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混合,且环境中有补体存在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2021-04-18 08:03:42 字数 3551 阅读 7653

1楼:匿名用户

会出现溶血现bai象,这里的溶血素即du

抗红细胞的抗zhi体,源自补体dao

结合实验。原理是补体内的作用无特异性,能与任何一容种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因此当抗原与抗体不相对应时,由于无法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不被结合而游离存在,不发生反应。

而此时如在上述反应系统中.加入绵羊红细胞(抗原)和溶血素(抗体)系统以后,即可与游离的补体结合而出现溶血现象。

如何检测补体的存在

2楼:因为不懂才注册

补体测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7383931定

第一节 补体的性质与活化途径

一、补体的性质

补体(complement,c):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vertebrates)血清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

补体系统的功能:

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

介导细胞溶解,

调理吞噬,

免疫黏附,

参与炎症反应引起机体免疫损伤等

补体按其性质与功能分为三类,即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共9种,按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为c1-c9 ②调节和控制补体系统活化的成分,多以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

③补体受体(cr),以其结合对象来命名

二、补体的活化途径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mbl途径

(一)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是以igg(1,2,3)或igm类抗体结合抗原后的免疫复合物为主要激活剂,激活过程从c1q开始,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活化途径。

二)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

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与经典途径不同之处在于激活与抗原体复合物

无关,是非特异性的,没有c1,c4和c2参与,直接激活c3,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试验)

(一)实验原理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这种活性很容易通过溶血反应进行检测。在一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个特殊的s形曲线。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补体量的变化不能使溶血程度有显著改变,即溶血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

但在半溶血(50%溶血)上下时曲线最陡,即使补体含量仅有较小变动时,溶血程度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故采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要比100%溶血敏感得多,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complement hemolysis 50%),简称为ch50。

二)试验方法

1、绵羊rbc:浓度一般为2%~5%

2、溶血素:即抗绵羊rbc抗体,试验前应在56℃加热30min或60 ℃加热30min以灭活补体

3、稀释缓冲液:磷酸缓冲液或巴比妥缓冲液

4、50%溶血标准管:

5、取新鲜血清标本进行试验。按的要求在各管中加入试剂和反应物,一起放37℃水浴箱中温育30min。

温育后将所有试管2500r/min离心5min,通过观察比较,选择溶血程度与标准管相近的两管在分光光度计上分别读取吸光度,以最接近标准管的那一管定为最高有效反应管,取其稀释倍数代入下列公式,求得ch50的测定值(单位u)。

每毫升血清总补体活性(单位)= 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

三)方法评价

ch50试验测定的是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所反应的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补体的溶血活性除与试验中反应体积成反比外,还与反应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钙镁浓度、srbc数量和反应温度有一定关系。

钙镁离子可稳定溶血系统,但过量反而抑制溶血反应。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一、免疫溶血法

二、免疫化学法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 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试验原理

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 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

②补体系统;

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

二、试验方法

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

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

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

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一定比例结合,因而应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浓度比例。多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两者都呈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单位)。

3、补体的滴定:一般用豚鼠补体,补体滴定9逐步加入各试剂,温育后观察最少量补体能产生完全溶血者,确定为1个实用单位,正式试验中使用2个实用单位。

(二)血清标本

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分离血清,及时检验或将血清保存于-20℃。血清在试验前应先加热56℃30min(或60℃3min)以破坏补体和除去一些非特异因素。

血清标本遇有抗补本现象时可做下列处理之一:①加热提高12 ℃ ;

②-20℃冻融后离心去沉淀;

③以3mmol/l盐酸处理;

④加入少量补体后再加热灭活;

⑤以白陶土处理;

⑥通入co2;

⑦以小白鼠肝粉处理;

⑧用含10%新鲜鸡蛋清的生理盐水稀释补体。

(三)正式试验

以小量法测定抗体的补体结合试验为例。逐步加入各种试剂,温育后先观察各类对照管,应与预期的结果吻合。

三、方法评价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传统的免疫学技术,能够沿用至今说明它本身有一定的优点:①灵敏度高。补体活化过程有放大作用,比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的灵敏度高得多,能测定0.

05μg/ml的抗体,可与间接凝集法的灵敏度相当。②特异性强。各种反应成分事先都经过滴定,选择了最佳比例,出现交叉反应的机率较小,尤其用小量法或微量法时。

③应用面广,可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抗原或抗体。④易于普及,试验结果显而易见;试验条件要求低,不需要特殊仪器或只用光电比色计即可。

溶血素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3楼:曾老湿好男人

免疫溶血试验的原理是补体能使已被抗体致敏了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免疫溶血试验所参与的成分有补体,抗原(srbc)及抗体(溶血素),这三种成分中如有两种是已知的就可测知第三个成分,稀释该成分可测定其效价或含量。如溶血素的滴定,溶血空斑试验,ch50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补体试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