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是什么意思,“次之”是什么意思?

2020-11-20 19:01:39 字数 5054 阅读 4321

1楼:一文壹心

文言虚词,根据上下文确认意思。可不译,可译作结构助词的,可译作代词。

2楼:江夜萤火

之,有的的意思,例如十分之一;天之涯,地之角

3楼:晚风无人可问津

之是一个汉字,具体字义如下:

1.往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

4.指示代词。这;那。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

人问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4楼:吴诗妍好

人问之就是某个人问这些事情,或者是问这个人。

之,这里代表的是一个事物,也可以是指一个人。

5楼:windy晴空

应该是代词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不得。取~不尽。操~过急。言~成理。取而代~。有过~无不及。反其道而行~。

2.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不觉手之舞~,足之蹈~。

3.指示代词。这;那:~二虫。~子于钓。

6楼:异想天开

人问之的之,是这件事的意思。

7楼:哥达尼思

人问之之的意思是他人问他

8楼:红酒利栈

你就是他的意思!别人问他!

9楼:匿名用户

原因的意思吧,之的用法就那么几种

“次之”是什么意思?

10楼:q王小年

次之:列或占第二位。

读音: cì zhī

引证:战国·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解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引用: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解释: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世界的死亡,肉体的死亡则排在其次。

例句:爱而得其人,乃最上之,爱而失其人,则仅次之。

近义词:

1、其次[ qí cì ] 次第较后;第二。

引用:曹禺《北京人》第二幕:“啊,老年人心里没有什么。第一就是温饱,其次就是顺心。”

2、第二[ dì èr ]排在顺序表的第二名或第二个位置。

引用:林夕《催眠》:第二口蛋糕的滋味,第二件玩具带来的安慰,大风吹,大风吹,爆米花好美。

3、仅次[ jǐn cì ] 紧跟着或紧靠着前面的,级别低于,顺序在后。

引用:叔本华《论判断、批评和名声》:既然人们已经无法染指杰出的成就,现在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尽快得到那仅次于原创性的、仅次于他们已是无法企及的东西,亦即表现出有正确鉴赏这一成就的能力。

11楼:匿名用户

解释:列或占第二位

次之(cìzhī)

其次,或占第二位

《荀子·劝学》:"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例子:辽宁省矿藏,以锡最多,铜次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楼:繁瓃商寄翠

”以...为首“之后的第二位

取之的之是什么意思?

13楼:课文你来说

取之的之释义:作为代词。

取之,就是拿某样东西。

取之不尽,尽:完。拿不完,用不完,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

14楼:安慰颂

取之,之是代词,代指前面描述的物品。

之的释义

(1)往。

(2)人称代

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

(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

(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

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

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

意料之中。十分之九。

(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15楼:l杜杜

取之的之是结合取才能体现它的意义,

取之:取的过程以及取到之后

16楼:随风飘遥的叶子

取之的“之”在文言文中是“它”的意思,具体的什么东西,要根据文章内容

17楼:匿名用户

取之的“之”是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事物。希望可以帮到你。

18楼:匿名用户

之,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

“虽我之死”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19楼:青春丶有你目送

“虽我之死”中的“之”的意思:之,在此并无实在的意义,只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起到连接的作用。类似用法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拼 音:[ zhī ]

部 首: 丶

笔 画: 3

五 笔: pppp

基本释义: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相关组词

之前,之一,之后,总之,兼之,反之,所之,之箇,之者,之子,谢之,已之,之外,之官。

20楼:巩东园

这里的“之”就是“的”的意思

之二虫又何知的“之”是什么意思?

21楼:匿名用户

出自《逍遥游》庄子。

翻译:(蜩与学鸠)这两只小

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之:此,这.二虫: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之:指示代词,这此,这。

二虫: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常见含义】“之”在古诗词中的常见含义有如下几点:

"之二虫又何知?"中的“之”就是下边代词里的第②小点1.动词

意思是:到,往

例: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指示代词,这

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之二虫又何知?"出自于《逍遥游》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例: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22楼:咿呀1啊

"之二虫又何知?"出自于《逍遥游》

这句的意思是: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注释】

之:指示代词,这此,这。

二虫:指蜩与学鸠。虫:有动物之意,可译为小动物。

【常见含义】“之”在古诗词中的常见含义有如下几点:

"之二虫又何知?"中的“之”就是下边代词里的第②小点1.动词

意思是:到,往

例: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指示代词,这

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之二虫又何知?"出自于《逍遥游》

③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例: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3.助词

①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③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④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⑤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⑥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是之也是什么意思?

23楼:君子陶陶

“是之也”是“是的啊”或“是这样的”的意思。或同“知”,知:通“智”。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为:是。知道就是知道。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态度。

24楼:小虫草小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释】为:

是。知道就是知道。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态度。

不安之兆,失败之虞,是什么意思,家内有变化不安之兆,是什么意思?

1楼 常胜将军 晚年的财运会很好,但是家庭人员组成会发生令人不安的变化的兆头。暗指会有你亲近的人受伤,得病,甚至死亡。你要小心预防。你的运气很好,属土时。但是会有失败危亡的危险。 最后,你得这么说,请高人指点,如何去掉这不安之兆,趋吉避凶。如何破解,不让失败之虞发生。 算命先生一本正经说道。须有诚意...

如有黄种,敲之则响是什么意思,有如黄钟,敲之则响 什么意思

1楼 雨中漫步 有如黄钟,敲之则响? 意思是 就好像黄钟这样东西,难道不是敲它才会响吗? 这句话属于反问句,形容人的性格修为,全句是 若善加修养,必能光明磊落。有如黄钟,敲之则响?其性迟滞不动,欠缺活动力,每思不忘功名利禄。 理解 如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一定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就好像黄钟这样东...

什么叫做遗爱,“古之遗爱”是什么意思?

1楼 岁月不寒 词目 遗爱 拼音 y i 1 谓遗留仁爱于后世。 2 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 恩惠 贡献等。 3 指有古人高尚德行 被人敬爱的人。 4 爱未遍及 偏爱。 5 谓抛弃亲爱之人。 6 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 古之遗爱 是什么意思? 2楼 武学阳阳 出自《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