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5分)

2020-11-19 13:45:56 字数 4097 阅读 9316

1楼:蛋壳儿

【答案】【小题1】中庸之道。(2分)【小题2】孔子认为与国君相处过密,则可能蒙受羞辱;与朋友交往过密,则可能遭受疏远。交往不能谈过,要适可而止,这也体现了他交往观中的中庸思想。

(3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①孔子认为冉求做事退缩,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积极一些,以接近“中行”;而仲由勇气过人,所以要压一压他,使他懂得谦让,也使他接近“中行”。 ② 子游说:

“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 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③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理解。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理解,也属于文言阅读的范畴。

做这类的题,只要能理解通文意,然后再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即可。【小题2】试题分析:还可以从其他两个角度去分析:

孔子认为冉求做事退缩(即不及),所以要促一促他,使他积极一些,以接近“中行”;而仲由勇气过人(即“过”),所以要压一压他,使他懂得谦让,也使他接近“中行”。这既体现了孔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庸思想。孔子认为只有“文质彬彬”,和谐搭配,才能成为君子,在君子人格的养成方面,也体现了中庸的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分析。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先秦诸子的言论的分析,该题也属于文言阅读的范畴。做这类的题,第一步先要理解通文意,然后再仔细分析文句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材料一】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

2楼:手机用户

小题1:根据材料二:孔子认为君子的一切行动都要符合“礼”(“度于礼”),而“敛从其薄”即是君子应该遵守的“礼”之一。

但冉有却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根据材料三:季氏作为卿大夫,属于“百乘之家”,而《礼记》规定“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但冉有作为季氏的家臣,充当了不光彩的“聚敛之臣”的角色。以上两条均以“礼”言之。在捍卫“礼”的问题上,孔子是从来不含糊的,所以要对冉有生那么大的气。

小题2:(1)孔子反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主张减轻百姓负担,这是有积极意义的。(2)季氏是大夫,周公是诸侯,孔子认为诸侯富于大夫才符合“礼”。

孔子生气,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

小题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原文,材料一翻译过来是:“季氏比周公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

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材料二译文: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君子的行为,应该用他的礼数来判断。施舍的时候,会从重付出。做事的时候,会中庸而行之。

死的时候,会对自己薄葬。”材料三译文:“诸侯,不会任用聚敛财富的臣属。

与其有聚敛之臣,不如有盗窃财富的臣属。”孔子认为作为人臣应尽到谏正的责任,而不能帮他加重赋税,搜刮民财,冉求的作为完全违背了“礼”这个行为准则,因此在孔子眼中尚不如“盗臣”,孔子自然要生气了。

小题2: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在解答时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指出其消极的影响。孔子认为冉有的做法不仅没有尽到人臣谏正的责任,更违反了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的思想,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季氏是大夫,周公是诸侯,季氏富于周公这是越礼的表现,这种观点实际上是维护了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这也是考生在答题时应该明确认识到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5分)(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2

3楼:手机用户

小题1: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不矛盾。“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仁”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

“不争”还是“不让”,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答出不矛盾给1分,答出含义给2分,答出区别给1分。)

试题分析:“群而不党”可从“党”字释义入手,据上句及语境,“党”为贬义,结党营私。至于第二小题的分析,应抓住句中“矜”与“仁”的理解:

矜,此指庄重;仁,仁义。这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讲的,不矛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4楼:手机用户

小题1:(2分)中行(中道)狂狷

小题2:.儒家认为礼的运用,最高境界是和谐。(1分)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为了和谐而放弃原则,一味求和,(1分),我们应该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求和谐而不能无原则地混同。(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文中“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不得”“必也”两个表判断的词语就可推测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既要注意孔子文中的原意,还要结合时代实际情况加以升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甲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

5楼:4月饼59736裳等

小题1:“长幼之节”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依尊卑次序合礼言行。 “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出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小题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

(1分)陶渊明:不逢迎世俗,洁身自好。(1分)两人的选择,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更听从内心呼唤。

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1分)(理解2分,评价1分,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是浙江省的一道特色题目,对《论语》的内容进行考核,一定要根据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详细记忆、理解,否则《论语》的翻译和理解对于高中生来讲难度还是很大的。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的题目,答题时一定要观点明确,这两个人的做法赞同哪个,然后答出原因即可。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

6楼:鬼鬼

小题1:.孔子认为,“谨言”是“仁”的必修课,“巧言令色, 鲜矣仁”,仁者只要“辞达而已矣”,他反对偏佞,认为多言有害。

小题2:赞同:说话谨慎,句句有着落,才能服众,不招祸患,反而能成事。不赞同:21世纪人才必须敢说,不能木讷,要敢于表达自己。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孔子表述“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先强调了“谨”然后才是“亲仁”可知谨言才能仁;根据“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的“憎”的意思,可知认为言多有害。

小题2: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态度,就句段内涵来说,只能选赞同。阐述到理由时一定要和现时相联系,注意经典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楼:影

小题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小题2:材料(2)中,孔子认为与人交往,既要忠言相劝,也不必自取羞辱,体现了中庸思想中适度适中的原则;材料(3)(4)中,孔子评价君子因义而团结,非因利而勾结, 并批评了乡愿式的好好先生表面忠厚,实则混淆是非,是道德的破坏者,体现出儒家中庸思想以义为标准的原则。

小题1: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要审清回答的是择友标准,再根据文段内容,就能想到《论语》当中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句话。本题实质考查了名篇句的背诵情况。

小题2:

试题分析: 抓住“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与“乡原,德之贼也”这两句来体会即可。回答时要逐则材料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5分)让善行成为习惯 2月14日,《光明**》头条刊载了黄冈武穴籍的90后大

8楼:手机用户

小题1:a

小题1:答案示例:善行,如寒冬里的一朵腊梅,能够唤起人们对温暖春天的无限憧憬;善行,如荒漠里的一粒种子,能够让曾经的荒漠变成莺歌燕舞、芳草萋萋的绿洲。

小题1:(“很平常”之说是错误的,“从刘普林的故事中里我们可以读出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觉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境,都要行善不止’) 要做到读文章要细心,全面理解文章内容。

小题1:要依据示例写“启示、感想”,要按照“善行,如……,能够……”的基本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5分,3分+2分)谈自立

1楼 宝于呗嶯 小题1 中心论点 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小题1 示例 1 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 2 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 符合题目要求,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中心论点以及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第一段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谒山

1楼 绊你一生 1 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比慨叹。 2 主要运用了大胆的夸张 奇特的想象。以麻姑为典故,想象通过买下沧海来留住时间 由沧海到一杯春露,将沧海变桑田化为一瞬,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极度夸张,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伟大的...

求详细解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楼 匿名用户 1 c2 写出了水的宏大气势和山的高耸情状。蓝水远来,千涧奔泻 玉山高耸,两峰并峙。 远 高 二字写出了开阔的空间 落 寒 既表现了深秋的时令,又令人有高危萧瑟之感。 3 同意。 1 首联从 悲 着笔,但并未就悲写悲,而是由 悲 翻转为 欢 。 2 颔联写怕帽子被风吹去,笑着请人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