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拉萨有关的故事,关于西藏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2020-12-26 07:45:04 字数 5221 阅读 1333

1楼:匿名用户

那是1350多年前的事。有个13岁继承王位的翩翩少年长成了一名真正的吐蕃赞普王,这位能争善战的年轻君王很快统一了青藏高原的众多部落,却很难摆脱山南旧贵族势力的牵制,于是,带领着一群骁勇剽悍的兵士,来到了这里。这个年轻君王被世人称作松赞干布。

那时的世界是大唐的世界,年轻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战败于松洲城下。此时的吐蕃赞普王已被大唐的强盛而折服,于是,在呈交的谢罪书中夹了一份与唐廷和亲的求婚书,那位英明远虑向往和平的唐太宗,感到这次“和亲”是个笼络感化外域又能缓和战争冲突,巩固西陲边防的好机会。接着,像当年昭君和番一样,一个雍容宁静、端庄贤淑的唐宗室女,肩负着唐王和睦邦交的政治使命,踏上了远嫁**的征途。

这位沉稳大气德才兼备的汉家女子就是后来被藏族人视为神明,世世代代倍受敬仰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不仅饱读诗书,通晓天文地理,而且是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她从大唐带来了大量书籍、音器、绢丝、种子,还将一尊佛祖亲自开光,世上仅有四尊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坐像带入**。入藏后,松赞干布着手为这位美丽的妻子建造一座供奉释迦牟尼坐像的寺院,就是现在这座历经沧桑香火绵绵千年的大召寺。

松赞干布的另一位貌美贤惠的妻子,尼泊尔国王的女儿尺尊公主也信仰佛教,为了建造这座寺院特地请来自己的哥哥帮忙,只是寺院建了倒,倒了又建。事实上,寺院的建立、佛教的传播、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侵入、渗透、交融息息相关,新兴的佛教实际正面临着与土生土长根深蒂固的本教之间的争斗,大召寺始终没有建成。这时的松赞干布更是左右为难。

一天,他和文成公主骑着马走过这片沼泽,这位熟识天文地理五行学说的大唐公主,手里托着一个查天象观地形的陀盘,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形相克的道理,断定这片沼泽是仰卧的罗刹女魔,那个卧措湖就是女魔的心脏。于是献策松赞干布‘罗刹女妖,状极**,不利创基立国,须有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寺,镇其心脏,塞其血脉,以防凶兆剧变’。聪明的大唐公主巧妙地借助丈夫治国安帮的心理,一语坚定了这位年轻吐蕃君王建寺传教的决心。

从那天起,成群的白山羊驮着土蜂拥而至。寺院不久落成。取名“惹萨”,翻译过来就是羊背上的土,在这位贤明大智的汉家女子倡导下,惹萨渐渐成了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久而久之,“惹萨”被叫成了“拉萨”,拉萨成了**的中心,**的标志和象征,那座寺院后改名“大召”,佛教从此扎根**,千年不衰……

100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都成了雕塑,与释迦牟尼一样被供奉在这个精美绝伦的宫堡式寺院里了。一样的白墙红墙,平顶黑窗,文成公主还是那么雍容华贵,松赞干布却从头顶处硬生生地长出了个小脑袋。朝圣的人从每个角落汇集而来,摇着转经桶,迈着轻缓的步伐顺时针一圈又一圈年复一年地转动着……

昨天有个美丽的汉家女子在我身后种下了一棵唐柳,今天已经融入茫茫岁月之中。昨天有位贤明的大唐公主带来了一尊佛像,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民族千年不变的信仰……

关于**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2楼:匿名用户

**的历史故事:

大约公元1世纪前后,高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经过多年的和战,又集结成若干个部落联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联盟、阿里地区的象雄王国和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苏毗部落联盟最为强大。

这时,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现在拉萨所在地,则被人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

松赞干布率大臣、部属从墨竹工卡西下吉曲沃塘,这片亘古以来荒凉沉寂的平野,立刻变得热闹而繁忙。松赞干布经过仔细勘察,决定截断吉曲河的北河道,使河水傍着山南宣泄,红山周围显露出一大片平野。

他在这里建宫堡,修寺庙,营造军民住房。据说沃塘平野第一座建筑红山堡寨,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这座巨石垒成的宫堡,兀立红山之巅,气势非常雄壮。

吐蕃王朝从此风生水起,松赞干布制定法律,划分行政区域,分封官职,力主对外交流,赞普属下设五商、六匠。五商指茶商、玉商、刀商、帛商、盐商;六匠指噶龙铁匠、噶如鞍匠、弓匠、剑匠、铠甲匠、神塑匠等。商业和手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对促进拉萨城的兴盛起着明显的作用。

拉萨城始建于公元7世纪,之前这里叫卧马塘,是苏毗部落管辖的放牧场。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转移到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王朝,并修筑了大昭寺、小昭寺和最初的布达拉宫等寺庙宫殿。

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崩溃,伴随公元11世纪**佛教后弘期的兴起,拉萨成为很多高僧大德弘教之地。13世纪,元朝****把**纳入统一版图,元、明****先后在**地方扶持萨迦王朝和帕木竹巴王朝,**的政治中心一度转移至日喀则的萨迦和山南地区。

13世纪中叶,前藏十三万户长之一的蔡巴,在拉萨东面修建蔡巴寺、贡唐寺,此后历代蔡巴户长组织力量疏通拉萨河道和加固河堤。

14世纪中叶,帕木竹巴地方政权取代萨迦地方政权后,支持宗喀巴及其**,在拉萨修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强化了拉萨的宗教“圣城”地位。

17世纪中叶,五世**喇嘛罗桑嘉措受清朝皇帝册封,建立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政权,以拉萨为政权的中心,拉萨城市有了新的发展。

195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接管拉萨,1960年正式设立拉萨市。

1951年**和平解放前后,拉萨墨本管辖拉萨市区中心部分(林廓路以内)。

1960年设拉萨市。1964年原林芝专区所属林芝(驻尼池村)、米林(驻东多村)、工布江达(驻介德)、墨脱4县划入拉萨市领导。墨竹工卡县迁驻工卡;林芝县迁驻普拉。拉萨市辖11县。

**的传说

1、仓央嘉措的故事

传说,六世**仓央嘉措虽为**,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游历中爱上一个民间女子,并难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与其相会。

在20岁那年这惊俗之恋得到了彻底的爆发,大师准备为他授比丘戒的时候,他竟悲愤的想要自杀。为爱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佛教第一人,无处躲,也无处逃。

为了阻止仓央嘉措,一些当地的势力甚至派人将玛吉阿米奸污,告诉他这是一个如何污秽的女子,而却说,世间一切的污浊都不足以沾染玛吉阿米的圣洁。现在有一座餐厅,坐落在八廓街。

2、拉姆拉措

据说有缘之人还可从拉姆拉错湖水的倒影中看出神喻的前生和来世。每一个去神湖朝拜的人,只要虔诚地向湖中凝望,神湖就能显现出各种景象,可以启示未来的命运。历代的转世灵童,都是在湖的启示下寻找,在成为之后也都要到神湖朝拜一次。

传说十三世**圆寂时面向东方,且拉萨至东北方向天空出现异样彩云,预示了转世灵童诞生的方域。后来五世热振活佛绕湖三周,在拉姆拉错**神谕。该湖也是无数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运的宝镜。

3、拉萨的由来

相传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为了庆祝此事,决心要好好建设王都。但当时的吐蕃王都,还是一片荒草沙滩之地。

文成公主由于精通天象地气,善观五行风水,她观察拉萨的地形,发现其好像一个仰卧的罗刹女(即母夜叉),认为选拉萨作为国都实在是对国极为不利。

于是公主建议在拉萨外围建立四个寺庙,以镇住女魔的四肢。她又算出拉萨中心的卧马湖是母夜叉的,湖水便是母夜叉的血液,都应想办法镇住。于是,公主根据五行之说,主张用白羊背土填湖。

藏王松赞干布听从了公主的意见,就在卧马湖动工,填湖造寺,建成了著名的大昭寺。拉萨原称“山羊地”,便由此得名。

大昭寺建成后,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加牟尼佛像供在庙内,从此各地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朝拜。久而久之,这块神圣的“逻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称为“拉萨”,即“圣地”了。

3楼:匿名用户

历史故事:

公元7世纪以前,**有许多氏族部落,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战事不断,当时部落当中,吐蕃部落正处在崛起和发展时期,它拥有雅鲁藏布江流域丰饶的农田和牧场。吐蕃的国都最早是在今山南乃东县的雍布拉康。吐蕃的第三十二代王子囊日松赞继承王位后,巩固了吐蕃的江山。

后来,为了避开部落内部的反对势力,囊日松赞把国都从山南乃东迁到今墨竹工卡县境内的甲玛地方,修建了甲玛王宫。公元7世纪初,囊日松赞的儿子松赞干布继承了王位,松赞干布完成父业,在**高原实现了统一,建立**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

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松赞干布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公元633年将吐蕃政权迁都拉萨,在拉萨红山之巅建造宫堡布达拉宫,并在宫堡周围修道路,盖房屋,渐渐使拉萨成为吐蕃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为巩固政权,松赞干布学习唐朝的做法,确定文武官制。

任命各级官吏,派遣武官统领各地驻军,划定行政区域等,他将吐蕃行政区划分为18个大地区,设立五个茹钦(茹为**当时区域的藏语音),每个茹钦又分上下茹,每个分茹有五千户。平时为家牧,战时为军,同时加强吐蕃历史上沿用已久的议事会盟制,以强化藏王的权力。

松赞干布还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他派人去天竺向西域诸国学习文字,创造了藏文和历法,为发展吐蕃的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传说:纳木错:守护着她骄傲的不可一世的念青唐古拉。

“纳木措”藏语的意思是“天湖”,蒙古语和满语为“腾格里诺尔”,位于拉萨以北当雄县和班戈县之间,距离拉萨240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湖面东西长 70公里,南北宽30 公里,湖面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第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

在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称纳木措(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天湖。纳木措的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广阔的湖滨,草原绕湖四周,水草丰美。

纳木措是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湖水在不断退缩,至今湖周围留有数道古湖岸线,最高一道距湖约有80米。相传纳木措是帝释天之女,念青唐拉之妻。

此女神身青色,一面两手,三眼,右手持宝瓶,左手持宝镜,束高髻,余发披于身后,美丽迷人,坐骑青龙。

4楼:冷眼观娱乐圈

**的风土人情

**的风土人情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表示我人虽离去,但我的心还留在这里。

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

“在天之**,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

藏族人死后,依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同,而采用不同葬法,常见的共有五种:**、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一般人采用**。

**:人死了以后,邀请自然界的鸟类来啄食尸体的“**”,是**藏族人民的古老风俗。

山腰上筑有几个石台,几个藏胞,把尸体放在山坡的一个石台上,死者的家属在不远的地方烧着酥油茶。

和故宫有关的历史典故急用,关于故宫真实的历史故事 5

1楼 匿名用户 故宫六谜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 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 皇子们居住 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 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

春节元素与历史相关的故事,春节有关的历史名故事

1楼 匿名用户 放鞭炮 打鼓 年在古代汉民族传说中是消灭了凶 猛怪兽夕的神仙。夕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来伤害人,神仙年与人们齐心协力,通过放鞭炮敲脸盆和木梆赶走了 夕 。 花灯 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 傩戏 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 元宵等节日悬挂。 ...

有关"谎言"的童话故事,有关谎言的历史典故和故事

1楼 匿名用户 木偶奇遇记 皮诺曹只要善良就会有心,只要诚实鼻子不会变长,只要勇敢才能救出自己老爸于鲨鱼口中,只要有齐以上这些,木头也会变成小男孩 2楼 匿名用户 记不清了,,小时候看过的 3楼 匿名用户 木偶奇遇记中的小木偶 有关谎言的历史典故和故事 4楼 老婆 親親 无中生有 战国末期,七雄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