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意思

2020-11-26 12:55:23 字数 6314 阅读 1302

1楼:紫灵飘

跟读书人分别后三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他,老兄你看起事情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

2楼:匿名用户

这是初中课文吧 好象是鲁肃说的

与你分别三天 就要擦亮眼睛看你了 兄长怎么能说事情晚了呢

3楼:驍愛

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意思是什么?

4楼:张敦扬小男神

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一、原文

《孙权劝学 》

宋 ·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三、赏析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

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四、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5楼:la_乖乖

士就是士人的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其实是一句引语,吕蒙借此语表达要求鲁肃以发展的眼光看人,不要再轻视自己的意思。直译就是:“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6楼:血が蓮

我的老师教给我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因为我们刚刚学好,记忆犹新啊~

7楼:匿名用户

“读书人离别三天,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绝对正确

“士”的意思是“读书人”

8楼:夜凉如水星星雪

一个世人离别了很短的时间,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了,长兄啊,你呢?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呢?

9楼:手机用户

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认清这件事太晚了啊!

10楼:匿名用户

有志气的人,分别了很多天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晚呢

11楼:果冻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求翻译!

12楼:小格调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出处:宋代司马光《孙权劝学》

原文节选: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

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13楼:匿名用户

士就是士人的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其实是一句引语,吕蒙借此语表达要求鲁肃以发展的眼光看人,不要再轻视自己的意思。直译就是:“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14楼:么秀英天香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楼:匿名用户

“读书人分别了几天,就应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一道理呢!”

这句话是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孙权劝学》。原文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16楼:棘龙王无敌

权威答案:

出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

士,这里指有抱负有才干的人。

三,几。

更,另外。

之,助词无意义,取独。

意思是,有抱负有才干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大哥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17楼:匿名用户

志士离别多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18楼:18326699吖

人分别了一些时间,就要重新用新目光来看待,兄弟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呢?

19楼:何现清

因为鲁肃原先认为吕蒙是一个没什么学问的人,而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学习,再次见到鲁肃时已经是一个有才干和谋略的人了,所以说两个许久不见,也应该用新的目光看待对方了。

20楼:匿名用户

志士离别三日,就要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21楼:bos_allen姑娘

“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22楼:王昱茗

有些人分别多日,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大哥知道这件事怎么那么晚呢?

23楼:匿名用户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24楼:匿名用户

理想有抱负的人分别很少的日子,就要重新拭目相看,兄长为何知晓这件事这么晚呢!

25楼:匿名用户

读了多天的书,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去看待。

26楼:匿名用户

长时间不在一起,应该用另外用另外一种眼光看待事物,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见得这事完了么?

27楼:豆美玲哦

吕蒙说是分别几日就重新用新眼光看待,长兄为何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访了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走了

28楼:匿名用户

整条译文ィ丨hcggghijioffadyifudgd。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什么意思?

29楼:匿名用户

孙权劝学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的回答

对于有志气的读书人,分别了三天(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他的才能,鲁肃兄你为什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

30楼:匿名用户

朋友离开三天,便应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你说有什么事是太晚而不能做的呢?

31楼:匿名用户

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32楼:薄绮晴弭画

士就是士人的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其实是一句引语,吕蒙借此语表达要求鲁肃以发展的眼光看人,不要再轻视自己的意思。直译就是:“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什么意思

33楼:张敦扬小男神

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一、原文

《孙权劝学 》

宋 ·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三、赏析

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

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四、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原文,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求翻译!

1楼 矜持范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

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说明了什么道理

1楼 冰雪天使的一天 分别了一段时间,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 此文中突出学习的巨大作用和吕蒙的进步之大 与前文的托辞不学形成对比 2楼 匿名用户 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读书人分别了一些天,就要重新看待了。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后来演变成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后来比...

有人认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是说,人都是不断

1楼 光环路过 1 这句话是说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正确的一面。但不能把人的任何变化都说成是发展。 2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不包括下降的 后退的运动。 3 有的人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