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关人格修养的句子,论语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

2020-12-29 09:46:06 字数 6809 阅读 3566

1楼:半路遇到狗

【修养】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

2楼:爱新觉罗三儿

1、《论语·学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子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论语·子罕》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主要记录了孔子与他**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此作主要为语录体,集中表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等。

3楼:匿名用户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人格修养的句子

4楼:半路遇到狗

【修养】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罕》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专,切问而近思属,仁在其中矣.”《子张》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中有关人格修养的10则

5楼:半路遇到狗

【道德修养】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吗论语中有关人格修养的一些论述

6楼:匿名用户

在论语里提到人们要"慎独"何为慎独?如键就象在一件房间里有着许多宝物但是都是别人的.你也知道拿了也不会有人知道.你会拿么?以现代都市人类的眼光去看一定会拿.这个就是慎独.说简单一点,就是没有人的监督下你能保证做是不出格的事历橡陆情么?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人与其去读什么爱情**和肥皂剧还不如就区读度论语.我们中国人缺少肢顷了太多的东西.

你认为 论语 中有关人格修养的论述,今天是否还有借鉴之处,如果有有哪些借鉴意义

7楼:匿名用户

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相应改造主观世界,即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内在矛盾

才能使个体的思想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这就不仅要求进行社会教化,即通过教师传道来使人们接受“仁”的思想和“礼”

的约束;而且也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修养,使“仁”逐渐成为每个人的潜在意识

,使“礼”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使人人都成为追求完美人格的君

子,达到大同世界的要求。为此,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根据“为仁由已”的

思想精心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修养理论与方法,以便每个人随时了解和克

制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情绪,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实施的道德修养理论

与方法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

1、自省

是指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意识、情绪与态度[1]。孔子教导**说,能否坚持这样做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标志:“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卫灵公》),又说: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 公冶长》)。“内自讼”即内心自责,自我反省。孟子进一步发扬孔子的“求

诸已”思想,提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

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孟子 离娄上》)[2]。意思是说,我爱别人

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

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

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

孔门大**曾参关于自省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学而》)。曾参每日三省是

从另外三个方面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

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

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总之,通过自省是要从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

2、克己

是指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关于“克己”孔子有一句名言:“克

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和不正

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即“礼”的规定)。作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

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

多次批评感情用事,不能克制冲动的卤莽行为。他对学生说:“一朝之忿,忘其

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 颜渊》)指出不能克制一时冲动往往会干出

伤害自己和亲人的蠢事,这是很不明智的。他还说:“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论语 阳货》)意思是说,只好武勇,不爱学习就不能以礼驭情,容易感情

用事,难免闯祸。在自我修养的六个环节中,孔子对“克己”看得比较重,认为

只要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

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

下归仁焉。”(《论语 颜渊》)

3、忠恕

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

的,并为恕下过这样的定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 卫灵公》)。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一个提问时说的。

子贡的问题是:“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

)孔子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相似

的含义,但是后一句话较为消极些,而前一句显得主动、积极。

关于“忠”,则和曾子说过的“为人谋而不忠乎”有关。这里的“忠”是指

尽己之力为人谋事,忠于职守。据此,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提出[3]:“尽己之

谓忠,推己之谓恕。”后世儒家对忠恕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将

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以后“忠恕”二字逐渐被连在一起作为一个

特定的概念使用,不再分开。上述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作为“忠恕”一词的具体内涵或解释。两千多年来

,“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并且至今对于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

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慎独

慎独是儒家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管理和自律的一种修

养方式。它是孔门后学在“自省”和“克己”基础上,为使自我修养达到更高境

界而提出的一种修养方式[1]。它最早出现于《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对于“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

,人虽不知而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谨言慎行,追

求道德规范”[4]。换句话说,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没有别人看见的场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警惕内心深处尚处于萌芽状态、尚未引起旁人注意的错误意识、不正当的私欲或不正常的情绪,并自觉地用礼(社会道德规范)加以约束,使之回复到正常状态,作到防微杜渐,防患与未然。可见,这是一种比“克己”的自觉性要求更高的道德修养方式。

5、中庸

中庸既是儒家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也是维持人际关系和谐的一种态

度,所以它既属于哲学范畴又属于道德范畴。在道德的自我修养中,儒家历来把

能否把握中庸之道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和选贤任能的一条重要标准。因

为能把握中庸之道就意味着他能恰到好处地掌握各种事物的分寸(即“度”),既

不过也无不及;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这种“度”的掌握尤为困难和复杂,稍有

不慎就会伤害他人感情或挫伤下级的积极性。中庸之道的修养实在是维系人际关

系和谐的一门重要学问,也是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

,中庸的本质是适度与和谐而绝对不要把它理解为调和与折中(那是一种误解甚至歪曲),我们应当为中庸正名。

6、力行

孔孟所主张的自我修养,并非象*****所批判的那样是脱离群众、脱离

实践的“闭门思过”。相反,孔孟这套道德修养理论在强调“自省”、“克己”

和“慎独”的同时,还非常强调“忠恕”和“中庸”。如上所述,忠恕的出发点

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中庸则是要和谐人际关系,这两

方面的修养都不能脱离周围的人群,不能脱离社会。除此以外,孔孟还非常强调

身体力行,躬行践履,强调通过实践在严酷的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去完善自己的

人格。《论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时习”就是经常练习、经常实践的意思。孔子一贯重“行”,在言与行的关

系上,他明确主张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告诫学生,衡量人的品德不能只听

其言论,而应看其实际行动。他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君子学以致远

”(《论语 子张》),“行义以达其道”(《论语 季氏》)。只有“行”才能使

“道”变为现实。孔子所说的“道”就是他的仁学或称仁道(即通过向全社会播

仁爱思想来实现人人相互敬爱的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为了做到躬行践履,孔子要求学生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子路》),要以“言过其实”及“躬之不逮”为耻。在孔子的严格教诲下,孔门终于形成崇尚力行的风气。

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力行”思想,进一步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是说,要想担当大任开创伟大的事业,对于道德的修养不仅要身体力行,还要能自觉地接受各种严酷环境的磨练和艰难挫折的考验。

这样才可获得卓越的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达到崇高的道德境界。孟子的这一光辉思想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它不仅成为儒家学者自我修养的座右铭,而且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千百年来,多少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在这一精神鼓舞下,不屈不挠,艰苦磨练,终于成就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不朽事业。

孔孟所提倡的坚持力行的道德修养方法(即其实践性)是孔孟道德修养理论的最鲜明特色之一;这种道德修养理论的另外一个鲜明特色,就是上面所述的以“忠恕”和“中庸”为标志的“群体性”或“社会性”。正是这两点使孔孟的道德修养理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也是它区别于西方一切资产阶级道德修养理论的根本标志。

论语之中关于友谊的句子,论语中关于友谊的句子

1楼 匿名用户 1 友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择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 论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 交友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中关于友谊的句子 2楼 暖暖炊烟袅袅 ...

论语中关于“勇敢”的句子,《论语》中描述勇敢的经典语句

1楼 21世纪第一圣人 《论语》中有关勇敢的内容不止一处,比如《子罕》中,子曰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为政》中,子曰 见义不为,无勇也 。 《论语》中描述勇敢的经典语句 2楼 21世纪第一圣人 《论语》中对于勇敢问题是有条件的,反对简单化的莽撞之勇。《阳货》中记载,子路问 君子尚勇乎? ...

论语中有没有讲技术或创新的句子,论语中有没有关于坚持,自信,创新的句子

1楼 匿名用户 吾不如老农 要求学为圃 孔子又答复 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去后 孔子生气地说 小人哉 樊须也 上好礼 莫敢不敬 上好义 莫敢不服 上好信 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 则四方之民 襁负其子而至矣 焉用稼 所以纵观《论语》通篇 并没有关于技术或创新的句子 论语中有没有讲技术或创新的句子 2楼 21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