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与最后一自嘫段第一句相呼应的句子

2021-04-29 15:39:06 字数 4568 阅读 7527

1楼:课文你来说

首尾相呼应的两句话:

1、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一句写开始,一句写结束。

小学语文六年级《北京的春节》中与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相呼应的句子是?

2楼:匿名用户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北京的春节好句赏析

3楼:匿名用户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周瑜的品种又多又全

4楼:匿名用户

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队友的修辞手法,说明王者荣耀的队友都很坑

《北京的春节》的教案 5

5楼:匿名用户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6楼:匿名用户

《北京的春节》(a、b教案)

网页链接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听着这**,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 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

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着眼于整个篇章 ;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

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

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

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活动俨然也成了“熬腊八粥”。 特别是六个特别的日子的教学不知道取舍。

“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实际上这些内容,学生读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师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让他们讨论,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

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过于执著”。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名师点评:

《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头语,生动地写出了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

韩老师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从中体会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后面的小练笔环节打下了基础。但是韩老师在小练笔的时间安排上略显不足。

如果时间充足,学生能在课上完成一个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赏,相信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会更大。

北京的春节 课文问题

请根据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8至12自然段来回答。 1、这个片段按什么的顺序写,详写什么,略写

7楼:风一样的小菲

1、这个片来

段按什么

8楼:匿名用户

我不知道,你问别人吧

《北京的春节》有哪些活动

9楼:课文你来说

主要有以下节日活动:

1、腊八节——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

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准备过年的物品。

3、大年三十,除夕——是非常热闹的。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4、正月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互相拜年,逛庙会。

5、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处处家家张灯结彩。

10楼:禚濮奕玄清

好多比如

灯会猜灯谜

还有过年各大体育馆等

11楼:笇讏晾箼吐臇

北京的春节中一文的春节活动

一除夕做年菜

正月初一逛庙会,拜年,女人接待客人

腊八喝腊八粥

4赏花灯,元宵节

北京的春节第三自然段的恐怕一词说明什么

1楼 百度用户 说明买各种玩意儿比其他的更为次要,希望对你有帮助o o 2楼 匿名用户 标签 杂谈 分类 课堂教学 教案 学案一体化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五年级 课题北京的春节课时 3楼 月落夕沉 说明了孩子们那种快乐的心情。 《北京的春节》 恐怕 一词说明什么 4楼 伊尔 这个恐怕就是猜测的意思,含...

丝绸之路课文里那那两句话相呼应,抄写丝绸之路文中与这段话相呼应的句子

1楼 岁月就这么说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 丝绸之路 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 文化繁荣的遐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本篇文章作者是段万翰,当代作家...

北京的春节,用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写句话

1楼 匿名用户 路边的树下都要摆放出百盆花来,各种各样,有的一律是红色,有的清一色是黄色,有的都是菊花,有的通通摆放和平誓言和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北京的春节》中, 一律 清一色 都是 通通 都是意思相近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楼 梦的紫晶花 写出了灯的数量多 种类多,衬托了热闹的节日气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