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小故事,有关民族团结的历史小故事

2020-12-10 20:15:21 字数 5617 阅读 3572

1楼:匿名用户

日本侵占台湾50年-两岸人民反对割台

腐败无能的清廷可以割台,但是中国人民不会同意丧失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割台凶讯传出,全国震惊。痛恨**、反对割台,成为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也成为各界的行动。

当时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纷纷集会上书。在都察院前,排队上书**的队伍长达一里多,他们强烈要求“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勿割台湾”。更多的台湾同胞站在反对割台第一线,举起武装抗日义旗,“抗倭守土”。

6年前的清朝进士丘逢甲在5月25日,与台湾军务帮办刘永福和俞明震、副将陈季同、抚垦局局长林朝栋等人一起,议决“义不臣倭,自主保台”,成立抗日领导机构。当时在台湾的清朝军队和各地团练义军约有7万人,但**落后、简陋,缺少有效的指挥、联络机制,战斗实力有限,最终还是不敌日军,被日本侵占。

2楼:匿名用户

你们太没人情味了,别人很急啊!(我也很急)对不起,我也是路过~~

3楼:匿名用户

你不觉的自己想更好吗?

有关民族团结的历史小故事

4楼:匿名用户

1、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

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

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2、腐败无能的清廷可以割台,但是中国人民不会同意丧失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割台凶讯传出,全国震惊。痛恨**、反对割台,成为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也成为各界的行动。

当时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纷纷集会上书。

在都察院前,排队上书**的队伍长达一里多,他们强烈要求“严饬李鸿章订正和款,勿割台湾”。更多的台湾同胞站在反对割台第一线,举起武装抗日义旗,“抗倭守土”。

6年前的清朝进士丘逢甲在5月25日,与台湾军务帮办刘永福和俞明震、副将陈季同、抚垦局局长林朝栋等人一起,议决“义不臣倭,自主保台”,成立抗日领导机构。

当时在台湾的清朝军队和各地团练义军约有7万人,但**落后、简陋,缺少有效的指挥、联络机制,战斗实力有限,最终还是不敌日军,被日本侵占。

3、唐贞观8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松赞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

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唐贞观12年(638),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

牛进达率领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携**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唐太宗将一宗室女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元鼎二年(前115年)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报告汉王朝的强盛后,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

细君死后,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这两次和亲,对于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发展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5、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川西继续北上,决定取道冕宁至安顺场渡大渡河,而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则是必经之地,其中红军主力要通过的冕宁以北安宁河支流拖乌河到南垭河一线就是果基家(时称沽鸡)的地盘。

那个时候,当地的彝族人民还处于奴隶社会,由于当时的统治阶级实施反动的民族压迫政策,使得彝民对汉人十分疑忌甚至相当敌视。1935年5月20日,由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先遣部队进入彝族区时,便遭遇当地彝族武装的袭击。

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刘伯承司令,真诚地把果基家首领果基约达(小叶丹)请来做客,两人谈得甚是投机。刘伯承重申了红军北上的宗旨和帮助彝族人民解除外来欺压的承诺。心悦诚服的小叶丹提出要与刘伯承结拜兄弟之盟,刘伯承爽快地答应了。

5月22日,先遣部队刘伯承司令与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相约彝海边歃血为盟,结拜为生死兄弟。

结盟后,小叶丹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红军顺利通过了危机四伏的百唬彝区,为红军取得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的胜利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叫嚣的“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5楼:匿名用户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渥巴锡是土尔扈特部的第七代首领,这一时期的局面尤为混乱和紧张。特别是后来大量沙俄居民的涌入,占据了土尔扈特部的大片的牧场,更加剧了两国的矛盾和冲突。1763年,渥巴锡针对这一丑恶行径向沙俄当局提出了强烈**。

紧接着,沙俄当局利用他们手中的特权又开始向土尔扈特部大批征兵,并且在战斗中让土尔扈特士兵打头阵、当先锋,从战场上归来的土尔扈特士兵只占原来数量的十之一二,使土尔扈特部损失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力资源。   在沙俄种种的剥削压榨下,渥巴锡所领导的土尔扈特部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甘心受摆布,直到被沙俄最终灭族;另一条路就是拿起**反抗,回归祖国的怀抱。

其实长期以来,土尔扈特部一直没有中断同祖国的密切联系,经常遣使入国交流,而清**也曾在1714年派遣使者图理琛一行远赴土尔扈特部表达慰问。所以,他们虽然远离故土,却时刻思念着故土和亲人。在外敌的长期侵袭下,摆脱沙俄的压迫,重返祖国故土就成了土尔扈特人民心里的夙愿。

  公元1768-1769年,渥巴锡忍辱负重,亲自率两万蒙古兵参与了**与土耳其的战争,目的是转移沙俄的视线,为回归祖国暗中做准备。1770年秋渥巴锡从土耳其回来后,即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确定了行动的具体时间。同年十一月,渥巴锡集结军队,完成了武装起义之前的最后准备。

1771年春,渥巴锡正式发动武装起义,分三路浩浩荡荡踏上了归国的征途。一路上,他们袭击了**的驻军、歼灭了**的增援部队、摧毁了**要塞、穿过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将追击的俄军远远抛在了后面。   公元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是一个会永远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渥巴锡所率领的土尔扈特部起义军在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八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之后,终于在这一天与前来迎接他们回家的清军相遇。

不久,渥巴锡还受到了清军总管伊昌阿

6楼:汗耕顺闵凰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富翁,他有十五个儿子,每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谁也不会帮助谁。 富翁看到这种情形,觉得很难过,他左想右想,有什么方法能让这几个儿子相亲相爱呢? 直到有一天,富翁正在吃晚饭,他一边用筷子夹菜一边就想出一个好方法来!

 是什么好方法呢?

富翁跑去买了一大把筷子,然后他把儿子全部叫了过来,富翁说:「来!来!

来!我给你们一人一只筷子,看谁可以把筷子折断。」 儿子们全都笑着说:

「那有什么难的!」ㄎㄚㄘㄚ~大家都把筷子折断了!富翁又拿出十五只筷子出来说:

「来!来!来!

我看你们谁可以把十五只筷子一次折断!」

「我是老大,我先来!」大儿子拿起十五只筷子就开始用力折。「呼!呼!呼!」大儿子怎么折也折不断,

「换下一个!」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十五个儿子全都试过了,可是没有一个儿子可以一次把十五只筷子折断!

「你们瞧!只有一只筷子的时候,谁都可以把筷子折断,可是当十五只筷子结合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 你们要知道,筷子就像人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可是把很多人的力量结合起来,就非常厉害了!

」十五个儿子一听,都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再也不每天吵架和打架!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全家人过的比以前更开心了!

民族团结小故事 5

7楼:匿名用户

民族团结小故事:周总理牵挂**

在筹备庆祝**自治区成立的过程中,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在当时只有少数领导同志和办事人员知道。这就是**自治区成立时,**代表团由哪位领导带团的事。当时****部给党**写了一份报告,请**决定代表团团长的人选。

据说周总理看到这份报告后,立即表示他要去**。他说,我曾经答应过**的同志,自治区成立时去看望他们。现在自治区成立了,我还没有到过**,我要去看看。

当时**没有同意让周总理带团。据说是因为**考虑到当时国际形势不稳定,印巴正在闹边境冲突,周总理若去**公开活动,可能会引起一些影响,再加上医生认为周总理的身体不宜去高原。周总理就说:

“不同意我带团,我到那里转一转,看一看总可以吧!现在可以不做正式决定,也不公开宣传报道,到时我只在拉萨上空去转一圈!”

1965年**代表团的进藏路线是从北京到成都,然后从成都坐飞机到**。总理专机的机组人员对这条航线和机场的情况不熟悉,就让他们先试飞。如果没有问题,总理便打算9月1日**自治区正式成立那天,坐着飞机在拉萨上空转一圈。

当时**的领导层有少数人知道这个消息,总理不让他们传播,为避免万一去不了,会让**人民失望。后来,事有不巧,飞机试飞时出了问题。因为当雄机场跑道比较短,飞机在降落时冲出了跑道,有一个轮子陷入地里,飞机的翅膀倾斜了,碰在地上,弄坏了。

怎么处理这架飞机成了难题,运回去吧,太大,整个飞机要肢解。就地修理吧,**没有设备。后来还是决定就地修理。

在**的许多同志当时都曾看到当雄机场跑道的一端有一座很大的建筑,那就是为了修理飞机而临时搭建的工棚,它把飞机整个包起来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周总理生前一直为未能进藏而感到遗憾。这件往事也反映了他对**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对**的关心。(口述/任仁 整理/扎西)

**民族团结小故事:一次难忘的经历

1951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勤政殿接见了阿沛·阿旺晋美等五位**和谈代表,阿沛向毛泽东献了哈达和**产的沙金一小包。接见后,毛泽东将阿沛·阿旺晋美等五位代表请到殿内的休息室谈话。阿沛·阿旺晋美汇报了和平谈判的经过和自己的认识。

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啊!你们完成了一件大事。

根据《协议》,去**的人民解放军和工作人员是要严格遵守执行《协议》以及****规定的各项民族政策,帮助你们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事业,绝不能像清朝、国民党、北洋军阀**那样去压迫剥削你们,是不是这样,你们可以看一看。”然后主席扳着指头说,一年两年不行,十年八年总是可以看清楚的。

民族团结小故事,民族团结小故事300字

1楼 凿壁偷光test六 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 1 和亲使者 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 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 今湖北省秭归县 。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 公元前33年 ,西汉王朝答...

民族团结故事,民族团结故事20字

1楼 日本侵占台湾50年 两岸人民反对割台 腐败无能的清廷可以割台,但是中国人民不会同意丧失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割台凶讯传出,全国震惊。痛恨 反对割台,成为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也成为各界的行动。 当时正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纷纷集会上书。在都察院前,排队上书 的队伍长达一里多,他们强烈要求 严饬李鸿章...

求一副有关民族团结的对联,有关民族团结的对联带横批

1楼 我是龙的传人 1 上联 社会和谐凭众志 下联 民族团结靠人心 2 上联 祖国昌盛万里江河山川秀丽 下联 民族团结一家兄弟姐妹情深 3 上联 一江热血两岸同胞,执手五十六民族 下联 三峡齐聚四海合辉,共沐六十年华光。 简介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 俪辞 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