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寿寺有哪些历史事件,万寿寺的由来!历史经过!

2020-11-29 15:34:55 字数 4985 阅读 6080

1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万寿寺位于北京西北部紫竹桥东北,原址为民间寺院"聚慧寺",据《京城古迹考》记载,该寺建于唐代。

明代时,初为太监谷大用的家庙。1577年3月,由明神宗的母后慈圣李皇太后出资银巨万,司礼太监冯保督造,竣工于1578年6月,由朝廷赐名为"万寿寺"。

当时,由大学士张居正奉敕为万寿寺撰写了敕建碑文,主要用于收藏中文佛教经卷,是远近闻名的皇家大寺。

传说在明万历皇帝为其母慈圣皇太后建造的铁塔中,有慈圣皇太后把云居寺所藏的释迦牟尼佛祖的5颗黑、红舍利用珍珠调包安放至此。

后来,佛经移往他处,万寿寺成为帝王临幸驻留之所。明代称万寿寺"璇宫琼宇,极其宏丽",与之相毗邻的紫竹院原是当时万寿寺的下院。

到了清代,万寿寺曾多次重修,山门上方有1645年清顺治帝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

从1751年至1761年,清乾隆皇帝曾3次在万寿寺为给其母祝寿,又曾两次重修万寿寺,使规模更趋宏丽。

光绪初年,万寿寺曾毁于一场火,之后成为菜圃,到1894年,再次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

清代末年,由于万寿寺处于北海通往颐和园水路的中点,慈禧太后从水路长河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并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

万寿寺的由来!历史经过!

2楼:玉质竹魂

这是北京的万寿寺:

万寿寺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历经明清几代皇朝的大规模兴建,最终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皇家佛教胜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1985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建立于此,正式对外开放。万寿寺位于京城西直门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北,即明清时的长河广源闸西侧。

历经万历、康熙、乾隆、光绪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建筑格局,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万寿寺始建于唐朝,称聚瑟寺。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修,万历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资,司礼监冯保督建而成,改名万寿寺,成为皇家寺庙。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便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

清朝时又经几次重修扩建,西路于乾隆朝时改为行宫,遂成为规模宏大的皇家重寺。清乾隆十六年和二十六年,清高宗弘历曾两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重修万寿寺行宫,在西跨院增修了千佛阁和梳妆楼,形成最后格局。

当年,慈禧往来于颐和园与紫禁城之间,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1934年前后,万寿寺的前部曾辟为东北难民子弟学校。1985年,中路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

万寿寺深庭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极其宏丽。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占地三万余平方米。寺内分东、中、西三路。

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生活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

寺庙前,长河奔流,旧时设有码头。每当春末夏初,帝王太后从紫禁城走水路到颐和园避暑,均在此驻跸下船稍事休息。

万寿寺山门上方,有清顺治二年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山门两侧的卡子墙、撇山影壁的砖雕,构图精细,为不可多得之艺术精品。两侧齐胸高的宇墙虎皮底座,朱墙白顶,色彩分明。

进得山门,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钟楼,右鼓楼。素有“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曾悬挂于此。

乾隆八年,移至觉生寺(即大钟寺)。过天王殿是大雄宝殿,内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倒座观音泥塑像。两侧金柱上,有乾隆帝所书楹联:

“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清凉界外花石尽真如。”清大太监李莲英为了恭维慈禧,特意命人制作了一个面似慈禧的观音像,慈禧的“老佛爷”之名由此而得。现在,此座观音像还摆放在三世佛像的后边。

正殿之后的万寿阁是近年重修的,原阁于**年间毁于火灾。阁后的大禅堂,为主持讲经说法之地。堂后假山叠石,松柏苍劲,皆为数百年之物。

大禅堂后为最后一进院落,内有一片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为观音,左为文殊,右为普贤。山后有两株古银杏树分立两旁,饱经沧桑的虬干枝叶高耸入云。其后还有乾隆御碑亭、无量寿佛殿、光绪御碑亭、千佛阁等。

无量佛殿两侧原有洋式门两座,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之西洋楼同龄,皆为中西结合之产物。隔门与西路的爬山游廊和亭阁相连,亦与东路长满树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宫部分,为清乾隆年间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间夹道一分为二。左为寿膳房,右为寿茶房,其后是皇帝、太后驻跸之行殿。行殿之后两侧有爬山游廊,通过小亭到后楼。

相传,清末慈禧太后曾于此梳妆,故称“梳妆楼”。再后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专为皇帝讲经之所。东路是方丈院。

前部有大斋堂,大厨房及僧舍,中为斋堂、前宇、南房,斋堂之后为土山,最后是独院。

北京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艺术博物馆,“藏身”于这座著名的古刹内。现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近五万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蔚为大观。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宫室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

其它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不胜枚举。字画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代大师的传世之作。艺术馆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

还有一处吉林的,不知道你要哪个以下是其具体资料:

万寿寺始建于清朝嘉庆二年(1797年),距今已有210年的历史,开山祖师是北京嘉兴寺和尚,法名不详,绰号“元宝和尚”,是嘉庆年间摄政王的“替僧”。当时万寿寺有正殿十二间,后殿五间,马殿七间,钟鼓楼、跨院两个,灵塔一座。建寺工程于1799年全部竣工,建成后摄政王题匾一方“惠我无疆”悬持在大雄宝殿内。

据吉林省地方史志载,先有小城子后有宽城子(现今长春市宽城区),万寿寺建成以后,因寺院的庙会等佛事活动吸引了大批的居民在寺院周围居住,而逐渐形成了小城子。因此万寿寺也成为长春市,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寺院。香火鼎盛时期僧人约50余名。

“文革”时期万寿寺遭到毁坏,化为废墟,现仅依稀可见青砖瓦砾的6000余平方米遗址。

时逢盛世,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物阜民丰,随着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宽城区奋进乡地区信仰佛教信众日益增多,经吉林省佛教协会报请省、市宗教局同意,在长春市宽城区奋进乡隆西村异地复建万寿寺。

复建的寺院坐落在伊通河畔,规划占地六十亩,为仿清建筑风格。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阁。

东侧轴线依次建有:客堂、祖师殿、西归堂、地藏殿。西侧轴线依次建有:

伽蓝殿、延生堂、元宝和尚纪念堂。钟楼 、鼓楼各一座。外围的两个跨院建有360间的寮房,为在家居士修学佛法道场。

寺内筹建东北三省最大的影音馆及佛教图书馆,完缮经、律、论藏各个方面的书籍,充实各宗各派的经典及论藏,为居士提供一个真正的佛教图书馆。寺院总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米,工程预计耗资18000余万元,工期三年。同时寺院内启建万佛殿,殿内供奉一万尊如来像,即解决了居士在家供奉,礼拜的诸多不便,又提供了广种福田之胜缘。

古刹重辉,海众祥和。在现任住持释照睿法师的带领下,寺院常住两序大众和合共住,二时课诵、过堂、出坡、布萨,定时学习佛教教理教义,佛事活动如法如律地有序进行。

住持释照睿法师暨寺院常住两序大众竭诚欢迎您来寺院进香朝拜。

仰祈十方三宝加庇护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已故先人业消智朗,识超净域。

万寿寺的历史沿革

3楼:郭嘉

万寿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梁河(长河)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建于唐朝。

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为万寿寺,主要收藏经卷。

清朝顺治二年、康熙二十五年、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六年以及光绪二十年都重新进行了修葺。

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後成为菜圃,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

乾隆曾三次在寺中为其母祝寿。慈禧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现大钟寺内的钟王“永乐大钟”原在万寿寺中。

1934年前後,万寿寺的前部曾用作东北难民子弟学校。

1985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以明清时期的艺术品为其特色。

2006年05月25日,万寿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万寿寺的寺院历史

4楼:手机用户

汉中解放后,寺院曾组织办小型纺织厂和发动四众**和僧尼开荒种菜,自耕自食。“文革”中,万寿寺被占据,武斗中佛像、法器、文物、经卷、图书遭焚毁,僧人被迫还俗四散,古建筑被单位改建。1992年6月5日汉中市(今汉台区)佛教协会成立,万寿寺住持释广智老和尚被选为会长。

当年他将自己几十年的积蓄和四众**捐献的功德款,6万元,在汉中市西郊沙沿乡重建万寿寺。大院占地3亩8分,在四方游客信士捐助下,相继建成观音殿(附列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地藏殿、玉佛殿,设有藏经处、售经处、寮房等。1993年9月5日举行第一 座观音殿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开光仪式。

释广智老和尚年高有病后,把衣钵传给**释续学法师后,不久圆寂。释续学由成都佛学院毕业后,被四众**推举为万寿寺第二任住持、汉中市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

现今的北京万寿寺有哪些布局?

5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寺万寿寺内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有严整的寺院风格,又带有浓郁的园林色彩,融寺庙、行宫、园林浑然一体,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按北京民俗,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起,要在万寿寺举行为期半个月的庙会,整个会期游人云集,热闹非凡。最初是每逢阴历四月初四至十五日,在万寿寺有半月的庙会,每年庙会期间,善男信女纷至沓来。

在当时,北顶妙峰山的庙会与此同期,所以城内许多香客在朝妙峰山后,回香之时,都要绕道万寿寺、西顶碧霞元君娘娘庙进香,以至留下了"万寿寺山弯腰--顶上见"的北京地方歇后语,也就是指当年到万寿寺赶庙会的熟人相见后,互相拱手作揖再打打招呼,顺路到西顶娘娘庙进香时,到那里再说话之意。

万寿寺后改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5万余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作品为佳。

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绘画、碑帖、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其他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不胜枚举。除我国古代艺术品外,馆内还收藏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现代大师的传世之作。

这些藏品无不体现着人类艺术文明的辉煌成就,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今艺术的风采。

有熟悉北京万寿寺的朋友吗?给个介绍哦

1楼 匿名用户 简介万寿寺万寿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梁河 长河 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建于唐朝。明万历五年 1577年 重修,万历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资, 司礼监冯保督建而成,改名万寿寺,成为皇家寺庙。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 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便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 昆明湖 途中用膳和小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