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2020-11-22 10:04:52 字数 4795 阅读 1742

1楼:花謝無語

太阳系的几乎所有天体包括小行星都自转,而且是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自转,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天体的公转也都是右手定则。为什么呢?太阳系的前身是一团密云,受某种力量驱使,使它彼此相吸,这个吸积过程,使密度稀的逐渐变大,这就加速了吸积过程。

原始太阳星云中的质点最初处在混饨状,横冲直闯,逐渐把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一方面,向心吸积聚变为太阳,另外,就使得这团气体逐渐向扁平状发展,发展的过程中,势能变成动能,最终整个转起来了。开始转时,有这么转的,有那么转的,在某一个方向占上风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现在发现的右手定则,也许有其他太阳系是左手定则,但在我们这个太阳系是右手定则。地球自转的能量**就是由物质势能最后变成动能所致,最终是地球一方面公转,一方面自转。

而在宇宙中,摩擦力几乎不存在,所以,一运动如果没有外力来制止,它就会永远的运动下去。(也就是惯性)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2楼:龚玉英依俏

地球同太阳

系其他八大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按照右手定则的规律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几百年前,人们就提出了很多证明地球自转的方法,著名的“傅科摆”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地球的自转,但是,地球为什么会绕轴自转?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呢?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令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粗略看来,旋转是宇宙间诸天体一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要真正回答这个问题,还必须首先搞清楚地球和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与太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

现代天文学理论认为,太阳系是由所谓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一大片十分稀薄的气体云,50亿年前受某种扰动影响,在引力的作用下向中心收缩。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中心部分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终于达到可以引发热核反应的程度,而演变成了太阳。在太阳周围的残余气体则逐渐形成一个旋转的盘状气体层,经过收缩、碰撞、捕获、积聚等过程,在气体层中逐步聚集成固体颗粒、微行星、原始行星,最后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大行星和小行星等太阳系天体。

我们知道,要测量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那么物体的旋转状况又用什么来衡量呢?一种办法就是用“角动量”。对于一个绕定点转动的物体而言,它的角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该物体与定点的距离。

物理学上有一条很重要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说,一个转动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动量就不会因物体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当他在旋转过程中突然把手臂收起来的时候(质心与定点的距离变小),他的旋转速度就会加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角动量不变。

这一定律在地球自转速度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原来就带有角动量,在形成太阳和行星系统之后,它的角动量不会损失,但必然发生重新分布,各个星体在漫长的积聚物质的过程中分别从原始星云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动量。由于角动量守恒,各行星在收缩过程中转速也将越来越快。地球也不例外,它所获得的角动量主要分配在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地月系统的相互绕转和地球的自转中,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由来,但要真正分析地球和其他各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和自转运动还需要科学家们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就是说,在地球的形成过程中,运动——尤其指旋转,自始至终伴随着地球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地球形成之后再在某种原因下开始自转或公转的。

3楼:厚瑶慈画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是在相互吸引的,它们之间的引力跟他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跟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公式为f=gm1m2/r^2

,m1和m2是两物体的质量,r是两物体之间的距离,g为一个常量,g=6.67×10^-11n*m^2/kg^2,虽然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很远,但是它们的质量都很大,所以它们之间的引力就很大,有多大呢,可以将直径为9000km的钢住拉断,所以地球就在太阳的引力充当向心力的情况下做近似的圆周运动。所以地球就会转。

4楼:苟怡木官姿

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考虑地球自转的成因应该和地球公转结合起来,在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受到各种外力的大质量的天体为了保持自身运动的平衡性必然依靠自转来维系平衡性。小质量的粒子由于运动的速度极快,也必须依靠自传来维系自身运动的平衡。

这一点可以参考陀螺的运动原理,自转的物体在运动中对外力的耐受性较高。

传统的观点认为,太阳和行星皆形成于一团巨大的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当这些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自行收缩时,由于角动量守恒,星云物质越收缩,越致密,旋转也就越来越快,当星球形成后,星云物质的旋转角动量就变成了寻求的自转角动量。

5楼:花德文香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自转速度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人们已经发现的地球自转速度有以下3种变化:①

长期减慢。这种变化使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2000

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学家发现在37000年以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大约一年400天左右。

②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从天文测时的分析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③不规则变化。地球自转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其原因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转轴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

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上的位置是经常在变动的,这种变动称为地极移动,简称极移。1765年l.欧拉证明,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刚体地球的自转轴将围绕形状轴作自由摆动

,周期为

305恒星日

。1888年人们才从纬度变化的观测中证实了极移的存在。1891年美国的s.

c.张德勒进一步指出,极移包括两种主要周期成分:一种是周期约14个月的自由摆动,又称张德勒摆动;另一种是周期为12个月的受迫摆动。

实际观测到的张德勒摆动就是欧拉所预言的自由摆动。但因地球不是一个绝对刚体,所以张德勒摆动的周期比欧拉所预言的周期约长40%。张德勒摆动的振幅大约在0.

06〃~0.25〃之间缓慢变化

,其周期的变化范围约为410~440天。极移的另一种主要成分是周年受迫摆动,其振幅约为0.09〃,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主要由于大气和两极冰雪的季节性变化所引起。

将极移中的周期成分除去以后,可以得到长期极移。长期极移的平均速度约为0.003〃/年,方向大致在西经70°左右。

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运动

地球的极半径约比赤道半径短1/300,同时地球自转的赤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白道面,

这三者并不在

一个平面内。由于这些因素,在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产生了复杂的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岁差和章动。

岁差运动表现为地球自转轴围绕黄道轴旋转,在空间描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

2.6万年。章动是叠加在岁差运动上的许多复杂的周期运动。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view/43598.htm

6楼:邴丹郭衣

因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途中遇到太阳风的侧面推力,使高空产生等离子西风环流,高空西风又推动地面西风和向东涌的

洋流,进而推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从而形成自转!

7楼:辛丹萱竹祥

“地球在自转”不等于“地球自己转”,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地球自转动力**于地球内部的“星云假说”误导了地球科学。地球无故不会转,它内部没有动力!现地球之所以24小时自转一周,是因为它在以每小时10万多公里的速度绕日公转,且途中遇到太阳风的侧面推力,使高空产生等离子西风环流,高空西风又推动地面西风和向东涌的洋流,进而推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

一、地球在自转≠地球自己转

今天人们所说的“地球自转”,只是在描述地球自身绕日运行的姿态,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而言,每24小时旋转一周;相对于恒星的位置而言,每23小时56分旋转一周,这是现行时间标量的依据,是太阳日和恒星日日长的由来,也是地球出现朝、昼、暮、夜的原因。“地球自转”这一概念揭示的是“地球在自转”这一自然现象。其实,古希腊的费罗劳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过地球自转的猜想,中国战国时代《尸子》一书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辟”的论述,而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证实和它被人们所接受,则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提出之后。

然而,地球为什么会自转?自转的原因是什么?自转的动力从**获得?

为什么选择现在的方向、姿态、速度自转?这些都是现代科学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不是要求去重复说明“地球在自转”这种已被证实的自然现象,而是要求弄清地球自转现象背后的原因,要求弄清地球自转的动力**及其制约因素。

“地球自己转”已经是在说明地球自转的原因,它要肯定的是:地球自转的动力在于“自己”,在于地球内部而不是外部,在于自身具有的内力而不是外力。否定“地球自己转”并不是否定“地球在自转”这一现象,而是否定地球内部有推动自己旋转的动力,如同水磨旋转的动力并不在于磨体内部一样。

故“地球在自转”不等于“地球自己转”,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若把两者等同起来,便是一种“误等”。

二、“误等”误导了分支科学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把“地球在自转”的现象归结为是地球自身的行为,并未更多地意识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也没仔细质疑过“地球自己转”的动力**。一代代人大胆地在“地球自己转”这一基础上,开垦着一块块分支科学的园地,其中地质力学、大气动力学等,把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角动量、惯性、科里奥利效应等,引为自身的力源;天体物理学用“地球自己转”的原理,去解释其它行星、天体的运动;哲学家们据此概括出“事物运动的动力都存在于事物内部”这样的普遍规律;还有的分支学科运用这一原理“圆满地”解释过其它自然现象。在这样的气氛下,谁若撬“地球自己转”这块基石,难免会触动一系列分支学科发生连锁**,科学界必群起而攻之。

下列现象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地球上有昼夜

1楼 百度用户 b试题分析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 五带和四季等知识。 点评 本题还可以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 五带和四季。 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 地球上有昼夜现象b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c 地球上有昼夜长...

地球是不是不自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1楼 山西枣林 不是的,只有自转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楼 匿名用户 你好 如果地球不自转,太阳光就不会照到地球的每一片土地,由于地球是不透光的,因此地球就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要知道,太阳相对于 静止的地球 是相对静止的 3楼 i don t know wh 地球是不是不自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下列自然现象中,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A昼夜

1楼 未成年 b试题分析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和时差,导致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公转导致昼夜长短及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子。 点评 本题还可以考查自转 公转的基本知识 地球自转方向的画法 北半球的春季是3 5月,夏季是6 8月,秋季是9 11月,冬季是12 2月。南半球月份不变,季节相反。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