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苏绣的发展历史

2020-12-04 15:08:31 字数 6331 阅读 7559

1楼:漫阅科技

苏绣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已有刺绣服饰出现。宋代已专门设立绣局,并相继出现绣品和丝线生产销售的坊巷,如丝线巷、滚绣坊、绣衣弄等。明代苏绣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而影响全国绣品的技术水平。

清代是苏绣发展的重要时期,绣庄林立达150家,绣工4万人。苏州被誉为“绣市”,当时出现了一批艺术家如沈寿等人,首创**绣而誉满中外。

苏绣的发展历史

2楼:瓦罐煨菜汤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楼:匿名用户

苏绣的发展史应该是那时候很发达吧

4楼:77朱颜辞镜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布很多地区。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

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国之前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宋朝据《清秘藏》叙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

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水平。

明朝(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

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朝(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清朝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几乎全出于艺人之手。民间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

清月山庄

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

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时。

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溶西画肖神**的特点于刺绣之中,新创了“**绣”。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 ”两字,分赐给沈云芝和她的丈夫余觉。从此沈云芝改名沈寿,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

《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沈寿的“**绣”传誉中外,开拓了苏绣崭新的一页。

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丹阳、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曾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其时著名艺人还有华基、唐义真、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她们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公元1911)、“巴拿马一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公元1915年)、“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公元1930年)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三十年代初,丹阳正则女职中绣工科主任杨守玉,始创了纵横交叉、长短不

一、分层重叠的“乱针绣” 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能力。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来,艺人创作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苏州、南通、常州、无锡、扬州、东台等地先后建立了研究机构或工厂,使艺人安心专致研究和创作。

对失传的技艺进行了挖掘、总结、提高、发展,使古老的苏绣艺术重放异彩。

**时期整体来讲,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截至目前为止,苏绣教程里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如今的四五十种。

苏绣按用途分可分为:装饰类(单面绣、双面绣)实用类(手帕、荷包)

苏绣按观感分可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两类。

牡丹小鸟

苏绣针法至近代分为:乱针绣绣与平绣两大类。

5楼:樱桃黄瓜梦

http://baike.baidu.

***/link?url=gyn3qyijtpjsvbb3t6q-biptu3ge8ldbztjsbz-spyljwk1phjmwxpagfecrq4q_

苏绣的历史

6楼:嘉绎

苏绣即苏州刺绣 ,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仍以苏州为中心,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扬州、无锡、常州、宿迁、东台等地。 苏绣产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

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 小桥,流水,人家,园林,昆曲,美食。古典格局,诗意江南。

二千五百年的苏州文 苏绣精品明熠熠生辉。

明代苏绣发展程度是怎样的?

7楼:漫阅科技

明代苏绣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而影响全国绣品的技术水平。清代是苏绣发展的重要时期,绣庄林立达150家,绣工4万人。苏州被誉为“绣市”,当时出现了一批艺术家如沈寿等人,首创**绣而誉满中外。

苏绣在古代民间有怎样的发展?

8楼:北京创典文化

苏绣在民间的色彩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

在民间也产生了一批苏绣名家,如蔡群秀、沈英、沈立、朱心柏、徐志勤、钱蕙、林抒、赵慧君、沈关关、杨和、金采兰、江缪贞、潘志玉、张元芷、郭桐先等一大批苏绣艺人脱颖而出。

在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双面绣也叫苏绣两面绣,就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图像,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都可供人仔细欣赏的苏绣绣品。这种绣品主要出自苏州。

苏绣在中国有多少年的历史了?现在还是手工的吗?

9楼:阴娇刚

苏绣迄今为止已经有接近2500年的历史了。现在正在的苏绣也是手工的。纪录片里《指尖上的传承》就有一集专门介绍苏绣的发展史的。

苏绣在三国时期就非常有名了,现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10楼:匿名用户

苏绣即苏州刺绣,以江

苏苏州为中心,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扬州、无锡、常州、宿迁、东台等地。苏绣产地江苏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蚕桑发达,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

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最美丽的情结。那些绣花用的绷布、绷架、苏针、花线,它们依恋的目光永远不会离开水灵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它们的目光也不离开。苏绣对江南女孩是天荒地老般的爱情。

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苏州有一种工艺名叫苏绣。女红之巧,十指春风。

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苏绣发展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已形成了独立的刺绣风格,但时代不断进步,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面对各种新形势的发展,苏绣企业纷纷改革,提出苏绣礼品商务化,苏绣家装设计化的理念,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

个性化的量身定做,让苏绣不再局限于陈旧的模式,而是更多的融合进购买者的思路与理念,通过纯朴的苏州绣娘纯手工刺绣而成。让苏绣不仅是艺术,还更多地渗透进人性化的品味。

苏绣的工艺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截至目前为止,苏绣教程里常用的苏绣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目前的四五十种。

地域分类

本地绣产于江苏省苏州(苏南),比邻上海。并不能说只要是苏州商家所经营的都能称作苏州刺绣,正宗的苏州刺绣应隶属“本地绣”,更确切的说应该是苏州本地人绣制的作品。绣工均属于当地人,产品细腻光泽,色彩过渡搭配协调,绣线劈丝,**适中。

苏北绣产于江苏省盐城、怀安一带(苏北),苏州当地人称之苏北绣、江北绣。**非常低,但做工也极差,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或一绒半绣,谈不上艺术,涂鸦而已,不登大雅之堂。最经典的成名作品有“**大道”、“红枫”,除此之外,无论是做工还是销售价,都难以提升。

近些年,苏北绣搅局苏绣市场,冒充苏绣、以次充好之事频频发生。但客观的说,苏北绣对压制本地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宝应绣产于江苏省扬州宝应(苏中),色彩丰富立体感强,但绣线不劈丝,均为两绒绣,即一根线直接绣。因此远观或看**,感觉立体效果尚可,近看却颇粗,不耐人回味。风景、人物乱针绣是其强项,但人物的脸部绣制(开相)等细腻的工作,还是交付技高一筹的苏州本地人完成,此外宝应绣的**也偏高,国内市场难以接

水路 指刺绣日用品纹样交接与重叠处,所空留的一线绣地,其作用是分清前后层次。水路要求空得齐、匀,绣时要先绣迭在上画完整的花样(让水路留在下面的花样上),再绣下面的花样。边要绣得平、齐、均匀,才能保证使花样轮廓正确、齐整。

苏绣的历史渊源

西汉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宋代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关于苏绣制作的记载。此后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完善,到明代(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局面。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当时的苏州更有了"绣市"的誉称。

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代明代(1368~1644年)时,苏绣已成为苏州地区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刺绣”的盛况。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它的发展。

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 “巧夺天工”之称。自此,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

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 小桥,流水,人家,园林,昆曲,美食。古典格局,诗意江南。

二千五百年的苏州文明熠熠生辉。

到了清代中后期,苏绣在绣制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新出现了精美的"双面绣",仅苏州一地专门经营刺绣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时期(公元1912~1949年),由于常年战乱,苏绣业曾一度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苏绣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苏绣研究所,并开办刺绣训练班。苏绣的针法由原来的18种发展到今天的40余种。

湘绣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什么是湘绣?及其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1楼 北京创典文化 湘绣是湖南长沙一带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的刺绣,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从而成为清代刺绣艺苑的后起之秀。 湘绣的历史,过去一般都认为创始于清朝末年,但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绢地长寿绣 绢地乘去绣 罗绮地信期绣 等精美汉代刺绣后,...

非洲历史是怎样发展的,非洲的详细历史?

1楼 匿名用户 古代非洲 非洲是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非洲走过了同世界其他地区大致相同的道路,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非洲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尼罗河下游谷地是非洲,也是世界上古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埃及人民就发展了灌溉农业,...

药物设计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药物设计是怎样发展的?

1楼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药物设计是随着药物化学学科的诞生相应出现的。早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就开始进行天然有效成分的结构改造。直到1932年,欧兰梅耶发表了将有机化学的电子等排原理和环状结构等价概念用于药物设计,首次出现具有理论性的药物分子结构的修饰工作。 随后,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 生化机制 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