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题壁戴望舒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的思

2020-11-29 08:00:36 字数 3662 阅读 7864

1楼:佳人醉月

表达了诗人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以及他忍死求生,笑对死亡的豪情和他坚信变法一定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狱中题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楼:匿名用户

.《狱中题壁》一诗的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 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情, 并以一个个体的境遇与心情映**整个中华民族誓死抗战的精神.

3楼:匿名用户

《狱中题壁》表达了作者,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以及他忍死求生,笑对死亡的豪情和他坚信变法一定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4楼:匿名用户

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狱中题壁 戴望舒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楼:花小

表达了诗人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以及他忍死求生,笑对死亡的豪情和他坚信变法一定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抒发了怎样感情

6楼:匿名用户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狱中题壁的名句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豁达胸襟以及为国捐躯的不畏生死的精神。谭嗣同说过:

“嗣同闻变,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并力劝梁启超出亡日本:“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有招后起。”日本使馆愿提供“保护”,被谭嗣同慨然回绝。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与林旭等其他5位维新志士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英勇就义。

谭嗣同非为一人之江山,而是为终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治乱循环的悲剧,为天下苍生求得一个自由、平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千万人,我往矣”;“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实为华夏第一人杰,这颗划过暗黑夜空的流星,留下一道异常耀眼的轨迹,引导、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不息的热血儿郎。

个人认为他比梁启超康有为够爷们=-=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不给我们中华丢脸。

狱中题壁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7楼:

1 。认为“两昆仑”指逃走未去赴死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两句诗的意思是:我自慷慨赴死,无所畏惧,也无所遗憾,因为留下了“两昆仑”(康梁)可以继续未竞之事业。

2 。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梁启超和大刀王五,句意同上。此说多基于民间传说,传奇色彩太浓,可信度不是很大。

(据传大侠大刀王五曾只身潜入狱中救谭,但谭拒绝逃走,临别时谭将此诗交予王五。)

3 。 认为“两昆仑”不指人,昆仑就是昆仑山。“去留肝胆两昆仑”意为留下那如昆仑一样的浩然正气,“去”无实在意义,类似于“去想一下”里的“去”的用法。

也有人解为:(我)无论去留都如昆仑一般巍然挺立,浩气长存。

8楼:匿名用户

,我iglilil

9楼:芦洲道人

视死如归,不成功便成仁

狱中题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楼:a紫依蓝梦

表达了诗人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以及他忍死求生,笑对死亡的豪情和他坚信变法一定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11楼:闪亮歌呗之歌

表达了作者为变法情愿献出张俭生命的决心,表现了诗人以身殉国、慷慨赴难的爱国热枕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狱中题壁诗中远用了什么的典故表达了诗人

12楼:

“望门投止思张俭”,这句说的张俭这个人的典故。根据《后汉书·党锢列传》的记载,张俭是东汉末期的高平人,初为山阳东部督邮,严劾宦官侯览及其家属为非作歹,为太学生所敬仰。后来党锢之祸又起,他被迫逃亡,人们敬重他的人品,都冒着破家灭族的危险接待他。

“望门投止”指的是找上门请人留宿,张俭在逃亡时害得很多人因为收留他而满门抄斩,甚至“郡县为之残破”,其于心何忍!“忍死须臾待杜根”,这句说的是杜根这个人的典故。根据《后汉书·杜根传》的记载,杜根性格耿直,东汉安帝时任郎中,当时邓太后摄政,权在外戚。

安帝年长,杜根上书要求太后归政,太后大怒,命人把他装在麻袋里摔死。执法官示意施刑人手下留情,载出城外待其苏醒。太后派人查看,杜根装死三日,目中生蛆,侥幸逃脱,躲了15年。

邓太后死后,杜根复出,官拜侍御史。谭嗣同在诗中提到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而不选择他们的避难方式,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不愿意选择逃亡而给别人添麻烦,也不可能凭借执法者手下留情而暂时躲过一死,他要以“横刀向天笑”的方式大义凛然地去刑场就义。

“我自横刀向天笑”,表现慷慨赴死的气节。

13楼:金傲蝶

我想问一下是哪首狱中题壁,谭嗣同的还是戴望舒的

狱中题壁的作者是谁?

14楼:匿名用户

1.《狱中题壁》作者是:谭嗣同

(版本一):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版本二):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2.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外。

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乏,请自嗣同始。”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15楼:匿名用户

谭嗣同《狱中题壁》是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谭嗣同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狱中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戴望舒的《狱中题壁》中,“在那黑暗潮流的土牢,这是他唯一的美丽”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详细一点。谢谢

16楼:沩尔e痛楛

戴望舒  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这是一首现实主义诗歌, 诗义一目了然.诗的第一节, 诗人假设自己会死于监狱之中, 却劝告朋友们:

‘不要悲伤’, 伤感的情绪中仍然有盼望: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到了第二节, 诗人的情绪转为激愤——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深深仇恨.而第三节中, 当‘你们回来’, 高唱着凯歌, 在欢庆胜利的呼声中, 牺牲者的灵魂将会高高扬起.第四节继续着第三节的感人至深的盼望, 表达了一个躯体被囚禁却热爱阳光与自由的灵魂的梦想: ‘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 沐着飘风’.  ‘题壁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望舒的《狱中题壁》明确以‘朋友’为阅读者, 隐秘地传达出了双重含义:

一, 写给朋友的诗竟需要题壁, 表明了身陷黑暗潮湿的囚狱中的失去自由的状况, 二, 同时也表明了诗人为了民族大义, 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胜利终会到来的信心.《狱中题壁》一诗的情绪由伤感流向激愤再流向悲壮, 真切地传达出诗人面临死亡时的心情, 并以一个个体的境遇与心

春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春雨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1楼 香蕉你个怖拿拿 表达了作者对于春雨的喜爱之情,还有自己再春天出去踏青,然后自己的心情也是很好的 春雨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2楼 一只安静的学长 表达了作者对于春雨的喜爱之情,还有自己再春天出去踏青,然后自己的心情也是很好的 3楼 匿名用户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春夜喜雨》表达了作者的...

古诗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楼 匿名用户 题目 默写古诗《早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 古诗《早春》原文 晓来庭户外,草树似依依。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2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楼 匿名用户 该诗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 反映了作者不畏艰难 百折不挠 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中诗人将春草和...

《青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上世纪男人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 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 雄气勃发 愈挫弥坚的精神。 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