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运动快速学习方法,学习高中地球自转有什么好方法么?

2020-11-22 17:50:11 字数 6639 阅读 3372

1楼:匿名用户

地球运动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系统总结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进行了系统总结,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提高了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对于地球运动规律及产生的地理意义,人们习惯上以地球示意图和数据的方式进行描述,在****、考查中,大多数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人们往往在上述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变化为其它的形式,如示意图与数据形式的互换,数据的多种表现形式等等。对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的描述主要包括地球示意图和数据两种方式。

一、视点图的分类及判读

在地球运动部分,人们是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因此,大部分是利用地球示意图的方式进行描述。在各种地球示意图中,主要是地球俯视图。因为在太空中无上下,地球又是球形的,我们所见的地球示意图都是在地球外某一点的俯视图;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地球上人们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描述,因此,采用不同位置的俯视图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屏障。

为了便于说明,在本文中,把地球示意图统称为视点图,以图形的中心点为依据,分为三类:赤道视图、极点视图、任意视图。

1.赤道视图:是指以赤道上某一点上空俯视的地球示意图。

在该种地图上,首先要找到关键的隐藏的已知条件,在本部分隐藏的已知条件主要有: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日出、日落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图上表现为是自左向右。春、秋分日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圈)与赤道垂直且与某一经线(圈)重合通过南北极点;其它时间,晨昏线与赤道斜交,南、北极点一个在昼半球,一个在夜半球。

解题步骤是:先借助昼夜半球、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再根据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确定地方时为6点或18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根据题目所给信息排列经线度数,从而完成题目要求。

学习高中地球自转有什么好方法么?

2楼:忺回雪

自转的题确实不好做,关键是把概念理解清楚。

3楼:花开荏苒

我是理科生,高一地球运动学得不错。建议结合公转建立动态模型,做样题调整思路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部份怎么学

4楼:匿名用户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且涉及到计算,【精】所以在解题的时候要保持思维清晰,可在解题的时候把已知条件列在旁边,比如遇到极地投影光照图首先就要判断这是哪个半球,是哪个节气,从而得出太阳直射点,并且在图中找【锐】出四条重要的经线(赤道上日出日落的经线、昼半球的**经线、夜半球的**经线),这四条经线是重要的时间。最重要的是上课要认真听讲,掌握解题技巧。课后多做练习题,练习最好是有【教】答案解析的那种。

学会归纳,学会集错题。学习地理还有一点很重要【育】就是要**结合,学会看图也很重要。

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自然地理好难,尤其是地球运动那块内容,怎样才能学好?请地理大神解答

5楼:半山树

地球运动的那一章的题目主要是算时间,所以,我给你一些地理时间的计算方法。

一、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 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

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

5°时,时区数=m+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

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

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

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三、日界线 日界线简单地说就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从本初子午线开始,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有什么方法学好? 10

6楼:

地球运动这一章节是地理学科中很难的内容,也就是“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中的理科部分,它会运用到数学中的一些知识,需要数**算,空间变换的概念。

要学好这一部分其实也不难,只要熟练掌握地球运动的一些知识点,再能融汇贯通,应用基础的数学知识即能学会。

一、知识点:

(-)地理轮廓:1、极点、赤道等;2、经纬网及经纬度。

(二)地球自**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产生侧视图的方向,从北极上空俯视图的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图的方向);2、自转周期(此有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概念);3、自转的意义(产生昼夜更替,产生地方时、区时时差,产生地转偏向力)

(三)地球公**1、公转方向;2、公转周期;3、公转意义;4、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

二、做题的基本步骤:

1、先熟悉地球轮廓图(正视、俯视、侧视图及其变化);

2、在遇到题目时先依据题目要求将图补充完整,补充成我们熟悉的地球轮廓;

3、再依题目中的问题标注出地方时、经纬度等;

4、依要求做题。

7楼:坐等天亮

理解。自己模拟实验。不懂就问老师。其实没什么难,你觉得难是因为是思维有误区,找到自己的误区是关键。

8楼:喝喝喝

关于地球运动,你多观察观察地球仪,在脑中要有立体的图形;再就是多做题,把常用的规律熟记于心。大气环流应该与气候类型联系比较密切,其实在做题中这部分考察的不是很多,你可以把重点放在气候类型图上

9楼:匿名用户

不就是自西向东运动么?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导入设计?怎样导入比较吸引学生

10楼:夏树秋枫

利用生活中与地球运动有关的问题来导入,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问题有: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时差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会看到不同的星座?

为什么夏天热冬天冷?为什么夏天天亮的早、黑的晚,而冬季则正好相反?为什么每隔4年要设置一个闰年?

诸如此类大量的问题抛给学生,请他们试着回答一下,他们肯定能说出一点但说不详细,也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课题引向地球的运动了。

【高中地理一轮】【地球运动的公式】 我这块学得特别不好。求高手!!

11楼:

(我来帮你,以下可是我给同学们整理的专题内容哟,你自己慢慢领会。)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a、b两地经度和a地的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

b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2.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地方时差/4分钟)

二、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1.已知a、b两地的时区和a地的区时,求b地的区时:

b地区时=a地区时±时区差

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

计算结果小于24时,那么日期不变,时间取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大于24时,那么日期增加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减24;

计算结果是负数,那么日期减1日,时间取计算结果加24;

从东向西每过一个时区减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加1天;

从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加1小时;过日界线(180经线°),日期减1天。

2行程时间的计算:

由出发时间求到达时间,须加上行程时间;

由到达时间求出发时间,须减去行程时间。

三、有关昼夜长短的计算——结合图示,计算昼夜长短

依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交点,来判断。

先看经线将地球分成平均几格,来判断每隔为几小时(将24小时除以格数,即每格几小时)

然后看晨昏线与相交的经线,所分隔出来的黑夜(一般为阴影部分)与白天各几格,乘以每格的小时数

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相同(与上述晨昏线与经线相交点的纬度相同的地方昼夜长短相同)

四、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

=90°-︱所求点纬度±直射点纬度︱

当直射点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的纬度时,用减法“-”;

当直射点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的纬度时,用加法“+”。

五、极点的判读:

1、根据极点标注来判读。标注为“n”或“北”,即为北极,标注为“s”或“南”,即为南极。

2、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读。视点所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即为北极;反之顺时针方向即为南极。

3、根据图中标注的经度度数进行判读。东经度数是往东增大,西经的度数是往西增大。

4、根据二至日晨昏线判读。夏至日为极昼现象的为北极圈,为极夜现象的为南极圈;冬至日反之。

5、根据极地附近海陆轮廓判读。如果极地中心是大陆的,则为南极;中心海洋,四周为陆地包围,则为北极。

六、地球运动(自转及公转)抽象题的做题方法

1、前提是要熟悉地球经纬图,了解经纬网的演变。(地图册p7~p8)

2、做题时先结合图的说明,将抽象图补充完整。

补充内容:①极点;②自转方向;③二分或二至日;④赤道;⑤回归线;⑥极圈线等

3、结合题目要求,标注出:经度;纬度;地方时等。

4、完成题目。

12楼:萧提思雅琦

我明天下班后,晚上回来给你解决。以前我学习地理的时候总结过这一块的。先别急,好好休息吧。

高中自然地理学习方法。

13楼:匿名用户

备考::首先:把书上所有的黑体字仔细的看一遍

主要多看地图。几张图都要熟记,季风和气候的,洋流循环的那张。主要考的几张大图你都要熟记,内容其实并不多。

(另我附上我的地理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我觉得这个学科比较简单。因为n多东西都在地图上,记住几张主要的地图差不多就能得到100的5到60分。如果在多留意几张地图你就能不看书也能得到70多分了。

因为地图的信息含量很大。

这个地理得地图立体化得想象记忆很好。比如地球仪,想的时候 你头脑里就真的想一个地球仪出来。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还要能转动,想本初子午线就要能想到你所有有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和知识。

(比如穿过格林尼治天文台)。不知道你看过谷歌地球没有,点哪哪就凸出来显示出更加详细的信息。你头脑中的那个地球你看到那个地方的问题哪个地方的所有信息就一股脑的蹦出来了。

(就比方你看到一道关于刚果的题目,你的头脑中的地球就转到非洲,接着刚果更加突出的显现在你脑海里,接着这个地方的经纬度,地形气候,人文地理,经济一股脑的直接窜出来了。)

这些要如何让做到呢?

1。你看东西记东西不要孤立的去记,联系旁边相关的内容比较着去记。(比如几个季风气候的区别,比较着去记。不要一个一个去记。)

2。一定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地球的模型,考经纬,时区的时候脑子中的地球就变成书上那个经纬的地图,

平视图时,把0度经度放在眼前就要知道后面的180在**。20度 e在面前就要知道160度在哪。

极视图时,书上的南极视图,北极视图都要可以再脑子里想出来。

(你脑子里地球想怎么转就要能怎么转,左转右转,上转下转,经度纬度地图国家都要能一起转,就像地球仪在你手里一样,甚至要更为灵活。那个感觉你可以拿个地球仪去感觉感觉,经、纬、地理事物随着你手中的地球转动的感觉。。。。。)

3。看地图要养成先看世界地图的习惯,每个地区的标志性国家一定要记住,一说到脑子里的地图就要蹦出来这个国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不要一开始就看区域地图。

要看也要在世界地图上看。这样看有个好处,你可以知道你看的地方究竟在世界的那个地方。人文联系着气候,地理去看,有很多关联性。

同一经度,纬度相似的地理事物要可以的去注意和总结。其实不仅仅是如此,一切具有相似性的信息都要留意其中的区别。

4.看区域地图或者某个国家的地图不仅仅看行政区域图、季风气候图、农业产品图分布或者地形地理图。你要在看行政区域图的时候能在心里想到哪个地方刮什么风下什么雨 地形怎么样 平原?

山地?丘陵?种植什么农作物,为什么要种植这些东西,总之就是一句话——你要能把你看到的所有关于那个区域的各种地图都要能在一张图上想出来就ok了。

说了这么多我都有些乱了,不知道是否有条理,你能否看懂,我已经尽力的把自己的经验都告诉你了。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这些我回答另一个同学的问题时的答案,我觉得你们的问题差不多就给粘过来了,这都是我自己回答的,拥有所有的完整的版权的哦。不存在侵权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