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大致是:
1、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
2、丙酮酸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
3、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
4、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在谷丙转氨酶作用下,与丙氨酸发生转氨反应,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在emp途径中,从哪个到哪个的反应途径对所有能代谢葡萄糖的微生物都一样
2楼:匿名用户
常见的途径
有:糖酵解途径(emp),是有机体获得化学能最原始的途径,一切生物有机体都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在动植物、微生物细胞中普遍存在,这个途径产生的能量最多,不仅是糖代谢的主要途径。
也是脂肪、蛋白质代谢
3楼:犁半梅滕驰
搜一下:在emp途径中,从哪个到哪个的反应途径对所有能代谢葡萄糖的微生物都一样
微生物分解代谢途径有哪些?以及其特点!谢谢!!
4楼:百度用户
1)emp途径:以1分子葡萄糖为
底物反应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氢离子和2分子atp。emp途径是绝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2)hmp途径:
是从葡糖-6-磷酸开始的,其特点是葡萄糖不经emp途径和tca循环而得到彻底氧化,并能产生大量还原型烟酸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以及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在多数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种都存在hmp途径,而且通常还与emp途径同时存在。只有hmp途径而无emp途径的微生物很少,例如弱氧化醋杆菌,氧化葡糖杆菌,氧化醋单胞菌。
(3)ed途径:以1分子葡萄糖为底物生成2分子丙酮酸,1分子atp,1分子nadph和nadh。其特点是只经过4步反应即可快速获得由emp途径须经10步反应才能形成的丙酮酸。
ed途径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分布较广,特别是假单胞菌和固氮菌的某些菌中较多存在,是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ed途径可不依赖于emp途径和hmp途径而单独存在。 (4)tca途径:
以1分子丙酮酸为底物,经过一系列循环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3分子co2,4分子nadh2,1分子fadh2和1分子gtp,总共相当于15分子atp,产能效率极高。这是一个广泛存在于各生物体中的重要生物化学反应,在各种好氧微生物中普遍存在。 这是我找到,如果有问题,请追问我帮你翻书
谷氨酸在氨基酸代谢中的意义
5楼:诸鬼之黎明
1.谷氨酸
参与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谷氨酸被脱去氨基)。
2.在血氨转运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谷氨酸与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中性无毒,易透过细胞膜,是氨的主要运输形式。
3.在葡萄糖-丙氨酸循环途径中,肌肉中的谷氨酸脱氢酶催化α-酮戊二酸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酸,接着在丙氨酸转氨酶的催化作用下谷氨酸再与丙酮酸形成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
4.在生物活性物质代谢途径中,谷氨酸本身就是兴奋神经递质,在脑、脊髓中广泛存在,谷氨酸脱羧形成的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
5.在氨基酸合成途径中,谷氨酸是合成谷氨酰胺、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的重要前体。
6.在鸟氨酸循环(尿素合成)途径中,线粒体中的谷氨酸脱氢酶将谷氨酸的氨基脱下,为氨甲酰磷酸的合成提供游离的氨;细胞质中的谷草转氨酶把谷氨酸的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再形成天冬氨酸进入鸟氨酸循环,谷氨酸为循环间接提供第二个氨基。
6楼:***
1. 氨代谢。氨基酸脱氨一般都先转氨生成谷氨酸,然后经谷氨酸脱氢酶或腺苷酸循环脱去。
氨的转运也需要谷氨酸,包括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肌肉的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谷氨酸合成的谷氨酰胺还是常用的氨基供体。
2. 氨基酸合成。gln、pro、arg还有某些生物的赖氨酸都可由谷氨酸合成。
3. 合成谷胱甘肽、gamma-氨基丁酸等。
7楼:油麦优美
0推荐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是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
22。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
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谷氨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l-谷氨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谷氨酸盐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多种食品以及人体内都含有谷氨酸盐,它即是蛋白质或肽的结构氨基酸之一,又是游离氨基酸,l型氨基酸美味较浓。
l-谷氨酸 又名“麸酸”或写作“夫酸”,发酵制造l-谷氨酸是以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采用“等电点提取”加上“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方法而制得。
谷氨酸基本理化性质
谷氨酸(2—氨基戊二酸)有左旋体、右旋体和外消旋体。左旋体,即l-谷氨酸。l-谷氨酸是一种鳞片状或粉末状晶体,呈微酸性,无毒。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及冷醋酸中,也不溶于乙醇和甲醇。在200℃时升华,247℃-249℃分解,密度1.538g/cm3,旋光度+37-+ 38.
9(25℃)。l-谷氨酸的用途广泛,它本身作为药品,能**肝昏迷症,也可用来生产味精、食品添加剂、香料和用于生物化学的研究。
葡萄糖发酵的主要途径有哪几条 且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8楼:匿名用户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
1、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丙酮酸;
2、丙酮酸氧化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
3、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
4、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或α-酮戊二酸在谷丙转氨酶作用下,与丙氨酸发生转氨反应,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人体内葡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有几条
什么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9楼:时黎公孙季
代谢产物
概念不同
: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中,一般将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成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而次级代谢是相对于初级代谢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产物不同
:初级代谢的产物,即为初级代谢产物。如单糖或单糖衍生物、核苷酸、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等单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大分子聚合物,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质等生命必需物质。
通过次级代谢合成的产物称为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根据其作用,可将其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等类型
次级代谢产物可积累在细胞内,但通常都分泌到细胞外,有些与机体的分化有一定的关系,并在同其它生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存在范围不同:初级代谢的代谢系统、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在各类生物中都基本相同,它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类微生物中的一种基本代谢类型。
次级代谢只存在于某些微生物中,并且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因生物不同而不同,就是同种生物也会由于培养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
对微生物的作用不同:通过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为生长提供能量,因此初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只要在这些物质的合成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发生障碍,
轻则引起生长停止,重则导致机体发生突变或死亡,是一种基本代谢类型。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对菌体自身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不参与细胞结构组成,也不是酶活性必需的,不是机体生长与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即使在次级代谢的某个环节上发生障碍,也不会导致机体生长的停止或死亡,至多只是影响机体合成某种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但许多次级代谢产物通常对人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化能异养微生物进行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可通过哪些代谢途径产生
10楼:桂遐思兰丑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以
有机化合物为碳源,以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所以,有机化合物对这些菌来讲,既是碳源,又是能源。已知的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属于此类。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类型。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而摄取宿主细胞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腐生是指通过分解已死的生物或其他有机物,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生活方式。
异养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的方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受体的不同可分为发酵和呼吸两种类型,而呼吸又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微生物发酵工程工作流程?
11楼:娱乐大潮咖
1、发酵生产流程三个阶段:
上游、中游和下游。
(1)先进行高性能生产菌株的选育;
(2)然后在人工或计算机控制的生化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生产目的代谢产物;
(3)最后收集目的产物并进行分离纯化,最终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1、手工加工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2、近代发酵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经验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
于是,发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于化学和化学工程,向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用泵和管道等输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发酵生产与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3、现代发酵
通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发酵工业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时变的)、非线性的、多变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特别是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来看,发酵罐也就是生产原料发酵的反应器,发酵罐中培养的微生物细胞只是一种催化剂,按化学工程的正统思维,微生物当然难以发挥其生命特有的生产潜力。于是,追溯到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技术的生物学内核(微生物),返璞归真而对发酵工程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使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酵工程进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