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赏花灯,为什么中秋节看花灯

2021-01-08 05:37:27 字数 6163 阅读 8027

1楼:匿名用户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赏花灯,多数集中在江南水乡南方一带,寓意将祝福带去。花灯也是多种多样,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美轮美奂、精致小巧令人赞叹。

全国各地中秋节赏花灯活动: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

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

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为什么中秋节看花灯

2楼:艹呵呵哈哈嘿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赏花灯,多数集中在江南水乡南方一带,寓意将祝福带去。花灯也是多种多样,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美轮美奂、精致小巧令人赞叹。

3楼:小菜

中秋玩花灯的来历,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赏花灯,多数集中在江南水乡南方一带,寓意将祝福带去。花灯也是多种多样,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美轮美奂、精致小巧令人赞叹。

4楼:1听雪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赏花灯

5楼:匿名用户

中秋节为什么要做抄

灯笼营造喜庆的氛围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喜庆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赏月、拜月、吃月饼。同时,人们会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做好各种各样的灯笼,到了中秋节前两天,大家都会挂起各种各样的红灯笼,营造一种非常喜庆的氛围,以庆祝中秋佳节的来临。

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秋节做灯笼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除了中秋节要做灯笼,挂灯笼,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也会挂灯笼。

象征着团圆的意义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的月亮非常圆。在古代,灯笼其主要作用是照明,也是幸福团圆的象征。一支民谣说出了它的喜庆色彩和功能:

“正月十五闹花灯,五月端午挂红灯,六月无风放天灯,七月十五莲花灯,八月十五玉兔灯,九九重阳孔明灯。”

6楼:匿名用户

天津八月十五有花灯吗?

中秋节有哪些关于赏花灯的传说

7楼:龙军

吃月饼,赏月。吃团圆饭!

“竖”中秋 《礼记》是记周代祭礼的书,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句,即春天拜太阳,秋天祭月亮。因为“秋”字从“禾”及“火”,寓“庄稼成熟”意。有好收成,自然要多谢月亮了。

流传至民间,就有赏花灯、制饼果、宰鸡鹅、吃团圆饭、拜月、祭月、赏月等贺中秋的文化习俗。 往昔广州人也不例外,且自有地方特色——“竖”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竖旗杆于楼台上,挂点上灯笼,摆开茶果饼饵,一家人聚吃行乐,叫“竖中秋”。

挂灯笼有“添丁”之意,小孩结伴提着各式灯笼到处巡玩。 吮田螺:相传张古老精于编织草鞋,赠送给无鞋穿的穷人。

某财主得知,认为是生财之道,要张古老给他的家丁传授织鞋技艺,张不允,被打至**。张临死前恐艺失传,乃于八月十五夜叫穷邻居过来,在月下授编鞋艺,教至刚织好鞋底便身亡了(所以草鞋有底无面,前后安耳,用绳穿成)。张古老生前喜食田螺,故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人们每年中秋节以螺拜祭张古老,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说吮螺会使眼睛更明亮。

征对联:中秋征联不知始于何时。老广州多知道,1933年谭杰南、陈伯绮将位于第十甫的关姓大宅改建经营饮食,店号“陶陶居”。

后为宣传其制作中秋月饼之精,举办月饼征联,请名士黄慈博阅评等第。评出第一名为闻谷音,其联云:“明月不愁珠馈夜,中天高望练横秋。

”此活动一直传下来。(注:黄慈博,即黄佛颐,编著《广州城坊志》。

) (刘文澜 ) 盼“月破”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多数人都盼中秋月圆的时候,在我国有些地方却是盼望“月破”。居住在甘肃、青海一带的土族,就有“打月亮”的习俗:

中秋之夜,家家院子里放一盆清水,当圆月的倒影出现在盆中时,人们便不停地用小石子击打,直把那轮圆月打得“体无完肤”。在鲁西北的临清一带,过去也有“铰月亮”的习俗:中秋节这天,家家都剪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贴在窗上,圆月中有传说中的嫦娥或石榴、莲花、牡丹、蝴蝶等。

按当地风俗,这圆月必须在当天撕破,这样可以驱除邪气,带来好运。这风俗**于一个传说故事:当年姜太公封神时,封其妻为穷神。

封后又对她不放心,担心她坑害穷人,便令她“见破即回”。因此,人们撕破月亮,是为了让穷神望而却步,让生活富裕美好。 盼月圆也好,盼“月破”也好,都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目标是一致的。

这种民俗的差异,正好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秋节看花灯有什么含义???

8楼:匿名用户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赏花灯,多数集中在江南水乡南方一带,寓意将祝福带去。花灯也是多种多样,如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美轮美奂、精致小巧令人赞叹。

歌词有中秋节,花灯节……的是哪首歌 10

9楼:苏啦啦的杂志

《中秋节》 中秋节,花灯节,地上花灯亮。 赏花灯,望星空,秋月多明朗内。 月儿圆又圆呀,容月饼香又甜呀。

吃月饼,庆团圆, 家家户户喜洋洋。 吃月饼,庆团圆, 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望月亮 望月亮,望月亮, 月亮在天上。

天上的月亮像盏灯, 地上亮堂堂。 望月亮,望月亮, 月亮在身旁。 妈妈的笑脸像明月, 照着我成长。

月姥姥 月姥姥,天上挂, 对我微笑不说话。 你离这儿有多远, 可有道路通你家? 月姥姥,请下来, 请到我家过节吧!

苹果桃梨样样全, 还有月饼和香茶。 月姥姥,脸儿圆, 光是微笑不说话。 等我将来长大了, 乘上火箭到你家。

又种菜,又种花, 到处栽上大红花。 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 家家户户赏月忙。 摆果饼,烧线香, 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红柿,切蛋黄, 赏罢月亮入梦乡。 乘火箭,逛月宫, 看看嫦娥和吴刚。 梦境里,遇嫦娥,抱着玉兔把我迎。

寒宫里,见吴刚,欲与其把桂树砍。 谁知桂树没看到,眼睛一睁天亮亮。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猜谜赏月玩花灯

10楼:面朝大海路途

中秋的主要习俗有: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63364

一、赏月(玩月)

文人月下吟诗对诗,赏月,喝酒,聊天。民间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二、荡秋千,喝酒

月下男男或**结伴出走,又叫“踏月(采月,滨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喝酒在月下吟诗

三、赏桂

桂树下赏月,吟诗,喝酒

四、拜月

妇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

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还是只有妇女拜。《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

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

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求爱情,求偶,爱情如月满

六、吉祥物兔爷(兔君)

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拜兔爷的习惯。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

《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谓之兔儿爷。”

七、焚香:焚以桂花香。妇女用桂花油,桂花香粉

八、团圆节:夫妻和美。祭祖祭祀。何家团圆饭,赏月

九、月宫符

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十、拜新月

唐代流行每当新月初生,妇女们便在深夜拜祷,希望自己青春永存,韶华常驻。“此只能妇女拜,团扇,又叫月扇

十一、中秋互赠铜镜

既然中秋节也是铜镜的节日,铜镜之上出现中秋题材的月神形象纹饰也就变得十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蟾蜍、玉兔和嫦娥。

中秋节快到了为什么很难买到桂花酒

1楼 百度用户 马先生和老伴任女士60多岁,都是老杭州了。 好多年中秋节没喝到桂花酒了。 说起钟爱的桂花酒,马先生很唏嘘。 老两口说,父母一辈在的时候,每逢中秋之夜,全家老少总要聚在一块,吃月饼,喝桂花酒,开开心心地赏月,海阔天空地闲聊,很是惬意。 桂花酒是一定要喝的,不喝就没有这个氛围,这酒,属于...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灯

1楼 寒风予 上联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下联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清代徐稚 上联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下联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明代文征明 上联 东篱开寿菊 下联 南陌献嘉禾。 上联 丹凤呈祥龙献瑞 下联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 福满人间 2楼 杀不死的无赖 哥啊,没一分...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汤圆,中秋节是不是要吃汤圆?

1楼 析洁扈婵 正月十五吃元宵, 元宵 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 后称 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 元宝 。元宵即 汤圆 以白糖 玫瑰 芝麻 豆沙 黄桂 核桃仁 果仁 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 油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