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山雨》,何绍基《山雨》 5

2021-10-30 12:25:30 字数 5436 阅读 2666

1楼:长港之南

何绍基的《山雨》,在结构上通篇紧扣诗题,按雨前之景、雨中之景、雨后之景顺序写来,令人一目了然。开篇两句,写雨前之景,着重写诗人头戴以竹篾编织而成的圆形雨帽在秋天初凉时节漫行于山野林间,不时地闪避着树枝,字里行间透露出如此信息:秋高气爽,行者也心旷神怡。

中间四句转入写雨中之景。“溪云到处自相聚”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写未雨转入下文写遇雨。“山雨”句开始写山雨,“忽来”二字明言山雨骤来之特点,继之以“人不知”三字,则进一步凸现此特点。

“马上”两句续写雨中之景,也完全切合秋日山雨之特征。最后两句写雨后之景,突出雨过天晴,山峰重现青翠,山野间万瀑齐飞。

何绍基写山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溪云”两句,写溪上云雾,写山雨,用的是正面描写之法。“马上”两句,写雨水打湿了诗人的衣巾,淋得村边的瓜豆枝叶散乱纷披,似亦可理解为以正面描写为主。

而“新晴”两句,则主要是侧面描写。“新晴尽放峰峦出”与“万瀑齐飞”,这些都是山雨所赐。山雨的洗礼,使得山峰在雨过天晴时更为青翠,而山雨的注入,又使得山野间万瀑齐飞。

可见,写雨过天晴,山峰青翠重现,山野间万瀑齐飞,正是从侧面写山雨。诗中“放”、“飞”等字下得精妙,使画面动了,活了,尤其是结句“万瀑齐飞又一奇”,语奇景妙,从侧面写活写足了山雨。

诗人是以一个山行者、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的。其感情也随着雨前、雨中、雨后景物描写的变化而变化。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这从“宜”字等可感受到。

雨中,他“马上衣巾任沾湿”,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雨后,目睹山峰青翠重现、万瀑齐飞的奇景,诗人直抒胸臆,以一“奇”字,既明言雨后山景之奇妙,又直抒诗人的惊奇之情。全诗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将诗人的感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2楼:匿名用户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3楼:匿名用户

诗歌呈现了怎样一个诗人形象

《山雨》翁卷、和《山雨》何绍基的赏析

4楼:万事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之分,有细雨、暴雨、雷雨、骤雨等之别,又有落在平原的雨、山区的雨与江河湖海的雨等之异。雨景,既是自然的,又往往是奇异的。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大都喜欢以雨入诗,吟就了不少传世之作。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咏雨名句。

宋代诗人翁卷的《山雨》与清代诗人何绍基的《山雨》也都是耐人玩味的咏雨佳作。这两首同题诗,都描写山间之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但其技法明显有别,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结构有别翁卷《山雨》,前两句写山间的夜晚,星月皎洁,无云无雷,紧扣一个“晴”字下笔。这是写雨前之景。

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显然,此诗在结构安排上是别出心裁的,写雨,不写雨中之景、雨本身,而由雨前之景一下子切换至雨后之景,跳跃性大,采用的颇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令人眼目为之一新。

何绍基的《山雨》,在结构上有别于翁卷的《山雨》,不似翁诗跳跃性大,而是通篇紧扣诗题《山雨》,按雨前之景、雨中之景、雨后之景顺序写来,令人一目了然。开篇两句,写雨前之景,着重写诗人头戴以竹篾编织而成的圆形雨帽在秋天初凉时节漫行于山野林间,不时地闪避着树枝,字里行间透露出如此信息:秋高气爽,行者也心旷神怡。

中间四句转入写雨中之景。“溪云到处自相聚”一句承上启下,由上文写未雨转入下文写遇雨。“山雨”句开始写山雨,“忽来”二字明言山雨骤来之特点,继之以“人不知”三字,则进一步凸现此特点。

“马上”两句续写雨中之景,也完全切合秋日山雨之特征。最后两句写雨后之景,突出雨过天晴,山峰重现青翠,山野间万瀑齐飞。其景物描写,场面转换自然,与翁诗各具特色。

2.描写方法有别

翁卷的《山雨》,写山雨,不从“雨”之本身着墨,而从侧面下笔。诗的前两句写雨前之景,后两句摹雨后之景,而下雨的过程也即雨本身则略而不写,看似与写雨无关,实却无不关涉一个“雨”字。诗人写雨前之景,强调昨夜天气晴朗,实言此山无雨。

后两句写雨后之景,突出“忽见溪流急”,并以之推知“他山落雨来”,原来是他山之阵雨注入溪中,形成了“溪流急”的景象。清代刘熙载云:“绝句取径贵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

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①翁诗写山雨,正是采用了“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之法,且达到了“睹影知竿”之效,堪称咏雨妙作。

何绍基的《山雨》,写山雨,不似翁诗仅从侧面下笔,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溪云”两句,写溪上云雾,写山雨,用的是正面描写之法。“马上”两句,写雨水打湿了诗人的衣巾,淋得村边的瓜豆枝叶散乱纷披,似亦可理解为以正面描写为主。

而“新晴”两句,则主要是侧面描写。“新晴尽放峰峦出”与“万瀑齐飞”,这些都是山雨所赐。山雨的洗礼,使得山峰在雨过天晴时更为青翠,而山雨的注入,又使得山野间万瀑齐飞。

可见,写雨过天晴,山峰青翠重现,山野间万瀑齐飞,正是从侧面写山雨。诗中“放”、“飞”等字下得精妙,使画面动了,活了,尤其是结句“万瀑齐飞又一奇”,语奇景妙,从侧面写活写足了山雨,与翁诗的“平明忽见溪流急”笔法相似,但更有气势。

3.言情有别翁卷的《山雨》,不仅描写了此山星白月朗,他山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惊异的感情。而这情又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寓于景中,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地抒写了出来。

何绍基的《山雨》,较之翁卷的《山雨》,感情更为丰富,其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何绍基的诗写山雨,诗人是以一个山行者、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的。其感情也随着雨前、雨中、雨后景物描写的变化而变化。

雨前,诗人野行,心旷神怡,这从“宜”字等可感受到。雨中,他“马上衣巾任沾湿”,委婉地表达了遇雨而喜雨之情。雨后,目睹山峰青翠重现、万瀑齐飞的奇景,诗人直抒胸臆,以一“奇”字,既明言雨后山景之奇妙,又直抒诗人的惊奇之情。

全诗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将诗人的感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翁卷的《山雨》与何绍基的《山雨》均描绘颇具特色的山雨,但二者技法明显有别:在结构安排上,前者由雨前之景一下子跳至雨后之景,而雨中之景则略而不写,别具匠心,后者则按雨前、雨中、雨后之景顺序写来,脉络分明;在描写方法上,前者采用侧面描写之法,后者则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在言情方面,前者寓情于景,曲折地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赞美之情,后者则采用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雨后的“奇”雨之情。一言以蔽之,这两首诗吟咏山雨,同中有异,异曲同工,都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翁卷的《山雨》和何绍基的《山雨》在描写艺术上有什么不同 30

5楼:

翁卷的《山雨》抒发了诗人惊异的感情。何绍基的《山雨》诗人是以一个山行者的身份写的。雨前,诗人心旷神怡。

雨中,他“马上衣巾任沾湿”,表达了喜雨之情。雨后,目睹万瀑齐飞的奇景,直抒诗人的惊奇之情。

何绍基的山雨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景,所流露的感情有何不同?

6楼:流光异世

《山雨》是晚清诗人何绍基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紧围绕“山雨”的题意,首联描写山中未雨之景,颔联写遇雨之景,颈联写雨中之景,尾联写雨后之景。全诗用笔细腻,景象逼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何绍基的山雨 古诗文全文翻译 不要粘贴复制了 那些全都看过了 我只要译文 其他赏析的不要粘贴给我!!!

7楼:匿名用户

白话译文

一个个的斗笠在树林出没,人们在初凉的山野行走分外适宜。

溪涧上空的云雾填满了深山谷,山间乍下大雨行人尚不知。

骑马人的衣巾全被雨淋湿,村边的瓜豆枝叶在风雨中纷乱倾倒。

但见雨过天晴山峰又层出,万条瀑布齐飞的景象是如此新奇。

山雨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扩展资料

整体赏析

贵州为山区,谚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晴天的雨说来就来,一忽儿可能又会放晴。诗人用一支生龙活虎的笔,捕捉了“山雨”前后气候瞬息万变的景色,深得苏轼《有美堂暴雨》诗趣。

作者写途中遇雨,共分四层叙。雨前天气很好,一点也没有雨意。作者在山林中穿行,虽只戴短笠,还是被茂密的树枝挂缠和阻挠,他一路观山望景,兴致很好,只觉天气凉爽宜人,没有想到下雨。

这一层说明,“山雨”之来,确乎是出人意料的。

山雨的到来,溪上云雾四起,渐渐连成一片,行人只觉山光物态的迷人,而没有意识到这就是雨来的信号。要在别处,“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雨前的征兆十分显著,贵州山区却全然不同,云雾恰起,阵雨就来了。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二句写出雨来迅疾,使人回不过神来。好奇之感,通过“忽来”、“不知”等词语,自然流露出来。

正因为出乎意料,作者事先没有准备雨具,只有一领遮头的短笠,衣襟不免要被打湿了。但反正遇上了,便“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到雨中村边瓜豆蔓藤散乱纷披,作狼狈状,使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观望雨中景色,浑忘沾湿之苦。

“马上衣襟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一个“也”字,从物我同情中得到几分慰藉,而一个“任”字则表现出雨中人的从容与泰然。

突然,雨脚为之一收,天就放晴了。这时比雨前的物象,又有一番清丽:云雾全失,峰峦尽出,斜阳相迎,虹霓随之,一片明朗璀璨景象。

山雨虽然住了,但雨水化成无数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涧,又作“万瀑齐飞”的壮丽景观。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是这首写景诗推出的新境界,作者情绪也为之一振。雨前的溪云四起是一奇;雨中的瓜豆离披是一奇;而雨后的万瀑映日是又一奇。

“溪云到处”——山雨之兆,“万瀑齐飞”——山雨所成,来龙去脉,皆扣题面。重心所在是写“山雨”,而非写雨霁。“山雨”非川原如烟之雨——后者是绝不可见“万瀑齐飞”之奇观的。

本篇境界层出不穷,恰似张镃赞“诚斋体”所谓:“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及时追。

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携得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何绍基这首诗亦得诚斋体之精髓。

名家点评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王祖献《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全诗扣紧“山雨”题目,从未雨、遇雨、雨中和雨后等方面进行了描写。描写景物用笔细腻,选材精当,皆从细微处着笔,表现出作者善于观察与捕捉变化中的事物。

平常之物,一经点染,便耐人寻味,并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故林惠常谓何绍基的诗“奇趣横生”。张石洲(张穆)序谓何诗之高妙,在于“本色”,“本色者何,真而已矣,真者何,自写其性情而已。”从这首写景诗看,何诗确具有真切而富于审美情趣的特色。

为何下雨时山中起雾,雨后山上为什么会腾起雾

1楼 十八子农家事 下雨时,那个雨被风吹散了一个月就停那小水地了,下水地漂浮在空中,那就新政务了,下雨的话也是湿度大,湿度大的表现一次距度晤多。 雨后山上为什么会腾起雾 2楼 绝殇投毓 刚下完雨后地表的湿度增多,所以山中的树木蒸发水蒸气的量也比平时要多得多,又由于刚下完雨,空气的温度比较低,所以挥发...

中山大学校徽的介绍,中山大学校徽的校徽基本信息

1楼 很爱作乐 校徽历史中山大学在八十多年的历史中,曾经使用过几种形式的校徽。现在的校徽于七十年校庆后开始使用,由该校艺术教育中心教师姚友毅先生设计。 校徽的简介 2楼 百度用户 校徽,顾名思义就是学校徽章,上面标有学校名称,是一所学校的象征与标志。 校徽,是一名学生的标志,佩戴校徽是一名学生的行为...

挖地基挖出棺材怎么处理,挖宅基地挖到棺材如何处理 5

1楼 人走茶凉灬丶 挖到棺材是好事啊!因为盖房子挖到棺材,有官有财,肯定发啊!不过一定要安葬好! 挖宅基地挖到棺材如何处理 5 2楼 匿名用户 点上蜡烛 上些果品 给亡灵烧些纸钱 请他移居它地 选一地给亡灵好生安葬 在挖出棺材的地方 放入朱砂 白狗血 那亡灵就不敢回到此地 各种阴邪也都不敢近此宅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