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壁画有什么色彩特点,汉代墓室壁画有哪些特点

2021-01-03 20:36:08 字数 4742 阅读 8528

1楼:漫阅科技

绘画一般为胶粉画,有干画和湿画两种(视底子的情况而定),色彩是较持久的矿物性颜料,主要品种除黑、白外,尚有红、绿、蓝、黄、褐等几种,敷彩方法是勾线和平涂两种,基本上是概念化的固有色相的平涂,很少表现光线和立体的效果。

墓室壁画实景埃及底比斯

汉代墓室壁画有哪些特点

2楼:匿名用户

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使用朱、 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因而壁画色彩历久不变,发现时一般都很鲜艳。造型手法上继承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在绘制技巧上则发展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上所见的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前期技法还比较单一,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有的画面如望都1号墓的属吏人物还使用了渲染法。

在构图上,它已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这些成就,为中国绘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汉代墓室壁画是一种装饰壁画,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显贵或地方豪强。汉墓壁画对于了解汉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及审美思想和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茔墓壁画的着色有何特点?

3楼:漫阅科技

茔墓壁画的着色bai,一般都du比较鲜明,可能是考虑到zhi地下光线暗淡的

dao缘故。但是,**教版徒出于信仰和寓意的要权求,常常并不按自然界真实色彩设色,而是尽力使色彩具有独自的精神内容,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圣康斯坦察教堂的镶嵌画中,圣徒彼得的**是青色的,意为天空,象征天国的灵魂。

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室壁画有哪些特点?

4楼:中地数媒

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室

壁画可为此时的代表作。这一墓室壁画,表现了尼罗河滨回的狩猎生活,参差交错的答纸草花,不同种类、姿势的禽鸟,在画家笔下得到活泼生动地表现。在笔法上没有过去壁画那样工整,而是粗犷自然。

在设色上不再是以往的几种基本颜色,而是使用了一些如灰黄、深黄、红褐、草绿、淡蓝等新的颜色,表现了色彩的过渡,出现了某些阴影关系并注意了色调的逼真。由于色彩的丰富多彩,增加了生气,表现出作者很高的艺术造诣。

壁画的特点

5楼:张仁杰

画的特点体现在建筑性、色彩的主观意向性、色彩的装饰性、形式的多样性等方面,壁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形式,主要指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案,

它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我国古代壁画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中国古代墓室壁画、中国古代石窟寺壁画及中国古代寺观壁画。

扩展资料

1、 干壁画

所谓的干壁画就是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进行绘制,当墙面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必须一次完成,难度比较大。

2、 蜡画

制作蜡画时是将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进行加热,油画是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而丙烯画以丙烯酸为主要调和剂,快干,无光泽,是现代常用的壁画材料之一。

6楼:本来带竹头

壁画就是直接画在墙壁上的画,这就是壁画的“特点”,使用任何一种技法直接画在墙壁上的画,都能够起装饰用,都是属于“壁画”。

7楼:洒脱木木

一、色彩的和谐之美

和谐是中华审美文化之魂的经典表现,亦是中国艺术美学的典型特征,敦煌艺术作为融多门艺术类型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最为直观的美学理念是追求一种多样统一的和谐美。

中国画家自古以来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就很注重色彩的和谐,以文人画家的画论经验表现出来,如“用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若火气炫目,则入恶道矣”,“大抵浓艳之过,则风神不爽,气韵索然矣”,用色应讲究“艳而不俗,浅而不薄”,“惟能淡逸而兼逸气,益淡妆浓抹间”。这些文人画的画论,体现出我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念,即注重色彩的和谐。这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一致的。

反映在敦煌壁画中,虽然壁画色彩非常绚丽丰富,但却没有喧闹的感觉,艳而不俗,“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让人产生一种肃穆感。其实每个洞窟的壁画,其丰富色彩的背后都有主色调统一着画面,使画面始终保持一种秩序感和统一感。通过对壁画大量的色彩调查,很多学者、专家发现黑、白、灰在壁画色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画中不可缺少的中性调和色,它也是使壁画保持色彩鲜明而又和谐的关键。

以北魏257窟的壁画《须摩提姻缘品》为例,壁画以温和的暖土色为底色,与石青、石绿形成鲜明的冷暖对比,在黑、白、灰色的配合下形成了单纯、明快、浑厚、朴实的暖色调。它与主体中心柱佛龛的冷色调又形成了色调氛围的冷暖对比,构成了洞窟色彩整体的变化、和谐与平衡。

二、色彩的主观意向性

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观念,对待宇宙中形于色的基本观点,是以求得人在感情上的共鸣和满足为依据的。因此,其艺术创作既在自然法度之内又超出自然法度之外,正可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体现在敦煌壁画中,色彩被赋予了更多主观意向性,追求一种“意象色”。

如果运用西方科学的光色理论,是无法解释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的。敦煌壁画运用了中国画传统中的透视原则散点透视,有时不是近大远小而是远大近小;色彩强调平面感,对衣服的着色如石青、石绿等并非现实之色。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敦煌壁画用色理念受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影响,在画论中表现为“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采,备谓之绣。

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

凡画缋之事后素功。”又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流连万象之际,沈吟试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彩附生,亦与心而徘徊……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立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这些画论体现了中国画的用色原则,即用色强调自然之趣与人文和谐,且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的还原,注重色彩的主观意向性。传统绘画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一直遵循随类赋彩的原则。就其本质而论,随类赋彩是画家根据客观物象的基本色调、基本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画家的主观认识和理解,对物象进行分类,在气韵生动的前提下进行着色赋彩。

因此,随类不仅仅是随客观物象,赋彩也并非印物象之色。体现在敦煌壁画中,虽然物象的色彩并非真实的自然色,但由于它并非离开“类”的基本色相,仍给人以真实之感。因此,在敦煌壁画里,随类赋彩还可以理解为以情赋彩、随意着色。

此外,在敦煌壁画中,这种具有主观意向性的色彩还具有象征意义,通过强化壁画中的内容和画中宗教人物的象征性,起到宗教感化的作用。研究敦煌艺术的段文杰先生在谈及敦煌壁画色彩运用的特点时指出:“早期赋彩,往往不守成规,大胆变色。

壁画中出现了白色的菩萨、土红色的药叉、绿色的骏马、五彩缤纷的火焰和云彩。中国绘画向来反对形貌彩章、历历俱足和自然主义的描写,而着意追求神似。色彩上的夸张和变化,有助于表达人物内在精神,从而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例如金色在敦煌壁画中往往意味着高贵庄严和富丽辉煌,所以,多用在佛和菩萨的衣饰上。佛教降魔的题材多用黑色或深色的调子来体现出悲壮、阴暗的艺术感染力。而华贵的题材往往是以金色、红色作为主调象征性衬托出辉煌大气、尊贵典雅的天国神圣的宗教气氛。

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主观意向性色彩,使人们面对壁画时不自觉进入一个神圣超脱的佛国世界。

三、色彩的装饰性

敦煌壁画之所以可以使人激动、欢乐、宁静,带给观众最为直观的情绪感受,起到感化人的作用,还在于它的色彩所具有的强烈装饰趣味。

源自西域的叠韵法和汉晋传统的渲染法,二者结合所产生的新晕染形式施之于敦煌壁画,沿用上千年之久。特别是在初唐、盛唐那100余幅经变画中,从人物到动物、从山水到装饰图案,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晕染,使宏伟构图场面中的人与景达到了协调统一,具有了立体感、质量感,同时,又有装饰性趣味。这种整体和谐的装饰性趣味使壁画取得了热烈灿烂、富丽堂皇的效果。

印度的凹凸法自西域传入敦煌,独领**近半个世纪。中西晕染法同时并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殊规律的色彩,强调色彩的装饰感,不过分追求色彩的真实感。在复杂的色彩中精心设计了对比、衬托以及叠晕,使色彩在丰富的变化中和谐统一,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

敦煌壁画中精彩的大量线条的运用,也是画面具有装饰意味的重要原因。线条在重彩绘画中主要起到造型的作用,敦煌壁画中富有表现力的线条,不仅描绘了壁画中的佛、菩萨神态以及故事情节,并且作为连接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媒介,使富有变化的各种色彩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让画面既丰富又统一。这种墨线与色彩的巧妙结合,使画面具有一种强烈的装饰性趣味。

敦煌壁画的线分轮廓线和提神线两种:赋色前勾轮廓线,赋色后再勾提神线。这种黑色或土红色的勾边,使线条与色彩之间相互呼应,产生一种微妙的联系,使色彩协调有序而富于装饰性。

另外,自然因素、风雨侵蚀和颜料的化学变化使敦煌壁画的色彩发生变化,呈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有的线条已经模糊,难以辨别,与原来晕染的**变黑后融为一体。这种因时间的原因而形成的敦煌壁画的“第二面貌”,也使壁画具有了强烈的装饰趣味。

敦煌壁画突出地显示了色彩的高度感染力和表现力,其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和色彩结构的规律性显示了我国传统绘画用色的独特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敦煌壁画色彩的演变过程是我国传统绘画色彩观念逐渐形成完善的过程,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敦煌壁画不愧为我国传统绘画之色彩典范。

四、结语

中国画是立足于情态,重情必然追求意境的表现,形成了写意的艺术体系。体现在敦煌壁画当中,表现为重主观色彩的表现、色彩的感情抒发和画面的装饰性。壁画多用单纯明快且对比强烈的原色,注重画面色彩的统一和谐,给人以浓烈华丽、神圣超脱的感觉,让人产生一种敬慕感。

敦煌壁画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其中还有很多精髓和营养值得继续发掘和汲取。这正是传统艺术精神最集中的体现,需要我们借鉴和发扬广大。

汉墓室壁画有哪些表现,汉代墓室壁画有哪些特点

1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但是汉墓壁画的发现,则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传出洛阳八里台的那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 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的清理,则揭开了东汉墓室壁画的面纱。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

汉代古墓特点,请问汉代的墓有什么特点?

1楼 匿名用户 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期,上行下效,多是覆斗式的墓葬,覆斗就是说封土堆的形状,像是把量米的斗翻过来盖在上面,四边见棱见线,最顶端是个小小的正方形平台,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过中国的多了一个边,却与在南美发现的 失落的文明 玛雅文明中的金字塔惊人地相似。这中间的联系,就没人能推测出来了 ...

西汉墓葬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汉代墓葬有什么特点,著名的墓葬有哪些?

1楼 漫阅科技 西汉时代由于政治上得到暂时安定,农业大为发展,使得一般地主官僚们过着 谷物满仓,牛羊成群 的安乐生活,反映在他们的墓葬明器中,陶塑的猪 狗,牛,羊 鸡 鸭等家畜家禽以及粮食 井栏 炉灶,楼台等小形模型,是很多见的,可说是西汉墓葬的突出特点,后代也或多或少地承袭了这一风习。 汉代墓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