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中刻画了王昭君怎样的形象

2021-03-17 10:42:10 字数 1566 阅读 3128

1楼:云白0220风清

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2楼:匿名用户

《怀咏古迹》中的王昭君是一个远嫁异域,怀思故土的可怜人。杜甫笔下的王昭君不再只是拘泥于个人身世悲苦的女性,他一个笔下的王昭君的哀怨是更加有深度的对国家的爱与怨。昭君虽然是一个女子,但她身行万里,青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诗人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她。

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所以诗中的王昭君大气磅礴,哀思深重,有着历史的厚重感。

望采纳,谢谢

3楼:要去想

杜甫笔下的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 的昭君.

《咏怀古迹五首》中王昭君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4楼:三千绿色的夏天

如果只以昭君之怨作结,只能算是咏史。其实只要结合杜甫做诗时的境况和他在政治上的遭遇来看,就绝不会得出这种结论。因为他借古抒怀的动机很明显,五首诗的联系也很密切。

他在政治上的挫折,使他深感君臣际会之难;漂泊西南、依人为生的岁月使他痛苦不堪。而中原扰乱他又欲归不得。所以他咏昭君,谴责君王的美恶不分;他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那么可见,这曲中倾诉的怨旷之思岂止属于昭君一人,它分明也是杜甫的怨恨;而不辨美恶的君主又岂止是汉元帝一人,后来有多少人才仍在抒发着感世不遇的情怀!这一曲怨恨已流传千载,谁又能断言它不再继续下去?这一结,切中时弊、含意深远,正是“篇终接混茫”。

5楼:匿名用户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 字就是昭君的形象 。杜甫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他当时正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6楼:匿名用户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身死异国,环佩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7楼:匿名用户

不知道,我也想问来着,但是杜甫对明妃的描写的确和自己背井离乡的心情很像

8楼:忆墨痕

这首诗写一位远嫁异域的妇女永远怀念故土的情思,也是作者怀才不遇近况的真实反映。

说说你对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王昭君形象的认识?

9楼:天风海雨楼主

杜甫笔下的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 的昭君.

《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1楼 樰悦晗 哀叹王昭君貌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最终嫁给匈奴,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也是诗人的自比,暗示自己也是有一身的才华,却没有被君王赏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理 2楼 阿房女 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 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 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 感慨和...

咏怀古迹其三中杜甫是怎样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满腔怨情的

1楼 匿名用户 在《咏怀古迹》 其三 中,诗人借咏昭君村 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当时正 飘泊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