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注释中的“反”是什么意思,古文注释里的“降,户江翻”这类注释,什么意思

2020-12-04 22:12:01 字数 9149 阅读 8591

1楼:匿名用户

“反”就是“反切”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也是对汉字字音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反切法使用

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声母,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韵

母和声调。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在使用音标和字母注

音之前,它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例证】:“犁”,利之反。也就是用“利”的声母“l”+“之”的韵母“i”=“犁”的读

音为“li”

【源流】:

反切法最初也称为“反”或“翻”,后来叫“切”,所以“反切”是“反”和“切”两种说

法的合称。这两种说法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实质没有区别。顾炎武《音论》里说:“《礼部韵

略》曰:‘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反切取

的就是“反复切摩”之意。唐代宗大历年间,因皇帝害怕造反,忌讳“反”字,遂将“反”改

成了“切”。

【出处】: 《大宋重修广韵》,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还有一口诀:“上字

辨阴阳,下字辨平仄。”

【注意事项】:

古字典的反切只适用于当时的古音,不可单凭古代字典的反切记录套用于现代音。因为古音

和现代音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比如上面的,如果仅凭古字典“徒口切”,取“徒”的普通

话声母t,和"口"的普通话韵母ou3,推断为普通话读做tou3,就错了。因为“徒”中古音声母

是全浊音[d],该声母的非平声字按规律在普通话中声母要演变为清不送气音d[t],同时这个中

古全浊声母影响了声调演变,使中古上声一律变为普通话去声,即浊上变去律。所以的现代

普通话读音是dou4[tu]。

可见按照“上字取声,下字取韵”的原则,古人或能很准确地读出一字字音。然而,由于古

今音变的关系,古代所制定的反切,到后世已不能再简单地以“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的原

则读出该字正确读音。

古文注释中的“反”是什么意思?

2楼:匿名用户

1、“反”就是“反切”

反切法是

中国

古代的一种

汉字

注音

方法,也是对

汉字字音结构

的一种分析方法。反切法使用两个汉字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前面的字称为反切上字,取其

声母

,后面的为反切下字,取其

韵母

声调

声母、韵母、声调取出来之后一组合,就是那个汉字的读音。在使用音标和字母注音之前,它是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例证】:“犁”,利之反。也就是用“利”的声母“l”+“之”的韵母“i”=“犁”的读音为“li”

【源流】:

反切法最初也称为“反”或“翻”,后来叫“切”,所以“反切”是“反”和“切”两种说法的合称。这两种说法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实质没有区别。

顾炎武

《音论》里说:“《礼部韵略》曰:‘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韵谓之切。’其实一也。”反切取的就是“反复切摩”之意。

唐代宗

大历

年间,因皇帝害怕造反,忌讳“反”字,遂将“反”改成了“切”。

【出处】: 《大宋重修广韵》,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还有一口诀:“上字辨阴阳,下字辨平仄。”

【注意事项】:

古字典的反切只适用于当时的古音,不可单凭古代字典的反切记录套用于现代音。因为古音和现代音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比如上面的,如果仅凭古字典“徒口切”,取“徒”的

普通话

声母t,和"口"的普通话韵母ou3,推断为普通话读做tou3,就错了。因为“徒”中古音声母是全浊音[d],该声母的非平声字按规律在普通话中声母要演变为清不送气音d[t],同时这个中古全浊声母影响了声调演变,使中古上声一律变为普通话去声,即浊上变去律。所以的现代普通话读音是dou4[tu]。

可见按照“上字取声,下字取韵”的原则,古人或能很准确地读出一字字音。然而,由于古今音变的关系,古代所制定的反切,到后世已不能再简单地以“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的原则读出该字正确读音。

——————————

2、

杂文

【释意】:

杂:混合、夹杂

文:“文”是“纹”的本字,意为 花纹;纹理。

【引证】: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杂文——就是夹杂着花纹

3楼:火焰真金

犁 是二声 利 是四声

古时平上去入 平声(也就是现在的一声)去(现在的三声)为互反

上声(现在的二声)入声(现在的四声)为互反所以就是说告诉你们 犁 字的读音

杂文 中 “文”是通假字,通“纹”,纹理的意思,就是说牛身上的皮毛颜色是混色的

这句话是介绍耕牛的样子 以及“犁”字的音节的

4楼:行不得也哥哥

反,就是反切。反切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犁的音就是取“利”的声母和“之”的韵母和音调(古今音有变化,所以与现代读音不同)。

“杂文”是颜色不纯的意思。“犁牛”就是颜色不纯的牛,花牛。

5楼:寒天剑啸

犁的样子就是与普通利刃不一样的,刃的方向相反.

利之反,大概就是这样.

古文注释里的“降,户江翻”这类注释,什么意思

6楼:文以立仁

这是古代给汉字注音的一种方法,叫做“翻”,或“切”。分别取两个字用来“切”,切取第一个字的“声母”部分,切取第二个字的“韵母+声调”,拼合为这个字的读音。

例如“音”字,《说文解字》:音,於今切。就是说,“音”字读“於”的声母“y”、“今”的韵母+声调“īn”,即:

yīn。当然,古代并没有字母,我这样解释不妥,仅仅是为了方便理解。准确解释可以查“反切”一词。

“降,户江翻”:“户”的声母“h”、“江”的韵母+声调“āng”,即“hāng”(杭)。投降的“降”。

为什么读成“杭”而不是“详”呢?这是古今读音差别。类似读音至今仍然保留在南方很多区域的方言中,例如,“项”、“巷”,南方人大多读成“杭”的第一声。

正因为古人留下了反切,我们才能从中找出某个字的古音。

急求一个关于古文注释的问题,请高手出来解答!!!!

7楼:

【原文】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

【注】子舆,韩厥父。

【原文】故中御而从齐侯。

【注】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帅,所类反○

【疏】注居中至在左○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

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

【原文】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注】齐侯不知戎礼。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

【疏】注齐侯不知戎礼○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

【原文】射其左,越于车下

【注】越队也。队,直类反。

【原文】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据《十三经注疏》补一“曰”字。)

【注】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

【原文】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注】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处,昌虑反。

【疏】皆肘之○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

【原文】韩厥俛定其右。

【注】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

【疏】韩厥俛定其右○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

【原文】逢丑父与公易位。

【注】居公处。

(1)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

御者(驾车的人)居中,将在左,右为骖乘。若是主帅的车,主帅居中。韩厥非主帅,更非御者,是将领,本应居左,但由於他已死的父亲夜间托梦,让他避开左边和右边的位置,故与御手换了位置,冒充御手驾车。

(2)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

“戎事(军事)以杀敌为礼”,对于敌方的一切参战人员,都应当毫无例外地加以消灭。齐侯认为在战场上射杀“君子”为非礼,所以说“齐侯不知戎礼”。

(3)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

因为左右的人都已经被射**,这两处有危险(“左右为凶处”)。

(4)“肘”的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解释?

《说文》云:“肘,臂节也。”即肘是上臂和前臂相接处向外突起的部分。这是本义。文中是动词(名词当动词用),意为:用胳膊肘去碰。

(5)“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

义训。(6)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

死。(注文有:“左右皆死。”)

(7)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

根据“正义” 对“韩厥俛定其右”的解释可知。当时韩厥俯身放稳其右边的死者,“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由于帮助韩厥放稳右边死者,“故并不见之”。

文言文翻译的时候,注释里的“按”是什么意思?

8楼:zz于

编者对文本的补充解释

9楼:

如果你积累的词汇多,加上注释就可以理解课文翻译课文了。如何词汇积累不足,就不行了。

古文注释

10楼:天使的猪窝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

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

”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乡(51)、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52),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5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5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内外之分(56),辩乎荣辱之境(57),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58)。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

彼于致福者(62),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63)。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

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

【注释】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用表大鸟之名。

④怒:奋起。

⑤垂:边远;这个意义后**作“陲”。一说遮,遮天。

⑥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徙:迁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⑨志:记载。

⑩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11)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作“搏”(bó),拍击的意思。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息:停歇。

(13)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4)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15)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16)极:尽。

(17)覆:倾倒。坳(ào):坑凹处,“坳堂”指厅堂地面上的坑凹处。

(18)芥:小草。

(19)斯:则,就。

(20)而后乃今:意思是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培:通作“凭”,凭借。

(21)莫:这里作没有什么力量讲。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22)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23)决(xuè):通作“翅”,迅疾的样子。

(24)抢(qiāng):突过。榆枋:两种树名。

(25) 控:投下,落下来。

(26) 奚以:何以。之:去到。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27) 适:往,去到。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28)飡(cān):同餐。反:返回。

(29)犹:还。果然:饱的样子。

(30)宿:这里指一夜。

(31)之:这。二虫:指上述的蜩与学鸠。

(32)知(zhì):通“智”,智慧。

(33)朝:清晨。晦朔: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一说“晦”指黑夜,“朔”指清晨。

(34)蟪蛄(huìgū):即寒蝉,春生复死或复生秋死。

(35)冥灵:传说中的大龟,一说树名。

(36)大椿:传说中的古树名。

(37)根据前后用语结构的特点,此句之下当有“此大年也”一句,但传统本子均无此句。

(38)彭祖:古代传说中年寿最长的人。乃今:而今。以:凭。特:独。闻:闻名于世。

(39)匹:配,比。

(40)汤:商汤。棘:汤时的贤大夫。已:矣。

(41)穷发:不长草木的地方。

(42)修:长。

(43)太山:大山。一说即泰山。

(44)羊角: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

(45)绝:穿过。

(46)斥鴳(yàn):一种小鸟。

(47)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这里应从周制。

(48)至:极点。

(49)辩:通作“辨”,辨别、区分的意思。

(50)效:功效;这里含有胜任的意思。官:官职。

(51)行(xìng):品行。比:比并。

(52)而:通作“能”,能力。徵:取信。

(53)宋荣子:一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犹然:讥笑的样子。

(54)举:全。劝:劝勉,努力。

(55)非:责难,批评。沮(jǔ):沮丧。

(56)内外:这里分别指自身和身外之物。在庄子看来,自主的精神是内在的,荣誉和非难都是外在的,而只有自主的精神才是重要的、可贵的。

(57)境:界限。

(58)数数(shuò)然:急急忙忙的样子。

(59)列子:郑国人,名叫列御寇,战国时代思想家。御:驾驭。

(60)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61)旬:十天。有:又。

(62)致:罗致,这里有寻求的意思。

(63)待:凭借,依靠。

(64)乘:遵循,凭借。天地:这里指万物,指整个自然线。正:本;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65)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辩:通作“变”,变化的意思。

(66)恶(wū):何,什么。

(67)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68)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无功:不建树功业。

(69)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丕休哉是什么意思,求详细注释,这字骂人的含义

1楼 冷韵萧 亦作 丕地 。象声词。倒地之声。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 那厮不由分说,将我乱打。被我可叉则一拳,丕的打倒在地。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 我恰纔胸膛上扑地着,他去那甎街上丕的倒。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 俺男儿气中了丕地倒,醒来时俺姐姐自扶着。 2楼 好你魅 马到天荒地...

杂诗·人生无根蒂的作品注释,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是什么意思

1楼 偏偏怀念 蒂 d 帝 瓜当 果鼻 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陌 东西的路,这里泛指路。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 此 指此身。非常身 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落地 刚生下来。这句和下句是说,世人...

古文中的“及”字是什么意思,“肇”字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楼 多玉芬梅卯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 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 东汉 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史记 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 《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 赶不及 来不及 企及 希望赶上 来得及 能够赶上 及面 见面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