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度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会产生什么影响

2020-11-25 14:53:03 字数 5908 阅读 8142

1楼:难念的love经

对于我国目前如此大规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多数持肯定的态度,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此提出质疑,甚至建议取消最低工资制度。他们认为最低工资标准除了会扭曲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更主要的是,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了企业劳动力成本,对企业、尤其是利润率低的中小企业产生致命打击,导致企业裁员,加剧失业,使得本应受政策保护的弱势劳动群体难以进入劳动力市场,违背了最低工资立法的初衷。在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下,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新毕业大中专技校生的就业问题等都得依靠中小企业来解决。

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缺乏政策扶持等问题制约着它们的发展,面对自身的生存压力,它们只能通过压低工资转嫁给普通劳动者。此外不少中小企业是以低端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只能凭借劳动力优势赚取薄利,劳动力****确实令这些企业不堪重负。

最低工资制度虽然会对中小企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一方面出于**的责任和社会的公平正义,最低工资制度作为社会的兜底制度必须执行;另一方面适时制定、标准适度的最低工资从整体来看并不会对中小企业产生较大的负效应,反而会引导企业依靠改进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来提高竞争力,为企业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机遇和可能。最低工资制度对中小企业有以下几方面的正效应: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更好地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国中小企业普通职工收入很低,其工资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一线普通职工工资水平更低,大部分在最低工资标准附近波动。劳动力**过低使得在劳动力市场低端的职工生计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人力资本增值。

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中小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提高。

2.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扩大劳动者的消费需求,为中小企业发拓新的空间。

购买力的严重不足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过去中国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两个车轮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消费占gdp的比重很小,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投资和出口的速度明显放缓,更需要依靠提高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当前若维持最低工资标准不变,表面看来似乎有利于中小企业,实际上却不利于消费市场的扩大,进而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生产。

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购买力,缓解内需不足,并且会进一步扩大部分商品的市场需求,引致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为中小企业发展构建新的空间。

3.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挤压低层次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

优胜劣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中小企业成本增加,一批产品附加价值低、靠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被淘汰。中小企业要想赢得新的发展空间,必须加速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一批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必须注重改革创新,充分挖掘生产率、技术、制度的潜力,提高用人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新春认为,劣势企业的退出,给优势企业腾出了做大做强的空间。从中长期来看,本地的产业集群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因优势企业的做大做强而不断提升竞争力。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有何影响

2楼:

一般情况下是按你所领的工资标准缴纳社保,但是社保局都规定有最低缴费基数,如果你的工资标准达不到缴费基数,企业也必须按最低缴费基数给你缴纳社保。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我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产生有什么影响

3楼:匿名用户

最低工资标准的实行及不断提高改善了劳动者的劳动和生存条件,不仅可以使规模庞大但收入低、素质不高的初级劳动者群体分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而且将推动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增值、拉动内需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尽管从理论上分析,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市场均衡成本有可能导致失业,同时,用工单位还可能为规避制度的制约想方设法“寻租”,劳动者不得不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付出更高的搜寻成本。在我国劳工组织化、社会保障化、国家法治化等基础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在劳动力**问题上不能过分相信市场本身的力量。

4楼:匿名用户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劳动力的优胜劣汰。失业率上升

5楼:匿名用户

以下几点影响:1、市场拓展业务的大小和盈利情况(只有盈利才有收益);2、个人综合绩效的高低(个人业务的范围和盈利利率点等)3、部门团队收益(市场工资是和团队业绩挂钩的,但不跟公司总体业绩挂钩,或者有全公司都低工资的情况下,但因为你部门业绩突出,作为管理,必须嘉奖你全体部门员工,以示表彰,所以一个team,对于市场来说是很重要的)4、行业(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消费层次,因此盈利点不同)主要是以上几点,其实就是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力,决定你的工资绩效。

6楼:西域美农

就和商品一样,**上升,劳动力需求减小,供给增加。

7楼:扬l握不住的沙

也许劳动力的数量上会有些变化吧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对产业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8楼:龙泉

对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经济效应的分析

基于国内外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最低工资政策的利弊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最低工资制度的正效应

1.有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确立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最低工资,就是保证和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按照收入的高低消费群体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凯恩斯认为,收入越高其消费倾向越低,即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一般小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

最低工资的受益人群,他们的消费欲望特别强烈,除了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提高他们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消费空间。随着最低工资的逐年提高,将对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状况有较大的改善,促进了他们的市场消费,拉动了内需,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增加时,市场的状况比较景气,也会导致企业扩大规模,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2.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8,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认为:今后中国将面临收入差距扩大的严峻挑战。

如果目前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中国的收入差距将会急剧扩大,基尼系数将会从1999年的0.437上升到2020年的0.474。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这些农民工从事的都是些工资低廉、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的职业,很容易被城市边缘化。很显然的结果是,这部分人群的收入较低,和其他城市人群的收入差距悬殊。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首先,就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来说,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

在这种买方垄断条件下实行最低工资,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数量都会增加,农民的整体福利会得到改善。其次,从要素间替代关系来说,目前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还缺乏弹性,这些劳动者的工资上升不会导致出现过快用资本或高技能劳动力来替代的现象,且要素替代弹性较低,因而农民非农就业收入会因最低工资保障而提高,由此可见,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这显然有利于改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社会各成员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实质体现着劳动者的权利和价值问题。

不像其他标准,这个标准涵盖的都是弱势群体,比如遍布在各个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在社会初次分配时就已经处在弱势地位,而在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面,他们多数也被排除在外。作为劳动者,他们的权利只能体现在微薄的工资上。

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具有与资方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这样的一个薪酬体系中,国家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就具有了一种尊重劳动者权利和价值的延伸意义。

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机构优化是指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如果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则企业招不到人;如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则意味着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这就要求低效率低产值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加大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用人成本的增加,直接减少了劳动力对资本的简单替代,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最低工资制度的负效应

1.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的决定为了论证的方便,我们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剔除了市场经济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就业量的唯一因素。在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为均衡工资率,而此时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就是均衡就业量。

当工资率高于均衡率工资时,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存在劳动力过剩,与需求形成缺口,此时为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者对市场中劳动力的**具有绝对的支配作用,他们会要求降低现有的工资水平,虽然劳动力供给方不愿意接受劳动力**的下降,但是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当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存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劳动力市场**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他们会要求提高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需求方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不得不接受这一**水平。

(2)最低工资制度的对就业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质是国家和**用行政的手段干预工资水平,提高工资率,是**干扰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方式。 在完全竞争性的劳要素市场.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劳动力的供给会大于劳动力需求,企业愿意招的劳动者人数少于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数量,社会将会出现失业劳动力的供给曲线s和劳动力的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e,此时供需平衡,共同决定均衡工资w0,此时的均衡就业为l0。

如果**实施了最低工资政策,确定了最低工资水平w1高于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那么此时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均衡的就业为l1,它显然低于没有实施最低工资政策时的水平l0,此时减少的就业量为l0-l1,它取决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以及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市场工资的幅度。如果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呈上升趋势,那么这种就业的下降就表现为工人的替代或是解雇。当工资水平为w1,社会的劳动力供给l1′,因此会存在劳动力的超额供给,其超额供给量为l1′-l0,其大小取决于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和工资的**幅度。

因此,高于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政策,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说,将会带来的失业量是l1′-l1。

2.最低工资制度对整个社会成员福利的影响

一方面,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的消费者的厂商,当**由w最低提高到**规定的工资时,那些接受**的工资率的厂商,其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图2中的a区域。那些因工资率提高,选择不接受,而选择减少就业量的厂商,其损失为图2中的b区域,所以消费者剩余总的变化为

3.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影响

市场中的劳动力根据其知识背景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分为初级劳动者、中级劳动者和高级劳动者。对于那些中高级劳动者来说,他们的工资主要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最低工资制度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对于那些低层次的非熟练劳动者来说,最低工资标准表面是提高了他们的福利。

但是隐性的结果是,工资福利的提高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很可能会减少对劳动者的需求,转而用机器设备替代工人;或者雇佣高技能的中高级劳动者,这样这些低层次的非熟练劳动者就面临着失业。

从长期来看,最低工资制度会阻碍低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增长。对那些因实行最低工资标准而失业的工人来说,等于关闭了通过工作实践来提高劳动技能水平的大门,由于这部分劳动者本来就生活在贫困之中,不太可能有能力去参加职业培训、学习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因此,最低工资制度会阻碍这部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增长。

有调查显示,随着失业时间的延长,再就业的机会会变小。因此,从长期来看,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长期化趋向会产生催化作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和长三角都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

可能这一现象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增长产生的阻碍作用,无疑也会对此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