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的技巧

2021-03-17 13:52:12 字数 2168 阅读 5021

1楼:匿名用户

一、了解对联命题形式

1、填空式。这种形式可以将对联和教材内容、文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如: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②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2、补拟式。这种形式可以有两种情况,一是参照一联,补拟另一联,2004年高考试卷上的对联试题采用的就是这种命题形式。二是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词语拟写对联。

如:请以“尊严”和“傲慢”分别作为上联和下联的开头拟一副对联,不超过30字。(对联:

尊严铸造人格让生命崇高,傲慢腐蚀品德使灵魂贬值)

3、调整式。这种题型可以将对联的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等考点结合。如:

江西南昌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

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下联调整为: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4、情景式。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

如: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参***: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5、话题式。这种题型只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而其他方面都不加限制,这就为考生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舞台,人人得以展个性,显才情,见灵气。例如,请从“奉献”“立志”“恒心”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自勉联。

(参***:奉献——蜡烛滴泪泪含笑,粉笔扬雪雪沁香。立志——学海雄心千里渡,书山壮志万仞攀。

恒心——绳锯不息木终断,水滴无止石能穿。)

6、改写式。这种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例如,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划线部分可改为: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7、概括式。这种形式是把拟写对联和压缩语段的考点结合起来。做这种对联题,首先要求把语段中的主要信息筛选出来并加以概括,然后用对联形式加以组织。举例略。

二、探求对联拟写方法

对联的最大特点就是既“对”又“联”。所谓“对”,就是结构上的彼此对应;所谓“联”,就是内容上的互为关联。因此拟写对联,

首先要分析“出句”特点。如2004年全国卷(江西、河南、河北等地)上联“扫千年旧习”,一从结构看,是动宾短语;二从词性看,“扫”是动词,“千”是数词,“年”是名词,“旧”是形容词,“习”是名词;三从意义看,是表达在新春到来时的愿望;四从平仄看,一般讲究处于偶数位置词语的平仄,“

一、三、**论,

二、四、六相对”,“千”为平声,“旧”为仄声。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寻找对句了。

其次要善于联想。一是相似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正对。如2004年全国卷(吉林、四川等地)上联“春晖盈大地”,由“春晖”可以联想到“瑞气”,由“盈”可联想到“满”,由“大地”可联想到“乾坤”,因此其下联可拟为“瑞气满乾坤”。

二是相对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应于反对。如“扫千年旧习”,由“扫”联想到“树”“迎”,由“旧习”联想到“新风”“新景”,下联可拟为“树一代新风”或“迎万载新景”;再如上联“铺张浪费可耻”,由“浪费”联想到“节约”,由“可耻”联想到“光荣”,下联可拟为“勤俭节约光荣”。三是相关联想,即性质或特点具有相关性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如2004年全国卷(甘肃、青海等地)上联“一代园丁乐”,由“园丁”联想到“桃李”,下联可拟为“九州桃李荣”;再如福建卷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由“做人”可以联想到“治学”,下联可拟为“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三要善于化用。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

再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可以用“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来对,其中融进“青出于蓝”“庖丁解牛”成语典故。

鲁迅巧对对联的故事,鲁迅巧对对联

1楼 匿名用户 鲁迅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一次,他的老师寿竟吾先生出了个三字对 独角兽。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对起来 双头蛇 三脚蟾 六耳猴 八脚虫 九头鸟 百足虫,真是五花八门,但寿先生都不满意。鲁迅一直不做声,在认真地动脑筋。 他想起了《尔雅》一书中的句子,于是,他回答老师 比目鱼。 寿先生听了非...

对联故事18,李调元巧对巧遇

1楼 匿名用户 一 妙联妙对 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 李调元到任之日,轿过闹市时,胡成义也乘轿而过。李调元的随从人员不明究竟,喝令通名。 胡成义在轿内朗声吟道 春芍药,夏芙蓉,秋菊冬梅,吾乃探花郎,三江胡成义。 李调元立刻明白了胡的用意,当胡转请他通名时,他也在轿中随口应道 ...

王安石巧对对联定姻缘,王安石巧借对联得双喜

1楼 匿名用户 传说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路过马家镇,见马员外家小姐以对联招亲。那小姐不仅俊美,而且自幼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在大门口悬着一只走马灯,挂有一条上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因要急着赶考,王安石考罢,急着往回赶,见那灯还在门口挂着,喜出望外,急忙以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