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论述对儿童进行教育呈很重要的语句是

2020-11-26 13:40:28 字数 4837 阅读 4300

1楼:匿名用户

三字经开头几句: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三字经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哪几句

2楼:116贝贝爱

宋·王应麟《三字经》中教育对人的影响句子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白话释义: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写作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文章赏析: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3楼:半路遇到狗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学《三字经》有何重要意义?

4楼:有点意思si儿

一、《三字经》是我中华悠悠五千年灿烂的经典传统文化之一,它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精神,体现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文化魅力。这是中国几千年来行成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世界上也是举足轻重,并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二、《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扼要,是以中国历史为素材,植根于传统文化,强调教育以“德”为先,学贵在恒和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讲述教育与学习重要性的教育论著。同时也是我国代古一部传统的儿童启蒙识字教育课本。

三、在现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德育教育也成为现行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很多学校也把传承中华民族经典传统文化作为新时期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德育”,《三字经》中说:

“首孝悌,次见闻”,可见在传统的教育中,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一个人首先得要有“孝悌”,即德”。

四、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贤们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使我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生生不息,屹立不倒。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就逐渐从教育中淡出,一些有志之士为了振救中国,于是就打倒“孔家店”推从洋学。

5楼:匿名用户

《三字经》是古代蒙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古人称它是“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奇书”。

《三字经》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呢?因为它用了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所以古人说:“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

”意思是说若能将《三字经》的每一句都读懂讲通,那么对国学中的经学、史学、子学就已经融会贯通了。《三字经》既是儿童的最好启蒙教材,也是现在成年人学习国学的极好启蒙读物。

《三字经》的作者是南宋著名大学者王应麟。王应麟生于南宋第四个帝王宋宁宗二十八年(1223),死于元朝第二个皇帝元成宗二年(1296),活了73岁,今浙江宁波人。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9岁即通晓《五经》,18岁中进士,官迁至礼部尚书。王应麟中进士后曾说:“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钓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

”意思是说当时求科举的人,都是沽名钓誉,得到了功名就将一切学问荒废,不是真正国家所需要的通儒大才。于是闭门发奋,广求旁搜,于天文地理、经史百家、制度掌典无不研究,成了一位极渊博的学者。王应麟做考官时,读到文天祥的考卷,称赞道:

“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后文天祥被取为状元。王应麟忧时爱国,学问广大,治学严谨,著书二十三种,最有名的有《困学纪闻》、《玉堂类稿》、《玉海》等。

《宋史·儒林》有传。王应麟也是所有蒙书作者中最有名的一位。正由于《三字经》出自一位渊博的大学者之手,才使得它在内容形式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也才能产生这么巨大深远的影响。

《三字经》以三字为一句,二句押韵。语言平易浅近,无艰深、古奥、勉强拼凑之弊,读来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其内容则广博丰富,堪称“传统文化小百科”。

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讲做人和为学的关系,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第二部分讲一个人应该了解的道德、自然、社会、人生基本常识,从“为人子,方少时”到“此十义,人所同”;第三部分讲读书治学的次第,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第四部分讲中华历史的沿革,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第五部分以古圣先贤的故事及自然界的事物来勉励儿童读书**,从“口而诵,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王应麟是宋朝人,讲历史的部分只讲到宋朝,后世则屡有增补,直将历史写到清末。

《三字经》以其灵巧活泼的形式、广博丰富的内容在宋朝后的七百多年间广为传诵,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启蒙书与劳动大众屈指可数的必读书。以前很多劳动者对于历史文化的知识就**于《三字经》。**时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说:

“若所以诏小子者,则今之教科书,固弗如《三字经》远甚。”意思就是说如果用以教育儿童,今天的教科书都远不如《三字经》。

《三字经》自编定后,历代都有为其注释增改者,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明末清初的学者王相著的《三字经训诂》、清朝学者贺兴思著的《三字经注解备要》、**国学大师章太炎著的《重订三字经》。王相字晋升,也是一位著名蒙书作者,著有《五言千家诗》,流传甚广。另有《尺牍嘤鸣集》,教人写信的;《女四书》,教女子道德学问的。

他的《三字经训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注解了《三字经》的内容,阐发了《三字经》的深义。贺兴思生平不祥,但他的《三字经注解备要》则内容详赡繁富,旁征博引,可以增广许多知识,也足见其学问的渊宏。章太炎是**时有名的国学大师,学问精深,著作繁多,倾倒一时,门生众多,鲁迅先生也尊其为师。

他甚推崇《三字经》,但认为明清以来的增补都很鄙俗,遂亲自编写了《重订三字经》。此次重订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内容,改了百分之三四的内容,可以说是宋朝以来最好的重订本。王相注解的《三字经》是较通行的版本,以此本为例,《三字经》共1128字。

我这部《三字经讲义》即以王相本为准讲解。

《三字经》的形式易于朗读记诵,被中国人所喜闻乐见,故而效法《三字经》,以三字编写的各类蒙书时有出现,如《**规》、《改良女儿经》、《历史三字经》、《地理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医学三字经》,太平天国时还有《太平天国三字经》,洋务运动时有《时务三字经》,辛亥革命时有《革命三字经》,土地革命时有《苏区三字经》,建国后有《新中华人民三字经》等。改革开放后还有不少人在自己的领域也编写了一些《三字经》。在众多蒙书中只有《三字经》称经,经就是经典,是最具权威性和典范性的书。

各民族都有自己全民性的经典,《四书五经》是传统中国全民性的经典,《圣经》是西方全民性的经典,《古兰经》是伊斯兰民族全民性的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离骚》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三字经》则是蒙书的经典,这也无怪传统的诸多蒙书无不在内容和形式上受到《三字经》的影响。

《三字经》不愧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

6楼:春花秋月

三字经可以启蒙儿童的思想,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学习中国经典的作品,加深印象

7楼:匿名用户

人之初性本善交你如何做人

8楼:匿名用户

认字啊,古人用这个开蒙的很多。自然里面传达的思想都是那时人所认同的观点,无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就好像现在小孩从小就要教育你爱国,然后嘛,他们既然是代表,爱国就是爱他们嘛。。。

9楼:瑶瑾

你可以看看《钱文宗讲读三字经》, 虽然现在三字经被冷落了,但是在中国古代三字经是学生的识字课本,古代儿童都是靠三字经识字明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