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儒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性

2021-03-05 11:54:42 字数 5951 阅读 5812

1楼:匿名用户

儒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总的来说,其价值大于局限。

从个人角度来说,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 “仁义”为个人树立了端正的三观。正如老师所讲:仁包括积极意义的忠与消极意义上的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并成为三观端正者的追求与底线。假如没有儒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有更加优秀的文化作为主流,以至于能够帮助个人树立更加完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更趋近于圣人的高尚品格,我们不得而知!

从家庭与国家角度来讲,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 “礼乐”为集体稳定存在制定了典章制度,良风美俗与道德规范。儒学“生逢乱世”,并能够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扎根,成长,壮大。后又被西汉统治者作为官学“独尊”。

其对于家国稳定存在作用可见一斑。而且,儒学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谐,友好相处。因此,儒学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价值。

结合自身经历来说:我曾以为儒学经典对自己毫无借鉴之处。但随着阅历的增长,现在站在大学高岗上的我,重新认识到儒学的价值。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自己作为一名有志大学生的发展目标。我惊叹于两千年前的价值观于今天来讲依然适用!也悲叹于有多少人未曾真正认识到儒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当然,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没有局限性,儒家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自然有着其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如礼乐制度中的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三从四德。造成了两千多年来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总而言之,我认为经过历史的淘洗,儒学文化中最核心、经典的部分将被继承与发扬,其价值会不断提高,其局限则会不断缩小。

2楼:哈哈欠为你违逆

仁、礼、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2019·黄冈)“夫孝,德之本也”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评价儒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请谈谈你的看法。

3楼:匿名用户

儒学大师潘守宇说:一个好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变化气质。而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就是孔子,这本书就是《论语》,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

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

历史是最好的过滤器,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精华。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聚会巴黎,曾发出这样的声音: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儒家那里去寻求智慧。

联合国总部也刻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这样普世文化的话对于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现实意义

如何评价儒 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

4楼:匿名用户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5楼:匿名用户

儒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总的来说,其价值大于局限。

从个人角度来说,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 “仁义”为个人树立了端正的三观。正如老师所讲:仁包括积极意义的忠与消极意义上的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并成为三观端正者的追求与底线。假如没有儒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否会有更加优秀的文化作为主流,以至于能够帮助个人树立更加完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更趋近于圣人的高尚品格,我们不得而知!

从家庭与国家角度来讲,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 “礼乐”为集体稳定存在制定了典章制度,良风美俗与道德规范。儒学“生逢乱世”,并能够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扎根,成长,壮大。后又被西汉统治者作为官学“独尊”。

其对于家国稳定存在作用可见一斑。而且,儒学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谐,友好相处。因此,儒学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价值。

结合自身经历来说:我曾以为儒学经典对自己毫无借鉴之处。但随着阅历的增长,现在站在大学高岗上的我,重新认识到儒学的价值。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自己作为一名有志大学生的发展目标。我惊叹于两千年前的价值观于今天来讲依然适用!也悲叹于有多少人未曾真正认识到儒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当然,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没有局限性,儒家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自然有着其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如礼乐制度中的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三从四德。造成了两千多年来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总而言之,我认为经过历史的淘洗,儒学文化中最核心、经典的部分将被继承与发扬,其价值会不断提高,其局限则会不断缩~

6楼:哈哈欠为你违逆

(2019·黄冈)“夫孝,德之本也”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

(2018·黄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儒家思想。

如何评价儒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与局限性

7楼:狮子草菇

儒学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总的来说,其价值大于局限。 从个人角度来说,儒学文化的价值体现在 “仁义”为个人树立了端正的三观。正如老师所讲:

仁包括积极意义的忠与消极意义上的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

如何看待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8楼:初级提问者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

孔子提倡“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倡导民族和睦,友好相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巩固起了凝聚作用,因此儒学长期以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坚持的是一种对儒学的信仰和依赖。

儒学提倡德化社会、德化人生的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华人世界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直至今日,儒家文化仍具有一种积存深厚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凝聚力,起着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大作用。正是由于儒学避免了狭隘民族性的特点,为它走向世界,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奠定了基础。

在先秦,处于私学地位的原典儒学,为它的长远发展奠了基。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始成为官学,两汉时基本完成了对先秦以来道、墨、名、法、阴阳之学的综合吸收,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虽两千余年其形成屡经变换,但总的方向是强化封建统治意识。

总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趋势,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道德取向,成为中国人的信仰。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儒学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又是通过儒学之要义体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结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这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以和谐民族的性格、精神而影响和传承的,而现代社会综合国力的构成中,民族凝聚力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社会发展、改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是宗族融合而形成的,融合于中华民族的宗族,历代都有增加,但融合的动力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

”中国全体国民都有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伦理观念,与博大的仁爱精神,共同构建和谐之社会。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理性和谐社会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凝聚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即“和而不同”和“过犹不及”,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变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之学的科学精神。

2.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儒家学说则更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播者。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治世”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功用。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官学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充满了亚普罗式的精神,是个按生态循环及继续下去的社会,继承的是老祖宗的传统,还要代代传下去”。传统就是权威,满足于守,追求静,害怕变。

自儒学被汉武帝君臣定为正统正宗以后,以地主经济为基础,土地得相当自由买卖,农民得相当自由转动,而原本不能造成世卿世官那样的贵族身份的社会,却藉着知识的统制和长期独占,而无形中帮同把士大夫的身份更加的特殊化或贵族化了。

“以儒治世”,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牢靠的在政治中得以发挥。“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便生存,为了一定目的,人要改变文化”,师儒和政权的关系,在中国封建士大夫身上,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体现,而“以儒治世”是历代统治者及传统士大夫所选择的,“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言行能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是因为他们反映了社会上的一般观点,他们不过是把已经客观的社会事实所造成的观点,用比较明白和肯定的言行表达出来。”从孔孟到西汉董仲舒“君权神授”到魏晋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玄学到唐韩愈的天命论到宋朱熹的理学到王阳明的心学到明清各种儒学思想见解,都体现了把儒学进行合理改造,从而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以达到“治世”,维护统治的目的。

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经历五千年的发展而没有中断的原因就在于其核心价值具有先进文化特性,在于其人性化、人情化倾向所具有的穿透力和生命力,在于它所具有的永恒的普世价值,相信在世人共同的努力下,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在未来闪耀出更加灿烂的希望之光、和谐之光、精神之光。

四、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血与水、源与流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总得说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儒学体现,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儒家文化价值理念,“以儒治世“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现实的需要,促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价值选择,用历史的眼光和时代的精神去更好的保留、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之未来而奋斗

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中华文化的价值?

1楼 云溪河 传统社会法律的重要功能在于构建稳定的秩序,实现国家统治和社会控制。通过个体放弃或让渡部分权利,以置换共同体的整体和谐,在和谐之中实现自己的利益和利益期待,这种权利换和谐的方式是中国传统法律实现秩序的主要路径,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符合传统中国的国情民俗。作为一项制度,它的实施确保...

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读书笔记,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读书笔记1500字

1楼 匿名用户 儒释道 与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可以写很多 家庭教育 因果教育 多元文化 读经教材 规读书会 华藏道德讲堂 智慧名言 企业管理 健康养生 德育故事 忏悔专栏 比如 企业管理 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指出 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十年,全球五百大企业平均寿命也不超过四十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楼 云南万通汽车学校 1 文字讲解 中国文字很多事象形文字 形声字,通过文字的结构就可以讲出历史或文化发展 2 词语讲解 很多词语是有历史出处的,在讲解词语的过程中,同时掌握背后的历史也可以传承中国文化 3 诗词讲解 可以结合英语 同类语言诗词讲解。同样的语境或者感情,在英语中只有一种表达方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