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你大爷
《自述》是爱因斯坦的一篇文章,并不是一本书。这篇文章在《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德)爱因斯坦著 许良英,范岱年编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6-1979 p43-50。 http:
//58.251.57.
67/down?cid=e0f4b9736e98930c219c02adab30e3881d191e6d&t=3&fmt=-
http://****gougou.
***/search?search=%e7%88%b1%e5%9b%a0%e6%96%af%e5%9d%a6%e6%96%87%e9%9b%86&restype=-1&sortby=8&suffix=39&page=1&id=10000045&f=1&r=0&ty=0
麻烦采纳,谢谢!
求!!!有关于爱因斯坦的书?求书名
2楼:匿名用户
《爱因斯坦传》《谁坏了你的大脑:爱因斯坦的天才思考方法》《世界人物画传———爱因斯坦(英汉对照)》《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科学罗曼史》《爱因斯坦·毕加索:
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爱因斯坦全集》 我以前看过一本写他的人生的书,特好~~但是没记着名……
3楼:匿名用户
《相对论的意义》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爱因斯坦全集》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4楼:匿名用户
爱因斯坦传.pdf 8825
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pdf 8826爱因斯坦文集第2卷.pdf 9007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pdf 9009相对论.pdf 9010
https://****90pan.***/o114621
爱因斯坦的传记那里有啊
5楼:匿名用户
爱因斯坦:传记、名声、生活和机会主义
http://****ruiwen.***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5-01-28
原始出处:三思
6楼:百度用户
《爱因斯坦传》,书店到处都有的呀!
爱因斯坦传记主要内容是什么
7楼:素衣掩红妆
相对论《爱因斯坦传》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
爱因斯坦传记谁写的最真实权威
8楼:彩霞满天光
《爱因斯坦传》的作者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1940-),为德国传记作家,大学时代攻读物理学。在《爱因斯坦传》中,他凭借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向我们展示了爱因斯坦不平凡的一生。
一、《爱因斯坦传》内容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德裔美籍物理学家(有瑞士国籍)、思想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学院。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任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
二、目录:
第一部分 童年,青年,学生时代
第1章 家庭
第2章 在学校
第3章 少年天才
第4章 “流浪者与独行者”:苏黎世的学生时代第5章 “上帝创造了驴,同时给了它一张厚厚的皮第二部分 在“尘世修道院”
第6章 **技术专家——“这里需要很多思考第7章 爱因斯坦博士和原子存在
第8章 “非常革命”的光量子
第9章 相对运动:生命中的七年时光
第10章相对论:时空理论的变革
第11章 接受、反对和称颂
第12章 二级技术专家
第三部分 新哥白尼
第13章 从“蹩脚的笑话”到教授先生
第14章 执教苏黎世
第15章 时间短暂的布拉格正教授
第16章 通往广义相对论之路
第17章 “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下蛋”——从苏黎世到柏林第四部分 战争的喧嚣和宇宙的大小
第18章 “在疯人院普鲁士”的和平主义者
第19章 “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广义相对论的完成第20章 战争中的柏林
第21章 战后喧嚣和革命
第22章 确认光的偏移:一夜扬名的爱因斯坦博士第五部分 辉煌与名誉重负
第23章 聚光灯下的相对论
第24章 相对论遨游者
第25章 犹太人、犹太复国运动和美国之行
第26章 更多的喧嚣、漫长的道路、更多的政治、很少的物理第六部分 **时代的统一理论
第27章 获得诺贝尔奖同时成为普鲁士人
第28章 “残酷自然的冷笑”:探寻统一场理论第29章 “宁愿做个赌场里的雇员”——量子理论问题第30章 “不是真的雅各”——对量子力学的批评第31章 政治、专利、疾病和“非常奇妙的蛋”
第32章 公共和私人事务
第33章 再见!柏林
第34章 自由的流亡生活——“我可能不会再见到我出生的国家”
第35章 在普林斯顿
第36章 物理现实与矛盾,相对性与统一理论第37章 战争、一封信和原子弹
第38章 原子弹与方程:“方程是永恒的”
第39章 一份旧债
爱因斯坦年表
9楼:匿名用户
作者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1940-),为德国传记作家,大学时代攻读物理学。在《爱因斯坦传》中,他凭借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向我们展示了爱因斯坦不平凡的一生。
关于爱因斯坦的人物传记
10楼:匿名用户
性格怪僻的犹太孩子小阿尔伯特是个沉静而孤僻的孩子,后脑勺大大的,而且长得很不匀称,母亲觉得自己生了个丑八怪,他的祖母认为她的孙子太胖。
这还不算,小孩子有一种令父母担心的毛病,就是说话特别迟缓。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他的家族都认为这孩子一生算完了,他是个哑巴,父母心里着急了。
“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
他那小脑袋一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认真啊!可他的小嘴为什么不说话呢?
一直到七岁,他还没有学会说话,但已能张口了,简单地重复大人教他的一些短句,讲起来特别费劲。
尽管大人们对他如此担心,但这个小孩子对**的早慧竟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
他的母亲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懂文学,爱**,会弹钢琴。每当闲暇的时候,她便习惯地坐在钢琴前,弹起心爱的名曲。优美而动人的旋律,像涓涓细流,从她那灵巧的手中轻轻地流泻而出,飘荡在幽静的宅院里。
她本人也沉浸在这美妙的**之中。
有一次,她忽然觉得背后好像有人,回头一看,是她的儿子阿尔伯特。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显然被其中的**形象陶醉了。
难道他理解了吗?
母亲停住了手,把阿尔伯特拉住,抱起亲他。
“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看你这样子像个大教授似的,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你怎么不说话呀……”
此时,阿尔伯特才三岁,究竟听懂没有,无从知道,但对**的早慧却是真的。六岁,他便要求拉小提琴,家里没有办法,只好给他请来小提琴教师。
不知是女教师教得不得法,还是过于浅显,她安排的课程并没有使阿尔伯特高兴。有一天,他竟大发雷霆,抄起手中的椅子向女教师摔去;还有一次他气得把一种不小的玩具扔在女教师的头上。他不说话,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后来,他终于安静下来,认真地学起来。**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虽然没有走职业**家的道路,但那把心爱的小提琴却陪伴了他一生。在大学时代和后来从事研究工作之余,他多次参加演出,并担任第一小提琴手。
对**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的一个方面,而且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以至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他四五岁时,有一次病了,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这个小玩艺可把他迷住了。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那根针为什么总朝北?那里面是什么在牵着?他想问父亲,可说不出来,只是惊奇。
在他那小小的心灵中,已经感到,这里面一定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
五岁那年,父亲见他智力还好,便把他送到附近的一所学校。
由于语言发育很迟缓,表达能力很差,再加上总愿意独自慢慢思考,因此,当老师提问时,他反应总是很迟钝,就像没听见一样,老师很生气,总是狠狠地喝道:
“爱因斯坦,出去!”
他只好默默地走出去,在走廊里一站就是两小时,老师时常在背后说他笨,什么功课都跟不上。
其实这不怪阿尔伯特,他并不笨,只是他喜欢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来,而老师只求现成的答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去独立思考。
自愿退学?还是勒令退学?
十岁那年,爱因斯坦进了中学。这时正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在德国泛滥的时期,学校充斥着军国主义的影响。许多孩子羡慕挎着马刀、骑着战马的军人,呼喊着狂热的口号。
生性羞怯的阿尔伯特对这些格外反感。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怡然自得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让这些人长脑袋是多余的,只给他一根脊梁就够了。
小小年纪,已经是暴力**制度的反对者了。
他对学校那种呆板、强制的教育非常不满,除了数学、物理和哲学能引起他的兴趣外,其他功课都使他厌烦。他用自己所能采取的方式进行反抗,这方法就是自学。他在几个月之内学完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正像他自己日后曾经说的,他12到16岁便掌握了基本数学,包括微积分原理。
日后,他对他所在的中学的教育提出了相当深刻的看法。他认为,建立在恐吓、强制和人为的权威之上的教育,是最糟糕的,这种教育摧残学生淳朴和健康的感情,扼杀学生对自身力量的信心,这种教育只能造就出一批逆来顺受的顺民。
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他家每逢星期五总是邀请在慕尼黑求学的犹太学生吃晚饭。这是犹太人帮助犹太人的一种慈善活动。
有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是这个家的常客。
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12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大学生和他谈起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深奥的物理学、数学知识,他的小朋友总是那样专心地听着。少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饭后的时间不多,可常常被这个小孩的提问所占去。
于是,大学生每次来时便给他带些书籍,其中有当时很有影响的插图丰富的自然科学丛书,这套书一共二十多本,还有其他哲学著作。这些书像一幅多彩的画卷,把一个井然有序的自然界展现在他的面前。日月星辰的运行是多么庄严,分子原子的运动又是多么精微,和这些多彩的读物相比,课堂上那些呆板的功课是多么无聊啊!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叔叔每次来都给他讲讲代数和几何。那由奇妙的阿拉伯数字组成的什么题目,还是大名鼎鼎的定理。阿尔伯特惊奇了。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鼓励小孩子的好奇心,那么,有一次他说出了下面几句话,使得这个小孩子简直坐不住了。
这个叔叔说:“直角三角形abc中,ab2+bc2=ac2,这是一个著名的定理,两千年前就已经证明了,孩子,你能不能也证证看?”
这实在是对小孩子好奇心的一种挑逗,阿尔伯特跃跃欲试了。
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在琢磨:这是为什么?怎么证明呢?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翻着所能看懂的代数书,练着证明这道难题的方法。
三周过去,他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当他把这个结果拿给那位叔叔看时,那位叔叔几乎惊住了。他对这个小孩子的数学天才产生极大的兴趣,接着又出了一些难题,他都一一做了出来。
也就是这一年,阿尔伯特偶然看到一本欧几里德平面几何学,他手捧着这本“神圣”的小书,读得如醉如痴。那一个个严密的几何定理,竟使人不能产生半点怀疑。他对其中所包含的许多严整规律和宽广的世界肃然起敬了。
他那颗对科学和真理产生的好奇心,到现在已经是雄心勃勃了,他要振翅起飞了。
呆板的学校令阿尔伯特忍受不了。在这座兵营般的学校里,他对于那种以追求权力、金钱和荣誉为目的的教育以及为达到这个目的而施行的强制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已经忍无可忍了。他决定走自己的路。
每天,他只希望早点放学,躲在家里,在自己理想和希望的世界漫游。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他已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了。
正因为如此,除了数学以外,他其他科成绩并不好。教师们嫌他“生性孤僻,智力迟钝”,责备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只有文学教师对他稍有好感,因为他讲的那些德国古典作品,常常使阿尔伯特陷入沉思,有时竟使他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