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己之不能.是论语的哪

2020-12-10 06:49:00 字数 7010 阅读 2787

1楼:heaven昔昔

出自《论语·学而》和《论语·宪问》。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患人之不知己”下一句是什么?

2楼:只有乌龙没有茶

子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出自《论语·学而》。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 [1] 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不患人之不知己之,患不知人也”,这句古文是什么意思?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3楼:雨雪茶礼

出自《论语·学而》,提问句有误,原句应该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楼:匿名用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出自《论语·学而》。

5楼:百度用户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出《论语》。意即: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了解别人。可用于劝慰患得患失、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6楼:啾啾啾啾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不够了解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喽!

7楼:偶遇

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应该是: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就怕自己认人不清

8楼:命运与梦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一章更具体的**在人类社会的内部结构着手点,揭示其“不患”与“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详解:以前所有解《论语》的人,看到这几章“不患”、“患”的来回折腾都要晕,面对几乎一致的话,最终所有人都只能用一招,就是说这是重出,应该是孔子反复丁宁,所以《论语》就记了好几次。但这种解释荒谬透顶,请问,难道孔子几十年就说了这500多句话?

难道相应的话,就这几条反复说,其它都只说一次?难道编辑的人就不知道这些话都差不多,就不会筛选一下?其实,所有的原因都是以前解《论语》的人根本就自己糊涂,搞不懂,分不清,硬找些理由来**阶。

就像这章,通常解释也就采取相同态度。其实,《论语》里没有什么重出、多余的话,银碗**,分不清是眼拙,怪得了谁?眼拙还编故事掩盖,就不是眼拙那么简单了,那是心态问题了。

如果不对《论语》完全通晓无误,又有什么资格解《论语》?

这一章并不是什么重出,而是就着上一章来,在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上讨论。如果说前面两章分别站在根本性以及人类社会的一般性角度讨论问题,那这一章就在人类社会的内部结构上揭示其“不患”与“患”。在人类社会的内部结构上,“人之不己知”是其“不患”,正因为有了“人之不己知”的“不患”,才有了“不知人”的“患”。

“人之不己知”,在人类社会结构内部是无位次的,人类社会,必然由人构成,而只要是人,就是“不己知”的,正因为“不己知”的无位次,才有了“不知人”的位次。

“不己知”是社会中所有人存在的必然状态,如果真有什么“人性”,唯一可能的“人性”就是“不己知”。任何理论,如果违背了这个“不己知”,就是荒谬可笑的。例如,有某种上世纪被无数人吹捧的主流经济学,以所谓人的理性为前提,这种经济学只能是垃圾经济学。

因为“不己知”,在人类理性的层次上,“非理性”是无位次的,人类的理性因“非理性”的无位次而位次,叫嚣人类理性的,根本上从来都是“非理性”的。

“不知人”,就是前面反复提到的“人不知”,“圣人之道”,就是要把“人不知”的世界变成“人不愠”的世界。为什么有这个可能?就是因为“不己知”的无位次而有“不知人”、即“人不知”的位次。

正因为有了“人不知”的位次,才有可能把“人不知”的世界变成“人不愠”的世界。但这改变,不可能通过改变“不己知”的状态而达到,因为“不己知”是无位次的,任何涉及“不己知”不患的改变的都是“不己知”,“不己知”在人类社会的结构下是无可改变的。换言之,一切企图通过改造人从而达到改造人类社会的运动都是荒谬可笑的,任何希望通过灵魂深处爆发革命而达到改造社会的运动都是荒谬可笑的。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揭示这种类型运动失败的必然性。从“人不知”到“人不愠”,是不能从“不己知”下手的,因为无从下手。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和孔子是完全一致的。

马克思从来不**任何人类思想的改造问题,因为人类的所谓思想位次,从根本上**于社会“人不知”的位次,唯一需要改造的只能是“人不知”世界的现实结构。但社会的改造必须由其位次而决定,不同位次的社会有着不同的形态、规律,这里没有任何先验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方,都必须从每个社会结构的现实逻辑、位次出发,这才是知其位次而行之,这才存在把“人不知”世界变成“人不愠”世界的可能,离开了现实的逻辑、位次,都是别有用心的鬼把戏。

直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患人不明了自己,患“人不知”的世界啊。

注:“人不知”的“知”,是“智”的古字,“人不知”不是“人不知道”,而是“人没有智慧”。

文章参考自孔圣人网****kongshengren.**

不患人不知己 唯患学不至出自**

9楼:匿名用户

不患人不知,而患己不自知耳(2011-03-2708:20:50)标签:

杂谈不患人不知,而患己不自知耳查有关资料,《论语》中曾经在两处记录了孔老夫子这样的话,一处是在〈学而篇〉中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应是他对自己的学生们说的话;一处则是〈皇疏〉篇中记下来的语录:

“言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耳。”这应是对君王说的。这两处说得话,几乎完全是一样的,可是说给听的对象不同,语气和其中所蕴含的意味,也有一些差别。

我这里就无能为力强作解事了。那么我拟了“不患人不知,而患己不自知耳”这样一个题目,是不是狂妄自大、自以为了不起、“稚子牛心”般地敢和先圣比肩呢?非也,我自知自己的分量,不过是轻如鸿毛的一粒小小的草籽罢了;不,甚至微末得连一粒浮尘都不如。

我只是喜欢模仿被我所崇敬者的说话的方式而已,谁也用不着劳心费力地、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地去猜测我这里暗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玄机和把戏。我此话的意思是说:我不忧虑不被别人知道与了解,我更应该忧虑的是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如俗话说的:“自己能吃几碗干饭?”自己必须清楚,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否则,自己一旦脑子发热、自我感觉良好、飘飘然自我膨胀起来,说不定哪一刻就会自我**、顷刻之间烟消云散。(注:此篇文字已收为李哲先的第四本书《格物致知飞天集》第八章无厘头杂感续中第ⅷ条)

10楼:小啊啊小童鞋

不怕别人不知道你,就怕你自己学的不到位……

出自《论语·学而》和《论语·宪问》。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这句“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的意思是什么啊?

11楼:风纪社小

不要担心自己没有知己 而担心自己看不听别人 意识就是 交朋友要交心

12楼:白米团子

所谓的蓝颜知己是介于朋友和情人当中的,换个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那是“第四类感情”。 时下的女人们流行拥有一种爱,叫知己之爱,也叫第三类情感。说是在情人之下,朋友之上的纯洁的没有肉体关系,却又胜于拥有肉体关系的感情。

知己,可以是统称,无论同性异性皆可以。然而,女人的蓝颜知己却是带着暧昧色彩的。说是纯洁的,其实绝对不会纯洁到没有半点身体接触的。

可以是没有发生过性关系的,但是绝对不会是没有碰触过手指的。因为有了身体初步的接触,才会在两个人之间产生暧昧的情绪,就算是从来未曾见面的人,也必然是在**里电脑里彼此掏心挖肺的讲述彼此的故事了的。 知己的含义就是让对方彻底的了解自己。

蓝颜知己,就是在老公与男朋友之下,在其他男性朋友之上的男人。 回答完毕,希望对你的提问有帮助,如果满意请采纳o(∩_∩)o...哈哈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的患是什么意思?

13楼:hzq秋水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不值得忧虑,更没有怨天尤人。

患:忧虑,担心。

人:指别人。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不了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之:助词,无意。

不能:没有能力(才能)

也:一样,相等

如满意,请采纳!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告诉我们怎么道理

14楼:匿名用户

【原文】

1·16 子曰:“不患(1)人(2)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患:忧虑、怕.

(2)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评析】

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

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孔子积极鼓励**从政,而从政的一个基本门路在于使别人了解自己.要想让别人了解自己,自己首先要了解别人——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

15楼:命运与梦

本章所**的,正是人类社会这个系统内“患”与“不患”的问题。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其实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的省略

详解:其他解释大同小异,其实,用更形象的话大致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现代社会,这种解释的可笑和不切实际已不用多言,这种论调忽悠出来的,不是腐儒又能是什么?且不说这类解释的荒谬,就从语法上看,有两个问题是不能逃避的:

一、“其”是指代“人”还是“己”。

二、“能”是名词还是动词。

对于第一个问题,通常都认为“其”指代了“己”,但“其”当代词,一般都指代第三人称领属关系,指代了“己”,把“其”翻译成自己,不说完全不可以,但为什么“其”不是指代语法功能和位置更恰当的“人”?

对于第二个问题,“能”当名词没问题,但在这里,更合理的是动词,因为,任何熟悉文言文对称性修辞的人,都应该知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其实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的省略,相应的,“能”在这里更应该是动词。因此,本章的解释更应该是“不患人不明了自己,患人不能明了自己。”这里的“人”,包括自己和别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

先说“人”指自己的情况,自己不明了自己,这是人的常态,而且只要还是人,这种状态就无法彻底改变,而这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人不能不断明了自己,一世糊涂,而且以糊涂为荣,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失去了明了自己的愿望和可能,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人,首要的是不断明了自己,所谓“内圣”,所谓修身,也是要不断地明了自己。

而对于“人”指别人的情况,别人不明了自己,反之,自己也不明了别人,人与人之间互相不明了,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由于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的不同,相互间因为利益等问题,出现相互间的不明了,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可怕的。但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不能不断互相明了,甚至还忙于互相制造鸿沟,你是“精英”、他是“平民”,这是“富人”,那是“穷人”,使得社会结构出现各种不可填补的裂痕,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互相明了的愿望与可能,这才是社会最大的不幸。

社会,首要的是互相间的不断明了。所谓“外王”,所谓“齐家、平天下”,首要的,就是要人与人之间的不断明了,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不断明了,何来“人不愠”的世界?

那么,本章说涉及的“不患”与“患”,和上一章的又有什么关系?其实,上一章所说的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站在终极的角度,一切存在都有其“患”,而“患”以“不患”的无位次而位次。但所谓的终极,也是相对而言的,在具体的存在系统中,也相应有其“患”与“不患”。

在这系统似乎无位次的“不患”,在另一系统内就成了“患”;反之,在某一系统的“患”,在另一系统内就成了“不患”。每一个现实系统的存在,都有其“患”与“不患”。

而本章所**的,正是人类社会这个系统内“患”与“不患”的问题。在人类社会的角度,对于个体来说,自己不明了自己,就是“不患”,站在绝对的意义上说,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彻底明了自己,所谓的明了,只是相对于永远不明了的明了,“不明了”是无位次的,而“明了”因“不明了”而位次。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

说某某人有自知之明,某某人没有自知之明,这都是因“不明了”的无位次而有了自知之明与没有自知之明的位次,依次下去,自知之明还可以分出三六九等来。因此,该“患”的不是自己不明了自己的无位次,而恰好是以这无位次为借口认为反正不能彻底明了自己,因此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失去了不断明了自己的愿望和可能。却不知道,正因为“不明了”的无位次,所以才有了自己不断“明了”自己的位次,所以才有了“明了”的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是不可能明白何谓“内圣”的。

同样,在人类社会的角度,对于人与人来说,人不明了人,就是“不患”,站在绝对的意义上说,人永远也不可能明了人,所谓的“明了”,只是相对于永远“不明了”的“明了”,“不明了”是无位次的,而“明了”因“不明了”而位次。

因此,该“患”的不是人不明了人“不患“的无位次,而恰好是以这无位次为借口认为人不能彻底明了人,因此肆意互相制造鸿沟,使得社会结构出现各种不可填补的裂痕,人人都失去了明了人的愿望和可能。却不知道,正因为“不明了”的无位次,所以才有了人“明了”人的位次,所以才有了不断“明了”的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是不可能明白何谓“外王”的。

何谓“能”?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要主、客条件具备,从“不能”到“能”,就是要不断创造,使得主、客条件具备。对于任何现实的社会、任何现实的人来说,“人之不己知”是绝对的宿命,是无位次的,是无条件的,是不患。

而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创造各种主、客条件使得这无位次的“人之不己知”不断显现“人之己知”不同位次的可能来,从而实现从“不能”到“能”位次的不断提升。这就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所谓“天行健”,不明白这一点,是无法理解儒学、《论语》、孔子的。

直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患别人或自己不明了自己,患别人或自己不能明了自己啊。

注:不患、患是专门的术语,不能用其他词代替,所以直接用,不翻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