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啼声。写孤城的什么

2020-12-01 14:21:10 字数 5266 阅读 1078

1楼:匿名用户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写的是潼关秋季的云景。

2楼: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2

潼关的第二句写孤城的什么?

3楼:匿名用户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楼:匿名用户

这两句诗出自谭嗣同的七言绝句《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前两句诗“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分别使用了拟人和(词语)移用的修辞格。首句“终古高云簇此城”把物当人写,说“高天的滚滚云涛团团簇拥着这座城”,既有高远险峻的气势,又有生动感人的色彩;次句“秋风吹散马蹄声”,“吹散”本来并不用于“声音”,这里说“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声与马蹄声互相交织的声像,渲染了一种浓烈的磅礴气势,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特别感人。

5楼:匿名用户

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高空的云层簇拥着这座城,而且自古至今都是如此。事实上潼关古城高约16米,这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城楼的高大威严,直插云霄(见下图)。

出自谭嗣同《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的译文

6楼:金牛咲

翻译为:自古至今,高天的滚滚云涛团团簇拥着这座城,一任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

出自清朝谭嗣同《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原文为: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自古至今,高天的滚滚云涛团团簇拥着这座城,一任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奔腾的黄河流入平坦广阔的原野仍嫌受拘束,连绵的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赏析: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

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7楼:匿名用户

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

此句诗出自出自近现代谭嗣同的《潼关》

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8楼:精神伴侣海鸥

对于他的译文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在秋哥战场的时代所给人带来的影响。

9楼:虞离娄

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我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10楼:宝格格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潼关  谭嗣同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1楼:易

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奔腾的黄河流入大平原仍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终古高云簇此城分析

12楼:匿名用户

谭嗣同《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的诗文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是戊戌政变六君子中最有骨气

的激进人物。《潼关》诗是他的力作和代表作,充分表现了他的豪迈不羁、锐意改

革的气质、性格、抱负和理想。

终古高云簇此城——起句就气势磅礴,像异峰突起,令人神往。潼关城孤悬在

崇山峻岭之中,如果正面去写它的高度,那就太实太板,容易流于平庸;诗人用侧

笔去写它被云所包围,不言高而高度自见矣。这种句法,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代诗

人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国古代诗歌常常

用借喻的手法,说此喻彼,一击两鸣,耐人寻味。

秋风吹散马蹄声——次句浑脱自然,而豪气充盈。它显示一个空旷廖廓的境界,

使人想见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而峭然兀然的神情。马在石山上行走,蹄声的的,

是最富有**感、节奏感的。

河流大野犹嫌束——此句最有气魄,最见功力。古人诗云:“山随平野尽,江

入大荒流”(李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都写了河在大野里

欢畅奔腾的情景。谭嗣同不肯依傍古人,翻其意而别开生面,说它犹嫌拘束,这就

把河的不驯服的性格发展了,写绝写活了。这是诗人个性的象征,说明他是一个慷

慨任侠、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是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较量到底的改革者。

山入潼关不解平——结句含蓄凝炼,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是的,过了潼关,将

是重重叠叠、浩渺无际的秦岭山脉,再没有平坦之路。诗人瞻望着,思索着,感叹

着。 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面展示了潼关的独特景象,抒发了作者博大昂扬的情怀,豪情壮志溢于言表。诗歌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言辞激越,笔力遒劲,是歌咏潼关的名篇之一。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选一个角度赏析此句 准确一些,谢谢。 50

13楼:匿名用户

从最后一个声字来看,马蹄声是随着秋风,越来越远,而簇字则突出城之高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娴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意思

14楼:金牛咲

意思是:

自古至今,高天的滚滚云涛团团簇拥着这座城,一任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奔腾的黄河流入平坦广阔的原野仍嫌受拘束,连绵的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注释:1、潼关:在今陕西,关城地势险峻,自古即为要塞。

2、终古:久远。

3、簇:簇拥。

4、城:指潼关。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5、河:指黄河。

6、束:拘束。

7、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8、不解平:形容山势高耸。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882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3.10-1898.

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15楼:弹奏自己的自由

出自近现代谭嗣同的《潼关》。

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16楼:匿名用户

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

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17楼:活宝一品堂

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意思。

18楼:只睡不够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 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

写河、山雄伟的气势,寄托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清谭嗣同 《潼关》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全集》 四卷489页)

19楼:打不死的靳小强

这句词的意思是黄河在广阔的原野奔流仍嫌受到了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做平坦。写出了山河雄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20楼:匿名用户

黄河在广阔的原野上奔流仍嫌受约束;潼关以西,山山相连,峰峦起伏,不知什么叫平坦一

潼关第一句写孤城的什么

21楼:匿名用户

第一句写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潼关近代: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2楼:匿名用户

第一句写孤城的寂寥与辽远。首句写高云祝庸古城,不言高而高度,只见一方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高层的寥寂与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