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诞生的背景,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0-11-25 05:07:50 字数 6414 阅读 8002

1楼:飛翔

《申报》(shun pao)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0日)。创办人为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

前后总计经营了78年,共出版25600期。

《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1872年英商美查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的改革:

一是发表政**章。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二是改革新闻报道。

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日本侵略台湾,美查为了了解事实真相,派人去台湾采访,这是上海中文报纸中军事通讯的开端,也是《申报》重视新闻真实性的反映。其次是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连续三年报道“杨乃武冤案”,这是当时中文报刊中最早最长的连续报道,最后披露了冤案的真相。三是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

四是经营副业。①创办文艺杂志。1872年11月11日《申报》发行我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锁记》;②出版白话新闻报。

1876年3月30日《申报》创办我国第一份使用白话文和标点符号的通俗报纸《民报》;③编印画报。1877年《申报》出版《瀛寰画报》,1884年5月8日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④印书。此外,《申报》馆还开办了江苏药水厂,肥皂厂等,并由此在1889年组成“美查****”,总资产达**30万两,超过创刊**180多倍,实现了美查的“赢利”的目的。

提要:《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

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申报》。 为何下如此大的气力保存《申报》?寻其原因,一是完整存世的《申报》仅有一套,不成套的大都已纸质松脆,风化发黄,很难翻检;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申报》不仅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还因为它堪称中国近代史史料之宝库。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2楼:匿名用户

历史背景:世界报业开始向商业报刊阶段迈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突飞猛进地发展。随着全球扩张行为,西方殖民者不仅携带本国报纸进入殖**家,还在所到之处创办具有宗主国色彩的报纸。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处于睡狮状态,停而不前,中国的古代报纸在清前中期已到达顶峰,但却没有直接演进为近代报纸。随着西方脚步的一步步迈近,在中国掀起殖民扩张的热潮,随即外人在华办报开始出现并延续。

外国人创办的近代报纸最先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报纸和最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报纸,都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一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

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办人是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1782~1834)和米怜(1785~1822),月出一册,一些外国人相继在中国办报。

1827年创办了《广州纪录报》,1833年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前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后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均在广州出版。其主编人德国传教士郭士立(1803~1851)、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01~1861)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中国通”。

中国近代报刊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3楼:闲掷葡萄

中国近代报纸的出现得益于维新派的思想宣传。为了宣传维新思想,维新派创办了《中外纪闻》等报刊

中国近代报刊广告产生的历史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4楼:骠骑先锋使

**和市场的畸形繁荣催生了近现代广告。

早在鸦片战争以前,就有外籍人士创办中文报纸,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中文报刊数量急剧增加。此后,中国人也开始创办报刊。

新式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了广告的繁荣。

意义:报刊广告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新式消费观念,及时提供多样的消费信息。

报刊广告中琳琅满目的消费信息又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刺激了经济的运行。

介绍:报刊(读音bào kān),是通过利用纸张把文字资料传播的一种工具,它是一种起到解释、宣传等作用。它也可以维护一种形象。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

中国近代报刊广告的出现与发展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5楼:绿豆粥

1、时期: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密封华报》

中国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记录报》

1、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报刊数量多。

(2)办报地区广大。

(3)报刊种类繁多。

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

(1)其主流形态始终是维新派主办的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的政论性报刊。

(2)从办报方式来看,维新派从“开民智”、“育人才”的总体思想出发,把办报、办学会、办学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

3、近代新闻立法的有力尝试:

(1)冲破“言禁”和“报禁”,争取言论出版的自由。

(2)维新变法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进一步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近代报刊;对书籍实行免税、加快中国民族报业优惠发展的政策。

报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什么

6楼:1天_堂

报刊的产生对近代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

2、冲击了传统经典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3、促进并产生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气门运动

4、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先河,帮助国人了解世界

7楼:雪雅星箜

1、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

2、冲击了传统经典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3、促进并产生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气门运动

4、开创了近代文明的先河,帮助国人了解世界

1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

近代中文报刊的创办是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相联系的。早期的报刊 以西方传教士创办的一批中文报刊和以华侨为主要读者的外文报刊为主,宗教性报刊占主导 地位,还有商业性报刊和其他专业性报刊等。这些报刊主要是传教士等殖民者为叩开古老的 中国的大门应运而生的。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等在马六甲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的第1份中文报刊,揭开了中国近 代报刊史的序幕。1833年在广州出版了我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南洋的华南沿海一带共创办了6家中文报刊和11家外 文报刊,这些报刊主要内容是宣传**教的道德观念。

19世纪70年代起,一些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开始创办报刊,宣传向西方学习,中国报刊出 版事业空前活跃。这时期的报刊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结束了 外国人垄断中国报刊出版的局面。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我国第一份自办报纸《昭文新 闻》,接着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

1895年8月康有为等维新派出版《中外纪 闻》。1896年8月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此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相继 出现,主要有澳门的《知新报》,唐才常和谭嗣同等在湖南创办的《湘学报》。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反映当时思想和文化的各种报刊纷纷创立,1900年1月,兴中 会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接着国内外涌现出大量宣传革命的报刊,主要有上海出 版的《苏报》、《国民日**》、《俄事警闻》、《警钟**》、《中国白话报》等,此外 ,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也先后创办了一些宣传革命的报刊。1905年11月中国同盟会的 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它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后,1907年秋瑾、宋教仁在 上海相继创办《中国女报》、《民立报》,1911年3月,革命团体文学社机关报《大江报》 在武汉创刊。

1915年,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1915~1922年)在上海创刊,提倡民主与科学,吹响了 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后改名为《新青年》,是中国报刊史上最杰出的杂志之一。以《新青年 》为核心,傅斯年、罗家伦主编的《新潮》(1919年)、北京救国会主办的《国民》(1919 年)等刊物积极响应,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 文。

早期的大学学报,如《清华学报》(1915年创刊)、《复旦》(1917年创刊)、《北京 大学月报》(1919年创刊)等。这段期间是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壮大的繁荣时期。

2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背景

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不仅是比较直接的反映,同时对当时的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有 着深远的影响。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相联系的 。从近代历史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诸国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实现了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强国。

而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它的文化影响巨大,中国人 对自己的文化有着不言而喻的优越感。但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使自己看到了与西方的差距。 这种不言而喻的优越感的突破标志着传统民族认同的文化优越感已经呈现危机。

这一危机不 仅仅停留于思想层次,而且导致了整个传统文化系统的结构性危机。从19世纪70年代开 始,中国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开始创办报刊,宣传向西方学习。1895年8月康有为等维新派出 版《中外纪闻》。

1896年8月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此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 的报刊相继出现,主要有澳门的《知新报》,唐才常和谭嗣同等在湖南创办的《湘学报》。 它们作为广大爱国臣民的喉舌,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国难临头,非变法不足以图强。充 分表达了广大爱国臣民的心声,鲜明地反映了家国垂危,不变就要被淘汰的时代特色。

1915年 ,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1915~1922年)在上海创刊,提倡民主与科学,吹响了新文化 运动的号角。到了上世纪20、30年代中国出现了文化承载于报刊的热潮,鲁迅、周其仁、林 语堂、胡适、陈独秀、王韬等人以《新青年》、《语丝》和《生活》为阵地,不断从西方引 入文化理念,对那时的年轻人进行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打开了他们视界,国民们开始了对 中国文化的反思,这都直接决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进程。

近代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反映到了文化领域,而近代报刊是承载文化的载体,它必定要反映 时代主流文化。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都是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变动、 社会变革是紧密相联系的,近代报刊业自创办之时起,在传播西方思想,打开国民视界,启发 民众思考的同时,不断寻求文化独立和新的文化品格。因此,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 特点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发挥近代文化的当代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变动、社会变革是紧密相联系的,它对对中国近代 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近代中文报刊的最早创办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等在马六甲创办的中文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833年在广州出版了我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 传》。至此报刊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的重要传播方式,直到19世纪末,几乎垄断了我 国的报刊事业,中西文化开始相遇。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开始 创办报刊,宣传向西方学习,报刊传播观念的初步觉悟是本时期报刊发展的思想基础,报刊 被他们视之为“国之利器”。

其中康有为等维新派于1895年出版《中外纪文》、梁启超等在 上海1896年8月创办的《时务报》以及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知心报》、《湘报》、《国闻 报》等。维新派宣传西方近代文化,包括进化论、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等思想,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维新失败,但近代文化却并未消失,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显 得复杂和尖锐。

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并积极创办报刊宣传革命,近代文化的发展进入了 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涌现出大量的的宣传革命的报刊,有陈少白的《中国**》、《苏报 》、国民日**》、《民报》、《民立报》等。其中《东方杂志》是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出 版时间最长的杂志,它在知识的推广、史料的积存等方面为中国近现代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

革命派宣传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共和国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辛亥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建立了 “西式”的共和国,但是,袁世凯的篡权使这个西式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由于备受**主义 之苦,迫使中国人从心理层面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同时也加深了对西方文化的接触 和了解,进而发动了具有启蒙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激进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为 核心,傅斯年、罗家伦主编的《新潮》、北京救国会主办的《国民》等刊物积极响应,同时 出现了大量的文学报刊、青年报刊以及面向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报刊、科技报刊主要有《** 月报》、《先驱》半月刊、《清华学报》等。它们反对**主义,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 倡科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对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个时期出 现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主要体现在了精神领域的交流与冲突,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和对真理的追求。

我们在研究和**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影响中发现,它们的出发点都是爱国、救国 、治国,爱国主义是它们的最主要内容。因此,整个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线索同时也是中国 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文化精神是承载于报刊之上的,中西文化的相遇、交流、冲突是中国 近代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与那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相联系的, 而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同样如此。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报刊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1楼 匿名用户 历史背景 世界报业开始向商业报刊阶段迈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突飞猛进地发展。随着全球扩张行为,西方殖民者不仅携带本国报纸进入殖 家,还在所到之处创办具有宗主国色彩的报纸。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处于睡狮状态,停而不前,中国的古代报纸在清前中期已到达顶峰,但却没有直接演进为近代报纸。随着西方...

中国近代时期的思想家,中国近代时期的思想家都有谁?

1楼 仙营绿地的蟋蟀 为什么没有人提严复呢? 他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真正学贯中西的大思想家! 我们大部分人所了解的严复,只是个翻译了几部作品的翻译家,很悲哀! 2楼 冷年琉璃殇 梁启超,康有为。。。。。 中国近代时期的思想家都有谁? 3楼 雨中漫步 陈寅恪冯友兰梁漱溟 4楼 半是半是 鲁迅 李大钊 梁...

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中国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1楼 匿名用户 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是我国通信事业从无到有的低水平发展阶段。共和国初期,我国通信业几乎处于 一穷二白 的状态,当时全国市内 交换机总容量仅有31万门,其中有三分之一还是人工接续的交换台,其余的也都是上世纪20年代的旋转步进制交换机 长途通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