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狂人日记的序为什么用文言文及好处

2021-03-17 10:30:00 字数 4798 阅读 1553

1楼:雪琳恋庚

《狂人日记》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由两大部分构成的:一是文言小序,一是白话正文,序文与正文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狂人”也是两个不同的人.

《狂人日记》的小序和正文的奇妙对应构成了**的二重文本.

文言的序文是现实社会的象征.文言是旧的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象征.在旧的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中,狂人已经不是狂人,而是一个正常的人.

他不是与社会秩序、文化秩序对立,而是融合,或者说亲和.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狂”精神病已经痊愈,去某地候补了.

从这种社会现实立场去看,他的日记都是胡言乱语,唯一的价值是供医生研究精神病.

白话正文是狂人的内心独白,狂人是精神病患者,狂人的胡言乱语被赋予鲜明的文化意义,它是个人/自我/新文化的象征.鲁迅用狂人作为象征意义的载体,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意识.发狂——精神病,才能与现实完全划开界限,才能斩断与现实、文化的联系,才能对现实进行毫不妥协的反抗.

这里,狂人与现实、历史、文化是完全对立的,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所有的人都要吃他,所有的人都是吃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都是吃人的.

正文是心理**,属西方现代**(心理、意识流手法),序言属于杂文性质(随感、随笔、杂感).

序言和正文构成的二重文本,运用了西方的反讽技巧.序言——文言——正常人语——非正常,正文——白话文——非正常人语——正常.形成序言与正文间的距离,从而使作品充满张力,使人形成远距离观照和阅读,具有形式上的意义.

反讽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义颠倒,这就是反讽.

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小序和正文的对立还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人性思考.

狂人精神病一旦痊愈,精神恢复正常,成为正常的人,他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社会秩序、文化秩序之中.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知识分子,没有任何叛逆性、反抗性.而狂人一旦发狂,就没有了社会束缚和文化压抑,就会露出自己的本性,他只要依靠自己的本性就可以说出真理,就是一个反封建文化的斗士.

这就是人的生存的悖论,也可以说是人的生存悲剧.在人的文化状态,是没有自由的.只有抛开了文化进入纯粹的自我精神领域才可以获得自由.

但是,人一旦离开了文化,斩断与社会的联系,人也难以存在,所以,进入自我以后,就是狂人.只有摆脱了文化束缚,才可以彻底反抗.鲁迅**中的觉醒者,凡是反抗到底的,都是疯子.

这里就触及到人的存在悖论.人要存在就必须有文化,文化就是人之为人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的自由.有了文化人才从动物状态进入到人性状态,人无法离开或者超越文化,人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

但是,文化又反过来对人性构成压抑、摧残.这里,人处在两难境遇,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人性的缺失.鲁迅的《狂人日记》实际上涉及了文学人性主题.

人的文化难题.它的思想意义、文化意义是时**性与永恒人性之间的高度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张力.

鲁迅的“狂人日记”的序,为什么用文言文及好处?

2楼:匿名用户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赴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持归阅一过,知所患盖“**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一,知非一时所书。间亦月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记中语误,一字不易;惟人名虽皆村人,不为世间所知,无关大体,然亦悉易去。

至于书名,则本人愈后所题,不复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识。

他用文言文作序的原因,我认为是:

1、当时文坛有人骂他半路出家,古文基础差。他大怒(性格使然,大家都知道),于是用文言文作序,给人瞧瞧“你不一定如我”!

2、《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传统的礼教是吃人的礼教, 四书五经写的是人吃人的事情,要推翻...所以他先用文言文用序,后用白话文写正文,意在推翻过去的陈腐

3楼:百度网友

楼上的回答简直是胡搅蛮缠。“文言文言简意赅”这句话是不错的,但并非故意让人看不懂。鲁迅在写《狂人日记》时对用白话文写作的规律还没有以后掌握的熟练灵活,所以用文言写序同作品本身那种拗口的语言风格比较一致,这是我的理解。

4楼:匿名用户

文言文言简意赅,好处就是让人看不懂,让人猜,猜意思就要看的累,就会感到文章很长,一般长的文章都被认为有水平,所以是为了体现水平才酱紫的

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文言小序的目的是什么

5楼:匿名用户

《狂人日记》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文言小序,一是白话正文,写文言文小序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1、文言与白话两种完全不同的文体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形成的对比就如同狂人这样的启蒙斗士与这“吃人”本质的旧社会的格格不入,这样鲜明的对比也预示着文言文为代表的旧社会与白话文为代表的新社会是对立的。

2、文言文小序的添加使得整个**的叙事方式显示出一种复杂性,两重叙述视角构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构成了紧张、反讽的关系,形成序言与正文间的距离,从而使作品充满张力,使人形成远距离观照和阅读,具有形式上的意义。也创造出一种最能显示出气人生体验的独特文章结构。

3、文言文是封建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的代表性产物,所以文言文小序就象征这当时旧的社会文化秩序,作为狂人思想**的白话文自然也就带上了反对旧社会的色彩。

6楼:蒲山彤齐彬

因为鲁迅是借"狂人"来写白话的,也只有狂人,才用白话文来写,而序中的"我"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他是"正常人",当然是用文言文来写了,以文体的不同来体现立场的不同。

作品要揭露封建传统文化和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文言既正是其代表性产物,又是害人的**,用它为载体,具有暗示和讥讽效果.再者,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开白话文之先河,却又不免受到文言文的影响,因此在这篇作品中文白相间

7楼:匿名用户

《狂人日记》是一种二元对立的结构。由两大部分构

成的:一是文言小序,一是白话正文,序文与正文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狂人”也是两个不同的人。《狂人日记》的小序和正文的奇妙对应构成了**的二重文本。

文言的序文是现实社会的象征。文言是旧的社会秩序、文化秩序的象征。在旧的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中,狂人已经不是狂人,而是一个正常的人。

他不是与社会秩序、文化秩序对立,而是融合,或者说亲和。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的“**狂”精神病已经痊愈,去某地候补了。

从这种社会现实立场去看,他的日记都是胡言乱语,唯一的价值是供医生研究精神病。

白话正文是狂人的内心独白,狂人是精神病患者,狂人的胡言乱语被赋予鲜明的文化意义,它是个人/自我/新文化的象征。鲁迅用狂人作为象征意义的载体,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意识。发狂——精神病,才能与现实完全划开界限,才能斩断与现实、文化的联系,才能对现实进行毫不妥协的反抗。

这里,狂人与现实、历史、文化是完全对立的,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所有的人都要吃他,所有的人都是吃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都是吃人的。

正文是心理**,属西方现代**(心理、意识流手法),序言属于杂文性质(随感、随笔、杂感)。

序言和正文构成的二重文本,运用了西方的反讽技巧。序言——文言——正常人语——非正常,正文——白话文——非正常人语——正常。形成序言与正文间的距离,从而使作品充满张力,使人形成远距离观照和阅读,具有形式上的意义。

反讽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义颠倒,这就是反讽。

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

小序和正文的对立还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人性思考。

狂人精神病一旦痊愈,精神恢复正常,成为正常的人,他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社会秩序、文化秩序之中。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知识分子,没有任何叛逆性、反抗性。而狂人一旦发狂,就没有了社会束缚和文化压抑,就会露出自己的本性,他只要依靠自己的本性就可以说出真理,就是一个反封建文化的斗士。

这就是人的生存的悖论,也可以说是人的生存悲剧。在人的文化状态,是没有自由的。只有抛开了文化进入纯粹的自我精神领域才可以获得自由。

但是,人一旦离开了文化,斩断与社会的联系,人也难以存在,所以,进入自我以后,就是狂人。只有摆脱了文化束缚,才可以彻底反抗。鲁迅**中的觉醒者,凡是反抗到底的,都是疯子。

这里就触及到人的存在悖论。人要存在就必须有文化,文化就是人之为人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的自由。有了文化人才从动物状态进入到人性状态,人无法离开或者超越文化,人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

但是,文化又反过来对人性构成压抑、摧残。这里,人处在两难境遇,任何一种选择都意味着人性的缺失。鲁迅的《狂人日记》实际上涉及了文学人性主题。

人的文化难题。它的思想意义、文化意义是时**性与永恒人性之间的高度结合,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张力。

8楼:匿名用户

写**总要先自然地写出冒头的几句话,鲁迅的文言小序很好地引出了下面记录的狂人日记,有大家风范。而且需要注意鲁迅写作的年代,《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所以此前用文言文也是必须的。而《狂人日记》中的文言小序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序,它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内容和应时性上都做了很好的补充,是剧情的一部分。

白话文刚始,所以他说“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狂人总说人们吃人,所以他说狂人是“**狂”,**和诗歌都很需要这种类似自虐的自我贬低,所以文言小序中的内容也是一种文学上的技巧。至于什么“二元对立”,“完全不同的世界”,个人认为纯属神棍胡扯。

9楼:匿名用户

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文言文小序的作用是引出正文,他们之间是自然的承接关系。

鲁迅先生故弄玄虚般地以文言文作序,目的在于对正文看似条理纷乱的内容进行前提性说明,使读者看起来觉得文章内容是煞有介事,真实无误的,说白了,就是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鲁迅狂人日记里面,狂人是为什么变疯的?他最终结局是什么

1楼 迷人少女 狂人实际上并没有疯,只不过在其他愚昧的群众面前,他的所作所为让大家觉得他疯了。 他对于现在将被食于人的现实正在作出努力,他没有放弃去挖掘事实的真相并且作出分析,他不断想去改变,揭示自己的所见所闻。 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 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结果是被封建统治者 ...

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家的人是,鲁迅,王鲁彦及其他乡土作家的作品体现了乡土小说的什么特点

1楼 暮色里的叹息桥 许钦文 《传染病》 《这一次的离故乡》 《理想的伴侣》《毛线袜及其他》 《鼻涕阿三》 《赵先生的烦恼》 《回家》等集子,被鲁迅称之为 乡土文学作家 。 鲁迅,王鲁彦及其他乡土作家的作品体现了乡土 的什么特点 2楼 为了番茄的崛起 鲁迅的复讽刺性更多一点制,王鲁彦的作品长于写农民...

鲁迅的文章为什么起名叫《祝福》,为什么鲁迅的祥林嫂那篇文章要叫做《祝福》

1楼 南山南看水 首先,祝福二字传达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就是过年了,亲朋好友互相送祝福的时候,我想这是作者想要用祝福来做篇目的初衷。其次,是一种无形的讽刺,这些困在礼教里的人一边吃人,一边还要送给人祝福,可见当时社会的可怕,可怕到人都麻木了,习以为常,不觉得自己所在的社会有多不合理了。祝福的深意就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