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方法有哪些,如何区别

2020-12-02 19:46:47 字数 5910 阅读 9073

1楼:匿名用户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第一节 表达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形式: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1)定义及举例

(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三)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一)基本概念:

(二) 考试重心

(三) 正面描写命题角度。

1、虚实结合

(1)定义(虚实的内涵)

(2)“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1) 基本概念

(2) 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二、议论

三、记叙 .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几种,是什么?

2楼:恋劳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二、议论

四、叙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3楼:匿名用户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4楼:笔枪双握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12.点化(化用) 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13.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4.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15。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

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16.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1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19.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5楼:石莼

有四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

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元稹《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6楼:马新礼

最佳答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二、议论

四、叙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有哪些,初中语文考试有什么答题技巧?

1楼 匿名用户 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古诗词鉴赏详解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赏析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已出现多年,但笔者参加了几年本地中考阅卷工作,在古诗词赏析题的判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得分不太理想。原因是不少考生不了解古诗词赏析题的特点,没有掌握有关解题技巧,尤其是解答主观题找不到思路。其实,这类题有很多规律...

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诗歌

1楼 念妳如初呀 椰子树妈妈准备了铠甲, 让自己的孩子穿上它。 只要漂到沙滩上, 椰子就能长出嫩绿的小苗。 喷瓜妈妈有个好办法, 它从顶端喷出种子, 只要射到四周, 它就能落地生根。 葡萄妈妈更有办法, 它让孩子穿上鲜艳的衣裳, 它就随着粪便生根发芽。 植物世界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 仔细的小朋友就能...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样有什么好处,如果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内容几乎一样,这在表达上叫什么方法?采用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是?

1楼 李家大院的树 开头语段 的作用大致为 开篇点题 统领全文 引出下文 或为下文作铺垫 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 总结全文 归结主旨 呼应开头 首尾圆润 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 点明题旨 强化作者情感 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 引发读者思考 委婉含蓄 意在言外 发人深思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