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国学是不是就是语文+历史学? 5
2楼:独醉梦中
这个说法是不全面的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3楼:梅韵幽香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4楼:冷雪
我觉得不是我们现在所学的语文和历史,应该更广泛一点吧
国学和语文有什么关系
5楼:匿名用户
国学能陶冶情操,培养性情,让一个人真正了解到古代文人的伟大思想。国学之美美在哲学,诗词之美美在言简。而语文则是让中国人民了解自己语言文化的一门学科,多了解国学方面对于深入了解本国语言文化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在这方面来讲,国学和语文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语文是了解国学的一把钥匙,是科学系统的拿这把钥匙去开启国学的大门。
6楼:悲有心生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弁言》的开端,写下一句令人触目惊心的话:“‘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如何理解他的这个论断?
我以为,这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中国过去有“国学”之实,而无“国学”之名,“国学”其实是“五四”以后,面临“西学”的冲击而立名的。第二,按照西式的学科分类,学者可以从国学中抽绎出文学、史学、哲学来,待到抽绎完毕,钱先生担心“国学”也许就会自然解体。
我们认为,钱先生的这个说法前一半是对的,因为现今的国学概念,的确过去没有,无所师承。后一半的担心则是过虑了。经过几十年的学科分立实践,我们承认,学者确实可以从国学中抽绎出文学、史学、哲学来,但这种抽绎的结果,绝对不会是国学的解体,反而可能是国学的提升。
如果处理好国学与文史哲学科的关系,那就不仅不会互相抵消,反而是可能相得益彰的。在中国古代,“国学”本是国家一级学校的称谓。《周礼·春官·乐师》有云: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也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国家级学校的称谓,历代有所变化。汉代称太学,晋代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隋代称国子监,唐宋时则以国子监总管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明、清两代设国子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开始设学部,国子监的称呼于是废止。清末佚名撰《西巡回銮始末》:
“学堂之设,(光绪)二十四年业已议有章程:县设小学,府设中学,省设大学,循序递进,给照为凭;大学卒业学成,乃咨送京师国学,覆加课试,量才授官。所学皆实用,所取皆通才,而国家收得人之效矣。
”可见,“国学”从周朝就有了,原来是国家级的贵族子弟学校,逐渐发展为国家的最高学府。优秀的庶民子弟也可进入国学,经过考试,量才授官。作为国家一级学校的“国学”概念,与今天所谓“国学”的概念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不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所谓“学问”,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积累与梳理;所谓“学术”,侧重于有关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渐形成的。
由于西学东渐的缘故,中西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为了与“西学”相对应,有人提出了“旧学”或“中学”的概念。张之洞即提倡:“新旧兼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劝学篇·外篇·设学第三》)后来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
“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由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张之洞的名言。可见,相对于“新学”,“国学”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国学”指“中学”,它是与“西学”不同的自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国粹学报》,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又有了“国粹”和“国故”的称谓。胡适即指出:“‘国故’这两字,是章太炎先生提出,比从前用的‘国粹’好多了;其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包括一切。
”(《再谈整理国故》)胡适又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见《胡适文存二集》)1922年,被尊称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先生,应江苏教育会之请,公开向上海社会各界做“国学”专题讲演,前后共10次,后由听讲者整理成两个文本,先后以《国学概论》和《国学讲演录》为题出版。此外,在一些学校里也设有“国学概论”的课程,钱穆先生的《国学概论》一书,就是以他1926年至1928年在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和苏州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因此,尽管社会上和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分歧仍然很大,但自此以后,“国学”的名称已在学术界广为流行。
有交叉,有区别。 国学主要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史哲,语文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双方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方面是重叠的。
国学和语文一样么??
7楼:午夜的水晶灯
当然大不一样啦,国学是一个文化范畴,而语文是一个学科范畴,语文是学生要学的必修课程,而国学是让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文化艺术知识。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国学资料,我尽量简明地粘贴哈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中华国学其宗旨,乃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古代,“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要深入学习;书与数称为“小艺”,是民生日用所需之术,是在古代“小学”阶段的必修课,乃是“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 “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等。
被今人疵垢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 (以上文章摘录自 董斌《何谓“大国学”及其宗旨和意义?》)
8楼:匿名用户
不一样。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而国学的定义广泛得多,主要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国学 guó xué
详细解释
1. 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
《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赞》:
“ 高祖 受命,议创国学。” 唐 韩愈 《窦公墓志铭》:“教诲於国学也,严以有礼,扶善遏过。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庄劚松》:“ 吉州 庄寿年 ,号 斸松 。 乾隆 初年,贡入国学。
”参见“ 国子监 ”。
2. 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于是使文人学士大叹国学之衰落。”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我们深信国学的将来,定能远胜国学的过去。”
“语文”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语文一科,教授的仍是历代古文,当时称为“国文”课。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
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1楼 匿名用户 1 社会历史文化学派既鼓励儿童自己解决问题,又强调 或其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这一观点鼓励我们相信孩子能解决大部分的生活难题。 2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为,游戏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是积极的。游戏的价值是儿童在游戏中似乎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行为水平。游戏促进儿童表征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儿童...
专业的区别也就是大学里的历史学和历史教育学(师
1楼 今生有约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 孤立 分散的人 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 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 各国 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 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