到达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 2楼 喜气东来福满门 一 对...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联系与区别,会计主体、纳税主体、法律主体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1楼 猪猪将军 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 独立核算的生产车间 销售部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反映其财务状况,但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
司法公文和法律文书有什么区别,法律文书与司法文书有什么区别
1楼 匿名用户 制作的主体不一样,法律效力不一样,文书格式不一样 法律文书与司法文书有什么区别 2楼 四哥有法说 1 司法文书是指侦查 检察 审判 公证等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的各个环节 步骤上形成与使用的专用文书。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如判决书 裁定书等 也包括不直接发生法律效力,但对执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