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审美含义的名词解释,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名词解释)

2020-12-12 16:22:08 字数 5241 阅读 7583

1楼:儒雅的凝眸

是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文学含有一种固有的属性,这种属性就是美的属性,文学作品是可以被“审美”的。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

2楼:廖山穆嘉年

文学的社会作用之一。指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

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名词解释)

3楼:匿名用户

文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作用于生活。因为文学艺术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产物,是人们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渗透在文艺作品的审美意象之中。

因此,文学对社会的反作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审美作用,它帮助人们认识美,热爱美,追求美。文学的审美作用包括文学的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愉悦作用。

(1)审美认识作用:文学的认识作用,是指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获得社会历史知识,提高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文学通过具体、生动的审美意象来再现一定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使得我们可以认识历史,认识生活。

如,读鲁迅《呐喊》和《傍徨》中的一系列短篇**,可以对辛亥革命前后我国社会现状有一种形象的把握,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压迫和愚弄,普通百姓的愚昧,落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严重脱离群众……文学的这种认识作用是深蕴于文学作品审美意象之中,审美意象展示的生活越宽广,越丰富,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就越大。

(2)审美教育作用: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是指对读者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影响,陶冶情操,升华灵魂方面的作用。文学作品中寄寓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能给人以强烈的启迪,感染和教育。

如**《红岩》中塑造刻画的许云峰、江姐、成然等可歌可泣的党的先烈形象,完全是一部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教材,激励和感染召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去不断地奋斗,不断地前进。这种教育作用是包含在审美意象之中的,是任何说教、**的办法所不能达到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取决于作品意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倾向。

作家对生活越投入,认识越深刻,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作用就越大。

(3)审美愉悦作用:文学的愉悦作用主要指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调剂精神,充实生活,得到休息和娱乐方面的作用。因为文学意象的具体性,独创性与丰富性,文学作品就的确充满审美的娱乐性功能。

如:读金庸的武侠**在感受其**中的正义与**、美与丑的较量同时,我们也在其丰富曲折的情节故事中得到审美的快感,求得心灵的慰藉。

总之,文学的认识、教育、愉悦作用是文学审美作用的三个具体方面,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文学作品只有有了审美作用,才能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愉悦作用。但在具体的某一部作品中,这几方面的作用又可能是有侧重点的,比如:

一部长篇**,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往往较大。而某一首小小的山水诗,其愉悦作用往往大于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审美表现的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是什么

4楼:匿名用户

审美表现是审美、艺术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愿望。审美表现是主体在审美体验、意象创造中的情志的反映,艺术表现是通过形象塑造对艺术家思想、情志的物态化,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现实的审美关系、对现实的态度和审美创造的能动性。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言志”说、“缘情”说、“兴寄”说、“为情造文”说等,肯定了表现对于审美、艺术的决定性作用。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已有表现说的萌芽。

文学的审美含义

5楼:匿名用户

两者不同,但紧密相关。

首先,文学具有三种含义,即它的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文学的通行含义。但是,文学的概念是不确定的和不断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

文学从本质上说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含义在于,无论中西文论对文学的审美属性存在如何不同的传统见解,但毕竟都持有相近立场:文学与一般文化形态不同,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剧本等。这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这是从文学的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

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是指其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

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含意

首先,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而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是文学的特殊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

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交织在一起。

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性? 15

6楼:匿名用户

是说,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文学含有一种固有的属性,这种属性就是美的属性,文学作品是可以被“审美”的。

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

7楼: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文学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要,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根据和价值。

当然,对于文学审美性的认识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

从文学史上看,人们最初几乎都是从语言形式上来理解文学的审美性的,语言形式是否具有“美”的特征,成为人们区分文学和非文学的重要标准,这也是各民族早期文学观共有的特点。当然,随着文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把文学的审美性仅仅归结为语言形式是一种片面、浅薄的认识,其失误在于对美和审美都作了过于狭隘的理解,忽视了文学审美性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不了解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形成的历史原因,是失误产生的根源。

人类的需要和活动方式是多方面的,所以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既有因物质需求建立的实用关系,也有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后者也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无论是实践过程、劳动产品、人类社会,还是大自然的运作、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只要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或直接、间接地发生了变化,或与人形成了新的关系,就会成为“人化的自然”,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显现。

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文学活动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展示的,文学通过想象和虚构所建构、所追求的,正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审美是文学的内在规定。

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是在矛盾与斗争中才能获得鲜明而丰富的显现,因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抗、斗争和比照,往往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丑的东西能够也应该成为文学的对象。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并不取决于它是否写了丑的东西,而是取决于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和表现这种对象。

以审美为价值取向,形成了文学在把握人生和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人们常说的“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学”的第一层含义是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另一层含义是就文学对人和人生的表现特点及表现领域而言,即从审美关系上理解和表现人与人生,使文学展现了一个唯有通过审美方式才能进入的世界,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因此有了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和领域。

文学对人生的把握,对人生意蕴的追寻和感悟,都发生心理经验的层面上。它在个体的生命体验中,以感性、直观的方式感受着人生的现实。

8楼:匿名用户

http://zhidao.baidu.***/question/15310164.html?fr=qrl3

西方文学审美的感官名词解释什么意思

9楼:匿名用户

生活就应当如此。有些事,不想发生,却不得不接受;有些东西,不想了解,却不得不学习;有些人不能失去,却不得不放手。健康是一个人的财富,是一个人生命的象征。

假如没有了健康,轻则没有财富,重则失去生命,人人都希望健康,人人都祈愿平安,而健康和平安,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神灵赐予的,必须靠自己,用心灵去抒写,靠人生去营造,健健康康贵为金,平安平安才是福。

10楼:蔚蓝色的梦

英文单词: sense

文学有哪两种含义

11楼:匿名用户

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 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性的表现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5

12楼:匿名用户

文学审美性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主要表现在文学、**、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文学审美性的表现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审美性即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是一种具有审美特质的社会意识形态;这里的“审美特质”在客体上表现为:面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价值系统。

13楼:泪海溃堤

文学反映的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按照马克思的学说,人类实践具有三个特点 其中第三点: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活动。 “美的规律”来自人类实践对客观存在的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人类支配自然世界的内在主体尺度。

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 无功利与功利 形象与理性 情感与认识

14楼:匿名用户

文学泛化通常指借助其它媒介或形式来表现文学的审美属性。为此要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

文学泛化使审美性普及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一些并不直接从事文学创作的群体的文学梦;

二是使文学的门槛更加平民化;

三是在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走向衰落时,开拓出一条文学繁荣的新路。

文学泛化使审美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促使文学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二是促使文学不断丰富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

三是进一步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四是激发更多人文学创作的热情,产生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见贤思齐的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学风。 名词解释:慎独

1楼 匿名用户 解释 贤 德才兼备的人 齐 看 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实例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大意 看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要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提示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 见贤思齐 是说好的榜样对...

名词解释债券”,债券的名词解释

1楼 小人物灌篮篮 债券 bond 是 金融机构 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想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券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 或债券持有人 即债权人。...

意识名词解释,意识的名词解释

1楼 shine戚七七 意识 y sh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 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 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2 觉察 发现 近义词认识 意志 百科释义 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