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的历史沿革,龙泉寺的历史兴衰

2020-12-01 10:42:15 字数 5096 阅读 8073

1楼:百度用户

龙泉寺始建于汉朝。相传在汉惠帝时,有一位功臣何公孙,在京城做官,被奸臣诬陷,将被抄斩,何公孙得知后,带领全家逃出京城,后被追兵赶上,老幼失散。何公孙等老者后来逃至龙泉山安身。

几年后。皇上弄清了何公孙被奸臣陷害原委,便为其平方昭雪。何公孙的后代经多方打听,方知何老逃至此处,千里迢迢来此处查访,终于老幼相逢。

幼者劝他回朝为官,他不肯去,只愿在此风景优美的山中修行,随后将此山改名为玉龙山,寺名也定名为玉龙寺。

至隋朝末年,由一位祖居浙江绍兴的朝中**名李恭佐,因看不惯朝中昏庸,便辞官来到广昌教书,后得知玉龙寺曾有过汉室功臣在此修行,便弃教从佛,来到玉龙寺潜心修行。再至唐朝,佛教渐兴,一位闻名的高僧悟一法师带领一班佛教徒来到闽、浙、赣一带传教,打听到玉龙寺住过几代朝中功臣,便来到此寺探访。与年迈白发的李恭佐相会,从此在玉龙寺定居传教,吸引着闽、浙、赣边界各县信教**,香火十分兴旺。

后消息传到朝中,朝中赐该寺双龙戏珠的横匾。从此该寺改名为普照寺。

以后随着朝代的变迁,该寺饱经风霜,几经兴废。幸得住寺人和信徒将双龙戏珠的横匾私藏才得以保存。其寺名从公元926年重修更名龙泉寺后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广大善男信女,出资投力,对龙泉寺进行了修复。近年来,重新修建了大雄宝殿,重塑了佛像,修通了5华里的盘山公路,架设了电灯线路,并安装了自来水设备,解决了吃水用水困难。同时该寺在寺管小组成员带领下,发动信教群众,实行农禅并重,大搞林国业开发,栽种了粮食作物、果树和毛竹。

现在每年能收茶油近百斤,粮食2000斤,果树即将挂果,毛竹即将成林,前景喜人,香火盛旺。

龙泉寺的历史兴衰

2楼:阿瑟

龙泉寺位于福建省长乐市鹤上镇沙京村莲花山麓,据《淳熙三山志》载,旧志旧记作“梁承圣四年置”,而承圣年号仅三年,应为五五四年创建。初名为西山寺,据唐陈诩所撰《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长乐人怀海“落发于西山慧照和尚”(《全唐文》卷四四六),《淳熙三山志》龙泉院条目载:“时有僧师邑人曰怀海,甚谨,一日令浣巾,久之,师语诘其由,曰:

“适见青黄二龙戏井中”。仍以钵往贮,以示师。师心异之,因令游方,后果于百丈开山着丛林规式,盛行于世。

成通中尝录所受业及见龙之由奏之,仍赐今额。据《唐洪州百丈山故怀海禅师塔铭》载,怀海“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证灭于禅床,报龄六十六,僧腊四十七。”由此可知怀海示寂为八一四年,出家时间为七六七年,可知龙泉寺原名西山寺,怀海十九岁时出家于此,后因外出游历而成为一代高僧,故其示寂后,由邑人将其成就及当时于井中见龙之异事呈报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赐龙泉寺之额。

龙泉寺历经多次兴衰。五代天福年间,僧普明开拓其寺基。宋淳化年间(990-994年、乡人潘宗捐资修寺,沿平年间(1064-1066年),都有大规模修葺。

笔者于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二日考祭龙泉寺时。从新挖出的土堆中发现一青石柱尾部,剥去泥土,可辨认出“庚寅八月廿日”字样,查宋淳化元年恰有“庚寅”年号,或就当时所建。宋绍圣(1094年)后,有林户曹、郑建州、林龙图等文人来寺中赋咏,寺为之兴盛一时。

明天顺(1458年)初,寺田荒芜,寺院被毁坏,法堂地沦为停柩场所。

明万历丙子至巳卯年间(1576-1579年)重新修复此寺,由知府陈玉、县丞叶时敏等地方官修复。叶时敏儿子叶有禄与住持僧隆琦同建弥陀殿、观音堂等。清初兵燹,寺毁僧散。

乾隆间,光后礼请黄檗智幢和尚、鼓山常明禅师入主,僧众达二三百人。二十六年辛巳九月(1761年),重建大殿及东西两舍各五间,又于大廊下分建伽蓝百丈庭等。一时与福州鼓山涌泉寺、福清黄檗寺鼎足而立。

咸丰八年(1858年〉邑人李德憨重修。至**,寺又式徽。抗战后期,长乐曾陷敌手,僧散寺墟。

六十年代,在经“文革”之厄,寺更凋零,曾一度沦为牧场,千年古刹,面目全非。

文革结束后,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龙泉寺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先是雪峰寺瑞森上人率徒广禅来山兴复,清污除秽,历尽艰辛。不久,瑞森示寂,广禅法师继志戮力。

广禅法师不辞艰劳,发愿使山门重新光大,为修复龙泉寺殚精竭虑。新修的山门巍峨庄严,上有赵朴初所题“龙泉禅寺”,道劲挺拔,左右两边两只巨大石狮仰首云天,气势不凡。进山门后新修的大放生池绿水澄静,新修的天王殿、大悲殿等与西山旧址连成一片,新塑现音像高3.

2米,端庄静稳。

续建的玉佛殿、法堂、禅堂等已初具建规模。新建各殿堂的柱联,遍布著名书法家沈觐寿、潘主兰、谢义耕、蒋平畴、周书荣等字体。为培养僧才,寺内还创办了“龙泉佛学院”,一九九八年正式开学,经过严格考试、招收全国各地青年僧人二十多位。

广禅法师对兴复龙泉寺的贡献受到大家敬仰,在福州市佛教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为市佛协副会长。

龙泉寺的历史

3楼:萌小殇

从唐代以来,龙泉山上古柏参天,苍松入云,景色非凡;龙泉寺殿宇亭阁,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各地文人学士、佛门**、商贾行旅,前来参拜敬佛和游寺赏景者,络绎不绝。

从建寺直至唐初,龙泉寺一直暮鼓晨钟,梵呗悠扬,未曾遭受兵燹之劫。故虞世南在所撰《大唐龙泉寺碑》中,盛赞“三宝之力”佑卫此寺:会昌五年(545年),唐武宗李炎“灭佛”,寺亦在劫难逃,被废而拆圮。

大中五年(851)重建。此时,龙泉山南坡,均为寺之辖地,山上古柏参天,苍松人云;寺内殿阁高耸,气势恢宏。前来礼佛进香、登高赏景者,相接于途。

南宋建炎三年(1129)冬,金兵追宋高宗赵构,途经余姚,龙泉寺惨遭焚毁,金碧辉煌的佛地只剩一片瓦砾。次年金兵北退,赵构从明州返回越州途中,曾驻跸龙泉山,尝龙泉井水而美之,就随带了小甏井水回临安。不久,朝廷赐金重建龙泉寺。

至元十三年(1276),寺又毁于火。元贞元年(1295)重建。当时寺内除天王殿、大雄宝殿外,有弥陀阁、千佛阁、蟠龙阁、罗汉院、中天院、东禅院、镇国院、唤仙亭、更好亭、龙泉亭等,层楼迭阁,蔚为壮观:

明时,诗人学者,常荟集于此。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王阳明曾组诗社于寺内,后又在中天阁讲学授徒。宋僖、谢迁、黄韶、钱德洪都曾莅寺赏鉴,并留下诗章传世。

晚清,英国侵略军曾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月掳掠余姚,龙泉寺再度被焚。直:至光绪元年(1875),由功顺等18位比丘尼募化重建。

从此,此寺改由比丘尼住持:重建后的龙泉寺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三进,东院为地藏殿。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寺实行“工禅并重”。“文革”期间,殿宇被移作他用,佛像法器荡然无存。尼众星散。

1990年3月,余姚市人民**贯彻国家的宗教政策,决定修复并开放龙泉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并从五磊寺凋比丘益慧法师来寺主持。经五年之努力,集资300余万元,得到国内佛教界高僧明畅法师、妙善法师、悟道法师等的支持,使天王殴、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地藏殿焕然一新,并新建客察、僧房数十间。

龙泉寺的历史和现状

4楼:飛兲

水质和土壤荥阳龙泉寺是风水宝地有两个原因:

1、水土资源好,龙泉的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益人的身体健康;

2、土壤好,龙泉寺周围所种的水稻加工出来的米粒,煮熟后在锅中不是左右平躺而是上下竖立。

民间的庙会荥阳龙泉寺在法学律师、德林法师、领导下,2012春节年开始,龙泉寺恢复了古庙会,让民间文化重新在龙泉寺得到了新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民间的盘古、腰鼓、花棍、猪八戒背媳妇、新娘出嫁、舞狮、玩龙灯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 。

龙泉寺的寺院历史

5楼:温柔_籢三镺

龙泉寺 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20公里的千山北沟东部,为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寺院奇峰环抱,古松成林,向以历史悠久、建筑得体、布局与自然景色和谐而著称。相传龙泉之名**有四,一曰毗户殿前石隙有泉,涓涓细流弯曲似龙,故名;二曰寺中心泉水常年潺流,如“龙涎吐水”,故名;三曰寺前为照山,后为靠山,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泉出自小山脉以北佛堂基下,山与泉合名为龙泉;四曰唐太宗东徵,驻跸千山,钦过此水,故名龙泉。

龙泉寺历史悠久,相传创建于南北朝(公元五世纪),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千山志》记载,佛教僧侣于南北朝时期进入千山后,部分僧侣初栖身于极乐洞,后于极乐洞之侧建小寺。俗话说:

“唐修庙、辽建塔。”到了唐代,僧众于极乐洞东北50米 处悬崖下,靠陡壁筑堰造坪,修建一罗汉洞和一小佛堂,庙宇建筑初具雏形。相传龙泉寺开山祖师为唐真如法师(生卒不详)。

现存的众多碑文都留下了唐代修建庙宇的记载,千山五大禅林均建于此时期,由此历代均加重修。依据各种史志记载和建筑情况看,龙泉寺在金、元之前规模是不大的。金、元时期,是千山佛教发展的一个高潮,寺庙建筑达到相当规模,龙泉寺也初具千山五大禅林之首的风范。

进入千山龙泉北谷可见龙泉寺雄伟壮观的山门,上刻“敕建龙泉”四个大字。这是明神宗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重修“龙泉寺”的御笔亲题,这些都是历代增修千山诸庙的历史印证。龙泉寺大规模兴建是在明代以后。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隆庆五年,在罗汉洞和佛堂旧基修建如来堂(今毗庐殿),东西两厢修建禅堂、斋堂各一所。

明万历六年(1578年)在如来堂下(今大雄宝殿处)修建殿宇5间及配房,万历十二年(1584年)建藏经阁,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修建东殿3间。可见,龙泉寺的主要建筑大雄宝殿、法王殿、禅堂、斋堂及配殿等均建于明代。根据明代《大明一统志》记载,除明世宗外(明世宗崇信道教),别的皇帝都推崇佛教。

尤其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其母慈圣皇太后。明神宗的生母姓李,出身卑微,仅是一名宫女,得隆庆皇帝宠幸后生下万历皇帝。

神宗即位后,尊母为慈圣皇太后。万历六年加尊号曰“宣文”。四十二年崩,谥曰“孝文”。

李氏早年丧夫,宫廷中的生活又充满了凶险,李太后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地位。在她主政期间大兴土木,广建佛寺,推崇佛教。明万历十二年,感龙泉寺高僧之德和弘扬佛法之功,慈圣皇太后宣旨:

将宋版大藏经637函,计678卷,赐予千山龙泉寺。同时赐铜铸金莲花坐佛像一尊,高1.4米,重300斤,从此成为龙泉寺镇寺之宝。

在李太后的推崇下,当时龙泉寺的知名度和香火达到鼎盛,名震中原,冠绝关东。

进入清代以后,龙泉寺依然风光无限。康熙五十九年翻修大殿,建天王殿。乾隆十四年(1749年)和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修建两廊及客堂和后佛堂。

至此,龙泉寺始具今日之规模。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玄烨)亲率皇后、太子及诸王、大臣、侍卫等万余人,由盛京(今沈阳)到辽阳(当时千山归辽阳管辖),游览千山龙泉寺等寺庙,并留下赞美龙泉寺的诗章。同时,比利时人费迪南特斯阜沁斯脱作为顾问,随康熙皇帝一起游览龙泉寺。

这是有文字记载游览千山的第一个外国人。但清代从道光以后,国势衰微,佛教也不振。龙泉寺也概莫能外。

日伪占领千山时期,龙泉寺的文物遭到日寇的破坏和盗夺。如毁坏龙泉寺“屏藩独峙”之摩崖,大量掠夺龙泉寺之楹联、匾额、古佛和字画等精品。

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的历史沿革,马来西亚国家清真寺的介绍

1楼 彼岸之恋 1957年由马来西亚首任总理东古 拉赫曼主持 出资修建,历时8年,1965年建成,是马来西亚著名建筑设计师在考察世界上重要的清真寺后精心设计而成。 建筑造型优美,外观与装饰为阿拉伯伊斯兰建筑形式和现代形式相结合。陵墓建在清真寺后,有桥廊相通。墓上有遮阳圆顶,陵内有六七个墓冢,专门安葬...

郑州的历史沿革,河南的历史沿革

1楼 美亭 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 管国 郑国 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 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 吊民伐...

红旗的历史沿革,红旗村的历史沿革

1楼 百度用户 红旗大道1955年首次规划。结合城区南部古城墙的拆除,1959年3月动工兴建,通过发动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参与共建,土方工程到1960年2月基本完成。1965年底东段铺设沥青路面。 1971年6月西段铺筑水泥路面,1977年东段铺筑水泥路面,1985年西段车行道拓宽路面。因使用时间过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