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赵振宇提问
《金刚经》解难: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的本质——本相——真象)不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有形有色,形色万千的世界,(而是无形无相的真如实相——“空”,这才是我们眼中的所看到的有形有色,形色万千的世界的本质——本相——真象)______是名世界。其它的以此类推。
《金刚经》所讲的“空”释义:释迦摩尼佛祖为救拔、解脱一切众生的苦难不惜舍身喂虎,割肉救鸽,要眼给眼,要手给手,……而慈悲无我——为救众生的苦难完全牺牲了自己个人的一切——为救众生的苦难完全忘记了自己个人的一切——结果就“无我相”——因为无我相,与我相相对应、对立而存在的人相也就不存在了,有一点象没有了白,与白对应、对立而存在的黑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都不存在了,与我相、人相相关联、对应的众生相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存在了,与我相、人相、众生相相关联、对应的生命的长寿_____长生不死——长生不老的相状——寿者相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存在了,进一步向下延伸,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相关联、对应而存在的一切相也就都不存在了——远离诸相——无相而“空”——远离诸相即名诸佛——无相而“空”而成佛。在这里慈悲是第一层楼,只有有慈悲心,救拔解脱他人——众生之苦而甘愿付出、牺牲自己的一切…….
,象这样长期发展、积累下去,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慈悲无我——无我相,进一步才能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相——远离诸相——“空”——成佛,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远离诸相——无相而“空”——成佛是第二层楼,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2楼:匿名用户
看不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理解单字,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是每个字都认识,某句话或四句偈不明白。
如果是第一种,需要加紧学习。因为佛经是释伽佛及翻译经典古大徳用人们能理解的“文字方便”与我们沟通,帮我们切入实相。
如果是第二种,诵读得大利。如何诵读则有不同。金刚经是讲般若的经典。般若不同于一般的智慧。
定中诵读,就是在修布施菠萝蜜、持戒菠萝蜜、禅定等六菠萝蜜,即可逐渐达到与经意相应的境界。逐渐开解。
持戒方可逐渐开解,开解方可随处持戒。
3楼:梦回莲台
网上搜的净空法师对如何读经的开示 请看
问:第一个问题,老法师说佛经没有意思,但用起来却是无量义,读经不要想意思;又说读经要会转经,要依教奉行。请问读经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答:读经不想意思很难,那叫真正会读经,所以真会读经的人不多。读经不想意思是什么回事情?
是真修行。修什么?戒定慧一次完成。
如果一想意思,你就把戒定慧全部都破掉了;就是用读经的方法来修定、来开悟,那叫真会念。真的念到一心,人就开悟了,智慧就现前。所以一般人一面念经,都在那里研究这句什么意思?
这段什么意思?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
佛没有意思。所以佛的经,你看看古人的注解你就晓得,你看《金刚经》有几百种注解,《楞严经》也有将近一百多种注解,每个人注的都不一样。如果要是有意思,应该都一样的,怎么会不一样?
所以它没有意思,深的人看看得深,意思看得深,浅的人看的意思浅,经的妙处就在此地。
因为经,我们知道是佛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里头哪有意思?怎么样才能见性?你看大乘,我们现在学《华严》,《华严》讲得很多,你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明心见性。
佛的一切经,都是从心性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没有意思。读经的人随著你的程度,凡夫读经是凡夫的意思,阿罗汉读经是阿罗汉的意思,菩萨读经是菩萨的意思,佛读经就是佛的意思,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经上教我们,你不要去想像,不要去思惟,意思会自然起来,那就是你的悟处。
你如果一想,想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识,你一想一执著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那真的就不是佛法,佛法就变成世间法。
佛教我们怎么做法?实在讲千经万论,落实在生活行为上,就是十善业道,那是基础!即使是阿罗汉的四谛法,落实在生活上还是十善业道。
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你们诸位想,如果没有十善业道,他就不能落实,他都是空的,都变成玄学,这个要懂。儒家的所有一切学问落实就是《**规》,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样的;道家理论虽然高深,落实也就在《太上感应篇》。所以这几样东西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这叫圣学。
做到怎么样?你就是圣人的样子。你虽然境界没有达到圣人那么高,可是你在日常生活一举一动确实像圣人,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儒释道三家基础的课程,非常重要,这个东西是初学,也是究竟圆满。儒达到究竟圆满就是这样的,理通了,事都是一样。佛到究竟圆满还是十善业,十善业的究竟圆满就是成佛,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我们今天烦恼习气太多,障碍了自己的悟门,不开悟!但是认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那就是持戒;一心专注就是定,定到一个阶段自然就开智慧。也不要天天想著:
我怎么还没有开智慧?那你永远不能开智慧。为什么?
那就障碍!
有很多念佛人来跟我说,「法师,我念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没有得到功夫成片?」我说你这一生别指望,绝对不会得功夫成片。他说为什么?
因为你有个妄念在此地障碍住。你什么都不求,自然就得到。你求的那个心是个妄心,是个障碍,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
真的要用清净心念,清净心不要打妄想,老实念下去,自然就有感应
4楼:匿名用户
你最好先别“看懂”。
佛教万千法门,共同点都在于修“定”。因为定能生慧,慧有了,就可能开悟了。
修定,绝不可以凡夫的意识心分别心来猜度经典意思,而要先念经、持咒、念佛入定(不只是禅定啊),才行的。
净土宗叫“一心不乱”,禅宗参话头等也是如此。心专注于一个境界,无他杂念,久而久之,就能生定。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在《念与念佛》中说,参禅的,如果先急着“弄清”经典意思再参禅,永远不会开悟。因为是意识心作怪了。
怎样持经修定 印光大师
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
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
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
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
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
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
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
【【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著。
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及淫杀盗妄种种烦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
甚矣,修行之难得真法也!
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
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而阅之之法,断断不可不依吾说,而苟且从事。致令不思议利益,由肆无忌惮并分别妄情而失之。
岂不哀哉!〗
5楼:普愿讲堂慧莲
有意义bai,师兄!因为你不读du诵,永远不会懂!当你开始zhi读诵之时,就是在
dao种下此专
因缘。当因缘成熟之时,你或者属自己会有所体悟,或者会遇到有人讲解此经,或者你看到某事触动了你,或者你遇到高人而请教他们。总的来说,如果你没有读过此经,哪怕正好遇到有人在讲此经中的某句话,因为它对你完全陌生,你的心里甚至连个痕迹都不会刻下!
如果你熟知此句,那么当别人讲解之时,你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句是这个意思!况且,十方诸佛菩萨无量的慈悲愿力摄受,诸大善神**等的护持等等呢?
6楼:匿名用户
读经典的抄目的是开智慧,死读经典也不会有功德。按照佛经上说的做才会有功德,为他人讲经才会有功德,所谓读经就有功德不过是僧人为得到供养说的。所以无论看见什么,听到什么都要思考他背后的目的。
相反的你知道经典思想而且能按照其中的意思去做,即使不诵读也会得到解脱和大自在。六祖不认识字,可是他的佛学造诣有几人能及?所以凡事抓重点,不做表面功夫。
修行,修心。
读诵金刚经如何回向,金刚经如何回向
1楼 匿名用户 回向应该先大后小 先做大回向回向广大的法界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再回向你自己的奶奶 你自己的事情 回向给佛菩萨的说法没有根据 不要听信 普贤十大愿王里面就说了回向的问题 2楼 匿名用户 回向文 合掌 愿以所诵《金刚经》一部之功德,回向给 过去生中的父母及怨亲债主,祈请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救...
哪个版本的《金刚经》适合平时诵读
1楼 匿名用户 我觉得什么版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嘴在念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不是也一起在念。 2楼 释真道 鸠摩罗什翻译的最好 如果有生字你可以去找带汉语拼音的 那样才不会不读错字 如果读错字是很不好的 不要求快,一定要求精 阿弥陀佛 愿你早成佛道 金刚经适合什么人诵读 3楼 淄博小丽人 任何人都适...
关于黄金的问题,关于黄金的问题? 50
1楼 匿名用户 我上个月在周大福买的252每克。还要加手工费。纯的话应该是周大福了,千足9999嘛。有的是足金999的。 便宜的一般金店应该会便宜点,220到260之间吧。 2楼 匿名用户 kitco 这个 可以查 , 现在零售价240元 克左右,地区有差异。除了周大福 六福等大品牌的 贵一些,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