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的,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2020-12-09 05:27:38 字数 5484 阅读 4347

1楼:匿名用户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

中国历代出现过众多的杰出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对于诗人的分类很多,如陆游、丘逢甲等称爱国诗人,高适等则称边塞诗人,陶渊明、厉鹗、孟浩然等称田园诗人,李商隐等称无题诗人,邮如斯、袁枚、赵翼、张问陶等称性灵诗人。

另外,古今诗人的雅号还很多,如诗仙、诗圣、诗佛、诗祖等。

2楼:匿名用户

roll how does the poet observe and describe the scene?

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3楼:匿名用户

自然是画,自然是文学,自然是哲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赏美之心,感知风景的多姿;用爱美之心,领略风景的魅力;用审美之心,**风景的神韵,创作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写景佳作。探寻这一篇篇写景佳作成功的秘诀,我们不难发现,要写好一篇写景的文章,关键在于善于观形察色,悟情品理。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那么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呢?请学生阅读课本中写作指导《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讨论明确: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四种 :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 、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 时间顺序 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刚读过的第四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秋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古代诗人是怎样用诗描写田园风光的?

4楼:匿名用户

写景抒情诗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内容上包括即景抒情诗和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人、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是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开创者,但到了唐朝始成为重要的诗歌流派.唐朝的王维、孟浩然、李白、储光羲、常建,宋代的杨万里、范成大等都是这一派诗人中的杰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对山水田园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抓住山水田园诗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体会其营造的情感氛围,从而把握诗中所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

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二、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1、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2、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3、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二)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1、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比如张九龄的《望庐山瀑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孟浩然的《春晓》等.

2、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比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鹿柴》、韦应物的《滁洲西涧》等.

3、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揭示引人深思的生活哲理.如韩愈的《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它就揭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这样一个哲理.

(三)山水田园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四)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三、即景抒情诗

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要明确在诗中的位置,一般来说首句:渲染气氛,烘托形象,为全诗打下感情基调;尾句: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

【分析景物的方法】

⒈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

⒉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层次.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⒊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四、解题方法

1、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征和寓意.(抓意象)

2、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明意境)

3、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品感情)

古代诗人是怎么描写大自然的

5楼:血染不周山

太多了,发表不完。。

给你连接

http://****godtan.***/article/html/692.html

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碧"和"红",请分析诗人是怎样生动描写景物的

6楼:番茄是二货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7楼:倪微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是如何描写望天门山中天门山的景色

8楼:匿名用户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

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描写景物的语句,描写景物的语句200字

1楼 安静眩音 一提到冬天,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那洁白的雪花了。白茫茫一片,没有任何其他颜色的加入,只是那种纯纯的,没有瑕疵的白。当雪花穿过厚厚的云层落到地面的时候,我触摸到一丝清凉 当雪花不顾任何阻挠来到地面而又飞快的化成一滴水珠的时候,我感到一点悲伤。 为什么雪花的生命只有天地之遥呢?为什么我们...

描写景物的好词、好句5句,描写景物的好词10个、好句5句。

1楼 匿名用户 风光如画幽雅恬静琳琅满目玲珑别致 2楼 匿名用户 山清水秀,青山绿水,风景如画。 3楼 匿名用户 德国过分过分过分火车聚会 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10个字 4楼 啦啦呀鱼 写景好词 峰峦起伏 峰壑争秀 山外青山 山如斧削 高峰入云 奇峰怪石 孤峰突起 拔地而起 拔地参天 连绵起伏 高不可...

描写景物的文字,运用比喻拟人.,描写景物的文字,运用比喻拟人.200~300字

1楼 匿名用户 自己写的,多多指教。如果少了,那就自己再加吧 雪景描写 那年下雪,白色铺盖了世界。我站在房顶,静静欣赏这炫目的白。很纯,很美。 雪,是天使的羽毛。那可爱调皮的天使在天上的云之间飞舞,那雪白的翅膀冷不防碰到了云彩,羽毛便掉了下来。 一眼望去,大街上行人渺渺,是的。雪天很冷。人人都多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