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扭秧歌,什么是秧歌?

2020-11-22 19:16:00 字数 6353 阅读 3678

1楼:易书科技

秧歌,原是南方农民插秧时进行的一种群众性歌唱活动,它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说:“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

”秧歌分为两种:一种是徒手表演的秧歌,叫“地秧歌”或“地蹦子”,另一种就是高跷秧歌。这两种秧歌的相同之处是角色和曲调都基本一致。

秧歌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所以被称为“扭秧歌”,以后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节目。

扭秧歌现在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可分为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不同类型。王锡龄在《陕南巡视目录》中记叙了陕西南部西乡县沙河镇的秧歌:“田间农民有系彩,扮戏装者歌唱舞蹈。

金鼓喧闹,盖为秧歌助兴,俗名大秧歌本此。”这种秧歌同现在陕北、山西等地新年社火中的大秧歌相似,成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柳边纪略》中也记载了当时黑龙江边缘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

扭秧歌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踩着锣鼓点,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起舞。表演形式十分活泼,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扭,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踩着锣鼓点,口中唱着当地流行的秧歌词,步履轻盈,边扭边舞。

二是走场,一般开始和结束时为“大场”,中间穿插为“小场”。大场是边走边舞的各种队形组合的大型集体舞,表演出“龙摆尾”、“双过街”、“九连环”等各种图案的舞蹈。小场是由两三人表演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如“刘海戏金蟾”、“车幺妹”、“跑旱船”、“傻子接媳妇”等。

三是扮,舞者扮成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的各种人物,类型有文武公子、**、丑婆、货郎、渔翁和小孩等。

四是唱,伴随着唢呐、锣鼓声,由歌手演唱当地的民间歌谣。秧歌队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人,多则**十人。既可以统一表演一个大型节目,也可以分别表演各自准备的小节目。

秧歌队的领头叫“伞头”,是这支秧歌队的总指挥。他手持一把伞边舞边唱,象征着风调雨顺。“伞头”唱的内容基本上是即兴发挥,也有当地民间小调。

他后面跟着装扮成男女老少和丑角类的各种人物,走出各种队形。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边扭边舞。那些动作诙谐有趣、朴实可爱,具有广泛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扭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既不需要多大的体力,还可以通过这种娱乐活动舒松筋骨,很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参与,现已成为节日游行的必演节目。它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什么是秧歌?

2楼:易书科技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它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歌的一种形式)、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成为民间歌舞。秧歌、龙灯、旱船、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全国各地的秧歌名称各异,如“鼓子秧歌”(山东)、“陕北秧歌”、“东北大秧歌”、“地秧歌”(河北、北京、辽宁)、“满族秧歌”、“高跷秧歌”等。而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以及广东与香港流行的“英歌”,它们都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的形式。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有的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扭秧歌的由来是什么

3楼:匿名用户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扭秧歌是什么时候成为全民娱乐的?

4楼:北京创典文化

据现有资料证明,秧歌可以追溯至明代初期。据古代家藏族谱《赵氏谱书》中记载:

二世祖赵世袭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明洪熙一年,

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

1770年,清代文学家陈英弼编写了一个秧歌剧,名字叫做《陈老喜劝子跑四川》,在剧里面序中所述:

余随胡公廷章供职邛州,甚爱蜀歌之美,仿做“跑四川”。教秧歌班演唱。

由此可见,早在200多年前的清代,秧歌的**唱腔就已经在借鉴蜀歌了。另外,秧歌中的“乐大夫”还有“螳螂门”和“八卦门”之分,也就是说秧歌的舞蹈基本动作还吸取了古代武术中的各种拳术套路,秧歌融汇了蜀歌,还借鉴了武术套数,最终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清代秧歌表演内容由3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其次是乐队,随后是舞队。

舞队有各类角色几十人,秧歌队常用阵式有“二龙吐须”、“八卦斗”、“龙摆尾”、“龙盘尾”、“二龙绞柱”、“三鱼争头”和“众星捧月”等。

它的动作最突出的特点是需要跑扭结合,人们在舞秧歌时,需要在奔跑中扭动,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而男性需要颤步晃头、挥臂换肩。

此外,清代秧歌还有六大特点。一是舞队庞大,歌舞单逗;二是结构严谨,礼仪深重;三是舞则纯舞,唱则逗情;四是即兴扭舞,多样统一;五是走阵多变,阵法巧妙;六是鼓乐清纯,快慢适度。

详细来说,秧歌的队伍主要由执事、乐队、舞队三部分组成。秧歌队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由三眼铳、彩旗、香盘和大锣等组成。

“乐大夫”是舞队的指挥,这个人一手抱伞。关于他的身份,民间传说不一,有说他手抱雨伞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也有说他是一个过路的士大夫,手执雨伞是为了祛病辟邪。

秧歌中的花鼓一般由16至24个男青年组成,全部都是戏曲中的武生扮相,他们排在队伍前列,为秧歌队开路和打场。他们单手击鼓,左手虽持鼓槌但不击鼓,只是随着节奏相应地做出动作。

秧歌的**由锣鼓和歌曲两部分组成,通常以锣鼓伴奏为主。打击乐由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和堂锣等组成。两种主要的锣鼓曲谱慢走阵与快走阵,只是速度不同,而节奏型基本相同,都是三鼓一锣。

歌曲多为民间小调,演唱时,中间有打击乐插入,其代表曲目为《大夫调》和《跑四川》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笛子、笙和二胡等一些古典乐器来伴奏。

秧歌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流派风格,也就是“大架子秧歌”与“小架子秧歌”。

大架子秧歌代表了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小架子秧歌除了打击乐伴奏外,还配有唢呐、笙、笛等乐器伴奏。

它的舞蹈动作不多,多以跑阵式为主,俗有“跑秧歌”之说。舞蹈步法主要是“三步一隔”,也就是走三步,再踏一步。当秧歌队串街走阵时,主要是以两竖排队相互交叉走“三步一隔”贯串始终的。

秧歌在表演形式上,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舞,锣鼓铿锵、万马奔腾,宛若大河滔滔。小场子多是双人舞和多人舞,人数不会太多的。

在清代,秧歌几乎遍及我国大江南北,在全国不同地方,秧歌的名称各异,方式也多种多样。最具特点的是,秧歌受到普通民众的热情欢迎,积极参与。

在很多地方,秧歌早已经成为了传统节日里必不可少的自发表演项目,按照理论家的说法,秧歌还被视为百戏之源。

清朝时期,闯关东的人们又将水稻带入东北。随着这一现象,秧歌的名称正式形成。大约在清朝中期,“秧歌”这一名称得到固定。但是,名称的形成,并不代表秧歌这种娱乐方式的形成。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

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籍歌舞以缘饰故事。

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

清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秧歌的文字记载,近代文学家黄濬在他所著的《红山碎叶》中记载:

红山灯市有秧歌,秧歌之‘秧’或称‘姎’,谓女子之歌。按古书姎字乃渠帅之称,似有未协。

这段文献的意思是说秧歌是“女子之歌”,这个观点非常值得注意。

清代文学家祁韵士所著的《西陲要略》中记载:“新疆呼妇人为鸯哥。”据此,可以肯定地说,姎哥、央哥、羊高、鸯哥都是一个意思,其实就是维吾尔语对女性的一种称谓,而且这女性,主要当指少女,至少是**。

其实,新疆的“姎哥偎郎”,既有少男少女以歌舞调情的气氛,又有简单情节的戏剧表演,与汉族的秧歌极为相似。其主要“角色”,均由姎哥,也就是维吾尔族少女扮演的。汉族的“秧歌”之名,也是由此而起的。

“姎哥”也曾经是一种角色名,东北地区有“秧歌角色”的说法。秧歌中化装舞队有“高跷姐”、“拉花姐儿”、“花梆子”、“老扬高”、“伪火神”、“报子”、“花鼓子”、“拉药姐儿”、“花和尚”、“哑巴”和“膀姑”等各种角色。

这与一般的秧歌表演基本相同,而领队的“扬高”,其实就是维吾尔族所讲的“姎哥”,也就是汉族的“秧歌脚”或“秧歌角”。扭秧歌

扭秧歌时候带的东西叫什么啊

5楼:匿名用户

红绸带、秧歌头饰、红手绢、腰鼓等。

秧歌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清代吴锡麟《新年杂咏抄》载:“秧歌,

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秧歌”的起源,汉族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农民在插秧、拔秧等农事劳动过程中,为了减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渐渐就形成了秧歌;民间的另一种传说是“秧歌”起源于抗洪斗争。古代黄河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奋力抗洪,最后,取得胜利,大家高兴地拿起抗洪的工具当道具,唱起来,跳起来,抒发高兴的心情,随着参加人数的增多,有了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逐渐就形成了秧歌。

民间第三种说法根据《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阁可见秧歌可能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6楼:张伟科

你们这是。几个小时多少钱?扭秧歌的之前。

扭秧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7楼:北京创典文化

在北宋至和年间,黄河河水经常泛滥,河南东部地区因地处黄河古道,那里的人们无法安居,生活困难。

后来,皇帝派开封府尹包拯来这里放粮救灾,包拯到了之后,开仓放粮,解决了这里的饥荒,而且他亲力亲为,勤勤恳恳治理水灾,终于取得了成效,第二年这里的稻谷便大丰收了。

一日,包拯正在帮百姓们收割稻谷,他看到大丰收的情景,不禁喜出望外。包拯一手持着割稻谷的镰刀,另一手甩起脖子上围着的汗巾,情不自禁地舞了起来。因为包拯舞得兴高采烈,很是尽兴,百姓们便学着他的样子一同舞了起来。

后来没多久,包拯便被调回了都城汴梁。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治

水的功劳,此后逢年过节,人们便跳这种舞蹈以示感激之情。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趣事。其实秧歌是我国汉族的一种舞蹈。

秧歌最早产生于唐宋时期,最初可能是以“姎哥偎郎”为主要角色的一种西域歌舞有关,它与汉族元宵社火结合而成为秧歌的时间是在宋代。

秧歌是我国古代村庄中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有红蓝黄绿。

人们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很多人认为,秧歌起源于古代单纯的歌舞戏。歌舞戏在唐代开始出现后,它与需要借助文字和语言的滑稽戏便分道扬镳了。唐代的歌舞戏受西域文化的影响更大,滑稽戏则较多保持了本土的特征。

其实,自从唐代“百戏”分出“歌舞戏”和“滑稽戏”两种,“滑稽戏”最终形成元杂剧,导致昆剧、徽剧、京剧等戏曲的形成。

不过大多数认为,唐代形成的“歌舞戏”,其中一部分走向民间,最终形成了今天千姿百态的“秧歌”。唐代形成了“歌舞戏”与“滑稽戏”的分野,那是因为受外来的西域文化的影响。西域的概念较大,不局限在嘉峪关、葱岭之间,而应包括整个印度和中亚地区。

随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来自西域的歌舞传入我国。这种歌舞不需要借助文字和语言,只需要借助**和节奏。唐代的歌舞戏一部分演变成宫廷舞蹈,另一部分则流入民间,与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结合后,形成各地不同形式的“秧歌”。

但是,在不同的“秧歌”里,有一些特征是共同的,例如扭秧歌的人有时徒手,有时手里拿一个小道具。这与西域舞蹈很相似。

再如,唐宋时期的舞蹈大都有丝管钟磬伴奏,但是,秧歌几乎没有丝竹伴奏,甚至不需要**,经常只需要锣鼓即可,这个特征与西域舞蹈也很相似。

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既有整齐划一,又有个人发挥;既有含蓄中庸,又有个性张扬。自由与规矩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不分场地,简便易行,动作自然,既能表达情感,又能锻炼身体。也许这就是秧歌在老百姓中广受欢迎的原因。

秧歌它在向东部传播时遇上了汉族的元宵社火,于是东、西文化开始结合,便产生了以“姎哥”为主要角色的化妆表演形式。由于“姎哥”、“羊哥”、“扬高”等不易理解,于是便借用了南方荆楚地区种稻插秧的秧字,最终形成了秧歌的名字。

其实,关于秧歌的起源,可以分成两个问题:舞蹈形式的起源和名称的起源。从这一民间舞蹈形式来说,秧歌的起源很早。

但是,从名称来说,“秧歌”这一称呼的起源并不很远。由于人们经常将两者混淆,致使对于“秧歌起源”这样的话题,容易造成“公婆各说自家理”的现象。

“秧歌”这一名称从字面上说,这的确非常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它与插秧、秧田等水田劳动有关。不过,这种望文生义并非全错,“秧歌”这一名称正式形成,的确与稻秧有关。

作为我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北方河洛地区,这里原先是很少种植水稻的,自唐宋时期以后,水稻才开始较多地引入到北方地区,这样才有了秧歌这个名词。

扭秧歌的由来是什么,跳秧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1楼 匿名用户 秧歌是中国 主要在北方地区 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 踩跷表演的称为 高跷秧歌 ,不踩跷表演的称为 地秧歌 。 近代所称的 秧歌 大多指 地秧歌 。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

东北秧歌对舞者有什么好处,跳东北秧歌对人体的好处?

1楼 新年哈哈哈 东北秧歌对舞者有什么好处?就是说健身强体队伍值得要求也很高的 跳东北秧歌对人体的好处? 2楼 匿名用户 免疫力提高,身体自然就好了。 3楼 匿名用户 东北大秧歌是全身运动,他的 很有节奏感,跳起来会使人兴奋大脑,还能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4楼 有水酵素 没有好处除了加快衰老, 东...

大秧歌里的歌曲,大秧歌里有个纯背景音乐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片头曲 《大秧歌序曲》 演唱 孙楠 片尾曲 《追梦》 演唱 田园 你说的那个只是背景 。 大秧歌里有个纯背景 是什么 2楼 匿名用户 是《勇敢的心》 !同名电影《勇敢的心》里面就是这个纯 略悲凉 是用苏格兰风笛演奏的 你可以听听看 brave heart 扭秧歌的歌都有什么 3楼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