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四书之一《大学》开篇第一句为“大学之道”,这个“大学”是

2020-12-26 16:02:23 字数 5431 阅读 1671

1楼:百度用户

有大学,就有小学。黄侃还是谁,一个老专家一次拿着自己写的诗词请他过目,他扫了一眼说,你小学的东西还没有学好,这辈子就别再想这些事了。小学,侧重文字训诂,据说洒扫应对也属小学的范畴。

《大学》开头第一句是什么

2楼:匿名用户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 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之首。 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扩展资料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3楼:我的痛0我知道

你好,大学第一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楼:匿名用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补充:经一章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5楼:二十二桥雨别枫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望采纳

6楼:ok无所不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7楼:匿名用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第一句的意思?

8楼:匿名用户

中金liaorx

[学长]

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

“大学”就是大学问,古时候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帮的学问;

“道”就是方法,途径,诀窍等;

“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明放、彰显、提倡、推广、发扬、张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

“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

“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止”就是停住。“止于”就是“当某某目标达到的时候停住”,引申为“以……为奋斗目标”,“止于至善”就是以至善为奋斗目标。

9楼:claire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的德行和德政,体察民情顺从民意,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

《大学》开篇句是什么?

10楼:韩淑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四书中《大学》为什么取名叫“大学”,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11楼:莎莎老师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大学为什么是四书之首 ?

12楼:玉树临风两嘉宾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曾参(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之道”这一词语是什么意思?

13楼:花花1和小白

老子写的《大学》的道理。

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 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原文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14楼:葬花的饕餮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出自《大学》。

蕴意:《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大学》还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与孟子的民本论,《大学》里的统治者都是以“尊长”、“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实际上他们还是站在剥削者的立场上这么说的,他们所谓的“爱民”、“不暴戾”只是为了维护他们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只有这样,他们无生产能力的剥削生活才能得以巩固。

扩展资料

1、《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孔伋(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为之作《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都有重要影响。

3、《孟子》,《四书》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

“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

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

15楼:匿名用户

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明德至善作为《大学》的核心思想,意指追求光明正大的品德,使自身的境界达到至善至美,是儒家学者的最高追求。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小学即:“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

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

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

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大学》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

开篇第一句为“大学之道”,这个“大学”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大学之道 大学的宗旨。 大学 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 一是 博 学 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 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 政治 哲学等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 的学问。所以此处的 大学 有博学 高深学问的意思。 什么是大学教育? 2楼 百...

大家练习王羲之行书,最开始是学习谁的楷书

1楼 王羲之行书是历代学习书法的法帖,启功行书是现代人学习行书的样板。至于哪个更适合学生练习,还是让学生自己决定吧。 最终的目标是王羲之的行书,大家认为我应该先学习谁的楷书打基础?? 2楼 匿名用户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 公元778年 唐懿宗咸通六年 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 今陕西耀...

为什么四书五经是学做文章的基本功之一

1楼 北京创典文化 把 四书五经 读熟,背诵如流,是学做文章的基本功之一。识字辨清四声,能熟练地区分词性,学会对对子,是学文章的基本功之二。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四书五经? 2楼 玛利亚燕 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 四书五四书五经经 。 四书五经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