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吹梦向西风
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章旬》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楚辞》的基础上作注。
在《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据此,则认定屈原作《渔父》,又可上推至刘向时。后世认同屈原作《渔父》,影响较大的有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
但此说漏洞颇多。从外证来说,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引述《渔父》文字时,只是作为行文的一部分,而并非作为屈原的原作转引。王逸《楚辞章句》在明确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之后,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作者又非屈原而成了“楚人”。
从内证来说,《渔父》中的屈原表示“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以下当是赴湘自沉的一幕,似不可能再有心绪用轻松的笔调续写“莞尔而笑”的渔父。何况全文采用第三人称,亦与屈原作为此文作者的身份不合。故近人一般都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
郭沫若说:“《渔父》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屈原赋今译》)按之作品的实际,这一推断还是比较可信的。
2楼:嘉璿
《渔父》
王逸《章句》曰:“《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王逸对《渔父》的看法已有模糊或矛盾之处,后世注家则疑者较多。但亦无确凿证据证明该诗非屈所作。本篇亦属散文诗。
3楼:痴情_女子
屈原写的,
有句很有名:天下皆浊我独清,天下皆醉我独醒
4楼:左°小姿
屈原写的
屈原是积极入世,渔夫是飘然出世的一种态度
渔 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出自:楚辞
5楼:明度居
在学术界不能拿出有力证据说明《渔夫》不是屈原原作之前,由于《楚辞》已经认定是屈原所作,那只好说是屈原的作品了。
除非将《渔夫》编成外篇,并且确定是他人所作,就可以说是他人作品了。
帮我找屈原的《楚辞·渔父》这首诗,谢谢
6楼:热门资源大全
《楚辞·渔父》
屈原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渔夫中屈原和渔夫分别属于百家中的哪种?
7楼:言0炎
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
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