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30年代前的散文有何意义和价值

2021-03-07 13:34:52 字数 3874 阅读 6921

1楼:大年三十吃窝头

研究周作人散文的**不多。胡绍华的《周作人的佛禅意识与小品散文创作》 对论题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谈论可给人以启示。王向远在《文本·材料·趣味·个性———以周作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品文与日本写生文比较观》 中指出,从总体上看,二三十年代中国小品文的创作和日本写生文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相通与联系,并以趣味、题材、个性化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

我的《周作人小品散文的文体研究》 从语体、风格特征、语言、抄书与“抄书体”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知堂小品散文的文体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和**。

几篇谈论知堂散文的书评、随笔特别值得注意。舒芜在新时期最早肯定周作人后期散文,在为刘绪源的《解读周作人》所写的书评《真赏尚存 斯文未坠》 中明确表示,他高度评价周作人的抄书之作,但最推重的还是周晚年那些刊落浮华、枯淡瘦劲的也不大抄书的本色文章,———他指的是《药堂语录》、《书房一角》中的文章及解放后写的少数篇什。金性尧(即文载道)早年为知堂散文的追随者,他这样评价两本《知堂集外文》:

“这两本书的特点是短,大部分不满千字。内容还是风土人情、草木虫鱼、童心女权、掌故佚闻、评诗**,给予我们以流连的,一是见解,二是文风。琐琐写来,涉笔成趣,如在夜航船中听野老聊天,说完大家喝一口茶,会吸烟的就吸几口。

……如用前人的分类法,应是属于子部杂家类,也即笔记,但他比前人的笔记多了一种境界,里面有外国的事物。”他看重知堂30年代以后的散文,不过意见与舒芜有所不同:“知堂的文集,我个人最爱读的,还是中期写的《夜读抄》、《苦茶随笔》、《瓜豆集》、《苦竹杂记》等,后期的如《药堂语录》,便觉涩味过重,情趣稍逊。

” 张中行在随笔《再谈苦雨斋》 中对知堂的散文艺术也有精彩的阐明,他指出,要说知堂散文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这比谈《滕王阁序》之类的文章要难,因为那是浓,这是淡;那是有法,这是无法。还是先由印象说起……像是家常谈闲话,想到什么就说,怎么说方便就怎么说。布局行云流水,起,中间的转移,止,都没有规程,好像只是兴之所至。

话很平常,好像既无声(腔调),又无色(清词丽语),可是意思却既不一般,又不晦涩。话语中间,于坚持中有谦逊,于严肃有幽默。处处显示了自己的所思和所信,却又像是出于无意,所以没有费力。

总的一句话,不像坐在书桌前写的,像个白发过来人,冬晚坐在热炕头说的,虽然还有余热,却没有一点火气。”他的作品“寓繁于简,寓浓于淡,寓严整于松散,寓有法于无法。”

2楼:匿名用户

周的小品文,是很有成就的

尤其是,性灵和灵性上的吧!

周作人的散文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3楼:庄墨显

周作人的散文继承了诗经、六朝和晚明文学的内蕴,充满着平淡如水、自然如风的语言色彩。其冲淡平和的散文风格展现出空灵的人生境界,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4楼:匿名用户

周作人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冯至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文化学术上颇多建树。他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动的直接参与者,并且成就斐然,以诗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誉一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先生创作的《十四行集》更是在中国新诗的写作中开创新体,独步文坛,影响深远。

除创作外,冯至先生在中外文学上同样贡献卓越,他既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又精通欧洲文学,他对杜甫和歌德的研究成果《杜甫传》、《论歌德》在中国学术史上均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而作为教育家,冯至先生恂恂儒雅,诲人不倦,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功的外国文学、尤其是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人才,同时,冯至先生一生为我国外国文学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我国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和整体规划有筚路蓝缕之功。

周作人20年代散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楼:薏苡仁

20年代是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期。他在2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 《自己的园地》内《容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周作人散文对现当代散文发展的意义和启示

6楼:石头上的花瓣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

的散文,多写周围的日常生活,他常写一些人人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或物。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也能以一个普通的见闻者、参与者的身份叙出。在他的作品中,他不故作高深地议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一些精辟的警句也很少见得到。

叙事状物,写景,他都能做到朴素、自然。发表感想或看法,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舒徐不迫地絮絮而谈。

关于事件本身的态度也是鲜明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但是,周作人却能冷静沉着,通过平实的文字,表达出深邃的悲愤。这就是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易之处,他使人读他的散文,一点不觉得艰难,甚至觉得有些浅显。

然而,正是这样,才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毫无戒备和疑问中,服服贴贴地接受他思想感情的影响。

周作人散文在冲淡平易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其中充满了涩味。这也是周作人最自负的一点,他认为文章必须有简单味和涩味,这才耐读。周作人所说的简单味和涩味,用我们的话来说,其实也就是明朗和含蓄。

明朗和含蓄,似乎是对峙的艺术概念。然而,这种对峙并非绝对的、水火不容的。高明的艺术家往往在对峙中寻觅谐和,在相反中求得相成,周作人正是如此。

周作人说文章要有简单味和涩味才能耐读,就必须在文字上下功夫,而周作人自己正具备了极好的文字修养。

读周作人的散文,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幽默了。在短短的篇幅中,要叙述清楚一件事,只是平铺直叙、枯燥推理,是绝不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因此,幽默味就显得更加重要。

周作人的幽默是一种欣赏的微笑和反语的讥笑。周作人的这一种幽默,真正地做到了含蓄而不露。

周作人散文还有一个众所公认的特点,那就是富于知识性。当然,文学并不以传播知识为自己的主要职能,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似乎也并不一定有意识地从中去寻觅知识。但是通过社会生活的形象化描绘,文学作品往往可以给人以各种各样的知识,周作人的散文就是这样。

在他的散文中,通过对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的表现,上下古今,海阔天空,旁征博引,的确能给个人以天下国家、现实人生、风土人情、道德文明、文化艺术等方面极为广阔的知识。

周作人提倡什么文化?这种文化有什么内涵!

7楼:刚荣

周作人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创作实践上,他从自己的个性出发,从英国随笔、明末小品、日本俳文中汲取养料,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艺术风格。他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

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显示着爱智者的“博识”与“理智”,无“卖智与□学”之嫌(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却自有亲切、通达的风致,从容描绘中浸透着作家的闲适趣味,“蕴藉而诙谐”的“淡淡的喜悦”里(《药味集 谈俳文》)、《立春以前 〈文载道文抄〉序》),搀杂着几分忧郁、惆怅,文字表达上则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构成了平和冲淡的境界,同时注重适度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上述风格的《碰伤》、《卖汽水的人》、《乌篷船》、《谈酒》、《吃茶》等名篇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20年代在周作人影响下,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以“冲淡”、“清涩”为主要特色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文学史家认为是“很有权威的流派”(阿英《现代十六家小品 〈俞平伯小品〉序》)。

在稍后的李广田等人的散文作品中,也隐现他的影响。30、40年代,随着思想的演变,周作人的散文以自我为中心,追求闲适和性灵,沉湎于“草木虫鱼”,结果只能如他自己早就说过的那样:“只见苍蝇,不见宇宙”(《知堂文集 苍蝇》)了。

不但取材越来

越远离时代,风格也“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读者中的影响日趋缩小。

周作人散文对现当代散文发展的意义和启示

1楼 石头上的花瓣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 的散文,多写周围的日常生活,他常写一些人人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或物。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也能以一个普通的见闻者 参与者的身份叙出。在他的作品中,他不故作高深地议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一些精辟的警句也很少见得到。 叙事状物,写景,他都能做...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有什么区别

1楼 匿名用户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借助数轴来加以认识,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如 a 表示数轴上a点到原点的距离,推而广之 x a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a的点之间的距离, x a x b 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a b 两点的距离之和 绝...

怎样活着才有价值?作文,作文:人要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1楼 薛明明 人怎样才能活的有价值?我觉得就是 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平凡的事 大风大浪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多见,其实生活中 工作中 学习中只要把最简单 最基础的事情做好,做熟练即可。 1 不平凡的人生就是做平凡的事 举例说下云南的乡村医生,在基础岗位,默默奉献好几十年,甘愿付出,为山区病人治病, 并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