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国画的特点,简述中国画的特点 10

2020-12-16 22:42:45 字数 4923 阅读 3911

1楼:匿名用户

国画做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明显的与其它艺术形式不一样的地方。

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

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

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

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

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

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

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

笔墨二字被当做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

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简述中国画的特点 10

2楼:匿名用户

一、立意为先、胸有成竹——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言的“六法”中有一段相关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认为立意在先、画中才能有奇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称的华光和尚,所著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诀”,开头即言“画梅有诀,立意为先”。

清代的方薰《山静居画论》也强调立意与作画的关系:“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类似的论点,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中国晋代画家顾恺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十分一致。

“意”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脑海中形成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画竹之“成竹于胸”,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脑海中已有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便能落笔而就。

在张彦远提出“立意”之前,南朝齐谢赫即有“创意”、“用意”之说。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需加强练意之功。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通过线条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以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

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

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条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画论的核心观点,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艺术观。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有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局限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仅仅停止于外形的模拟,不拘泥于自然的真实、

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的高度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了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该理论也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

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以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视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即没有画面的部位也需要认真地推敲与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而是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没那么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哪一件物品,就赋予哪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融、气韵生动——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给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也就无法给予人这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人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中国画素有题字钤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的绝妙,即是一般的画作,也常题字钤印,体现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从而更加丰富了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完美性。使诗书画印结合的浑然一体,奠定中国民族绘画的基本特点。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接受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能丰富构图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图的多方面作用。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的性能,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特色。中国画是运用绢和纸作画,特别是生宣纸的出现,更加发挥了笔趣和墨韵。

宜纸的渗性,毛笔的尖锥,使得笔锋无穷变化,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同时形成了各种技法和描法、画法和笔法。追求笔、墨在宣纸上出现的自然复杂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意趣。

扩展资料

中国画的形式

1、中堂

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2、条幅

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

3、小品

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4、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

5、卷轴

是中国画特有的,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6、扇面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7、册页

将字画装订成册。

8、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其画面连续不断。

9、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10、屏风

有单幅或折幅,坐立于地作屏风之用。

中国漫画的简介,中国漫画的介绍

1楼 温柔攻 《中国大百科全书 美术》如此定义漫画 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 特征的绘画。它不受时间 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采用夸张 比喻 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 有较强的讽刺 歌颂 抒情 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漫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在刻画形象时,...

简述中国岩画的社会功能及其审美特点

1楼 飛天小豬俠 岩画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原始美术这一领域里,而且它融合了原始文化的各个方面,是原始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它之所以被称为边缘交叉学科,是因为它包含民族史 民族学 民俗学 语言学 原始宗教史 艺术史 经济史 神话学 哲学 天文学 美术史等各种学科的内容。岩画为这些学科提供翔实而形象的图形资料...

简述文人画的基本特征,简述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

1楼 乐为人师 文人画,西方人称之为literati painting ,是中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系。从表义层面来看,它的作者多属具备较全面 较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 北宋苏轼明确提出了 士人画 的概念。元初赵孟頫等人使用了 士夫画 的概念,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