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学习中过于泛滥的小组合作

2020-11-23 21:43:26 字数 5221 阅读 8713

1楼:匿名用户

这也许是当前强调团体合作的缘故。

2楼:匿名用户

首先要合理划分合作互动学习小组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若干小组,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的小组,或是开放式小组 —— 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分组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学习成绩、性别、性格、能力

大学如何让小组成员都积极的参加组织活动

3楼:芸芸众小生

1、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学习小组由4人组成,按照异质分组,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

2、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发言的时间;"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发言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3.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

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4.教给学生适当的交流规则。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可以展现自我、探索真理,带来视界的开阔。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小组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

(1) 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主持人"的协调下,每一位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2) 尊重别人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一位学生要认真倾听同组成员的意见,在听别人发表意见时,注意力要集中,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发言。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

(3) 小声交流:小声交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互相干扰。

5.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实践表明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做为主要指标。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做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

这种**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6.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学习不仅是一种课堂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发挥其互助学习的本质。实践表明,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后组织学习、交流、讨论,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补缺补漏,可以使全体成员有效地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性教学案例

4楼:越勒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经过一年的学习、实践、观察,认为要想行之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其次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日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我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

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综观上述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我认为症结应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欠佳,表面化、形式化的理解其意义,影响了这种学习品质的提升。因此,在积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之时,我们还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既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比如浙江省编义务教材第八册“统计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统计2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数,由于多**课件模拟情景一闪即逝的局限性,学生独立无法完成,于是他们就小组合作分工,规定小组成员每人只记一种车,在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合作总结。

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比如在计算教学时,各种计算方法的总结都可以依靠小组的力量,在合作讨论之后加以归纳、总结,并达成共识,形成方法。

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比如浙江省编义务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共同发展。

  有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理解,我们就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内容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开展活动。但这还只是能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开头提到的几种情况,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在各种公开课上我们也经常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

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其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的欲望。  ③、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

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自主、合作、**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  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

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

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  既然是合作,那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达成共识,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然而,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思想。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锁定的,而教师的要求只能代表一种共性,学生都围绕这么一个目标而开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也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合作学习的目标,如果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也许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效率也许会更高。在目标锁定时,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都有符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标。

  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优势

1楼 因为不懂才注册 小组合作学习 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但这种方式如果运用的不恰当,也可能适得其反,这是这些年的课改实践所证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和不断创新小组合作的方式,努力发挥小组合作的真正优质,以便更好的推进新课程...

如何看待生本课堂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1楼 啊往事知多少 我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是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是总体来说,我多采用课堂上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课下小组自评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分组合作,把一个正方形切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几个小组经过合作 ,总结汇报了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