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版本的《金刚经》适合平时诵读

2020-12-11 20:35:06 字数 5870 阅读 1478

1楼:匿名用户

我觉得什么版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嘴在念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不是也一起在念。

2楼:释真道

鸠摩罗什翻译的最好.如果有生字你可以去找带汉语拼音的.那样才不会不读错字.如果读错字是很不好的..不要求快,一定要求精.阿弥陀佛.愿你早成佛道

金刚经适合什么人诵读

3楼:淄博小丽人

任何人都适合,其实只要能够专心致志,不管做任何事、读任何书,都可以让人的心静下来。当然,读《金刚经》可以由静心而升华至净心的境界,是因为通过读诵经典,并通过经典了解人生真理,不再执著于世相。

金刚经读诵哪个版本最好

4楼:最爱

妙印法师的《成佛之路》第八集有详细的六本同解,六版本一一比照,原**自然明明了了

听完相当震撼

5楼:低调吧兔子

姚秦天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最流行的版本。其他还有唐三藏法师翻译的,等等…经过对比,个人觉得还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最好。

6楼:匿名用户

佛法学习点我名字,再点空间,上面有个三慧禅房的链接,就都有了。 阿弥陀佛

7楼:白色的哈逹

建议读鸠摩罗什的。但是推荐你看一下索达吉堪布讲的《金刚经开示录》里边有两处改变,有一个“不”字删去,加了一个颂词,我每次念都是按照索达吉堪布修改的。(不是重新翻译)

在家诵读《金刚经》有什么讲究吗?

8楼:匿名用户

印光大师法语:读经须知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

”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寿命,二则保持**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

何谓不恭敬?印光大师云:“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也。

”例如将经典放置不净几案上、或置于世间杂乱书中、或放置最底处、或床头上、或置衣物中,或用指甲划经页翻阅、令经篇上有指甲划痕,或用口涎沾于指上来翻经页,或用二指及中指夹起**翻阅,或穿鞋时用手指提鞋、再用此手翻阅经典,或眼看**、心思**,双手无事,则闲摩其脚及脚指隙,然后再用手翻阅经典。或正在观阅经时,咳嗽、打喷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或正阅经时,未将经覆盖便与人谈话、及大说大笑,或不端身正坐、及半坐半卧、并斜身翘起脚来阅读,或将经置于腿上翻阅,或将经书卷起,当**唱本看等等。以上各举不敬经典有十五种,若详举则无量矣。

祈缁素大德,于观览**之时,必须仔细思量,对于三藏圣教灵文,恭敬与不恭敬之福罪为要。

9楼:匿名用户

庄重,如面佛天……这也是诵读其他经典的态度。其实原本没有太多讲究,只要不要穿着太暴露就是了!

10楼:匿名用户

不着色,处处兼净土,处处兼可读之

11楼:匿名用户

只要有恭敬心 就行了

关于诵读《金刚经》的问题 5

12楼:赵振宇提问

《金刚经》解难: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的本质——本相——真象)不是我们眼中所看到的有形有色,形色万千的世界,(而是无形无相的真如实相——“空”,这才是我们眼中的所看到的有形有色,形色万千的世界的本质——本相——真象)______是名世界。其它的以此类推。

《金刚经》所讲的“空”释义:释迦摩尼佛祖为救拔、解脱一切众生的苦难不惜舍身喂虎,割肉救鸽,要眼给眼,要手给手,……而慈悲无我——为救众生的苦难完全牺牲了自己个人的一切——为救众生的苦难完全忘记了自己个人的一切——结果就“无我相”——因为无我相,与我相相对应、对立而存在的人相也就不存在了,有一点象没有了白,与白对应、对立而存在的黑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都不存在了,与我相、人相相关联、对应的众生相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存在了,与我相、人相、众生相相关联、对应的生命的长寿_____长生不死——长生不老的相状——寿者相也就不存在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存在了,进一步向下延伸,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相关联、对应而存在的一切相也就都不存在了——远离诸相——无相而“空”——远离诸相即名诸佛——无相而“空”而成佛。在这里慈悲是第一层楼,只有有慈悲心,救拔解脱他人——众生之苦而甘愿付出、牺牲自己的一切…….

,象这样长期发展、积累下去,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慈悲无我——无我相,进一步才能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一切相——远离诸相——“空”——成佛,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远离诸相——无相而“空”——成佛是第二层楼,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13楼:匿名用户

看不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理解单字,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是每个字都认识,某句话或四句偈不明白。

如果是第一种,需要加紧学习。因为佛经是释伽佛及翻译经典古大徳用人们能理解的“文字方便”与我们沟通,帮我们切入实相。

如果是第二种,诵读得大利。如何诵读则有不同。金刚经是讲般若的经典。般若不同于一般的智慧。

定中诵读,就是在修布施菠萝蜜、持戒菠萝蜜、禅定等六菠萝蜜,即可逐渐达到与经意相应的境界。逐渐开解。

持戒方可逐渐开解,开解方可随处持戒。

14楼:梦回莲台

网上搜的净空法师对如何读经的开示 请看

问:第一个问题,老法师说佛经没有意思,但用起来却是无量义,读经不要想意思;又说读经要会转经,要依教奉行。请问读经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答:读经不想意思很难,那叫真正会读经,所以真会读经的人不多。读经不想意思是什么回事情?

是真修行。修什么?戒定慧一次完成。

如果一想意思,你就把戒定慧全部都破掉了;就是用读经的方法来修定、来开悟,那叫真会念。真的念到一心,人就开悟了,智慧就现前。所以一般人一面念经,都在那里研究这句什么意思?

这段什么意思?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

佛没有意思。所以佛的经,你看看古人的注解你就晓得,你看《金刚经》有几百种注解,《楞严经》也有将近一百多种注解,每个人注的都不一样。如果要是有意思,应该都一样的,怎么会不一样?

所以它没有意思,深的人看看得深,意思看得深,浅的人看的意思浅,经的妙处就在此地。

因为经,我们知道是佛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里头哪有意思?怎么样才能见性?你看大乘,我们现在学《华严》,《华严》讲得很多,你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明心见性。

佛的一切经,都是从心性流露出来的,所以它没有意思。读经的人随著你的程度,凡夫读经是凡夫的意思,阿罗汉读经是阿罗汉的意思,菩萨读经是菩萨的意思,佛读经就是佛的意思,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经上教我们,你不要去想像,不要去思惟,意思会自然起来,那就是你的悟处。

你如果一想,想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识,你一想一执著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那真的就不是佛法,佛法就变成世间法。

佛教我们怎么做法?实在讲千经万论,落实在生活行为上,就是十善业道,那是基础!即使是阿罗汉的四谛法,落实在生活上还是十善业道。

菩萨的六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你们诸位想,如果没有十善业道,他就不能落实,他都是空的,都变成玄学,这个要懂。儒家的所有一切学问落实就是《**规》,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这样的;道家理论虽然高深,落实也就在《太上感应篇》。所以这几样东西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这叫圣学。

做到怎么样?你就是圣人的样子。你虽然境界没有达到圣人那么高,可是你在日常生活一举一动确实像圣人,道理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儒释道三家基础的课程,非常重要,这个东西是初学,也是究竟圆满。儒达到究竟圆满就是这样的,理通了,事都是一样。佛到究竟圆满还是十善业,十善业的究竟圆满就是成佛,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我们今天烦恼习气太多,障碍了自己的悟门,不开悟!但是认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那就是持戒;一心专注就是定,定到一个阶段自然就开智慧。也不要天天想著:

我怎么还没有开智慧?那你永远不能开智慧。为什么?

那就障碍!

有很多念佛人来跟我说,「法师,我念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没有得到功夫成片?」我说你这一生别指望,绝对不会得功夫成片。他说为什么?

因为你有个妄念在此地障碍住。你什么都不求,自然就得到。你求的那个心是个妄心,是个障碍,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

真的要用清净心念,清净心不要打妄想,老实念下去,自然就有感应

15楼:匿名用户

你最好先别“看懂”。

佛教万千法门,共同点都在于修“定”。因为定能生慧,慧有了,就可能开悟了。

修定,绝不可以凡夫的意识心分别心来猜度经典意思,而要先念经、持咒、念佛入定(不只是禅定啊),才行的。

净土宗叫“一心不乱”,禅宗参话头等也是如此。心专注于一个境界,无他杂念,久而久之,就能生定。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在《念与念佛》中说,参禅的,如果先急着“弄清”经典意思再参禅,永远不会开悟。因为是意识心作怪了。

怎样持经修定 印光大师

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

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

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

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摄,亦能诵得清楚;听者惟声是托,一经放纵,便成割裂。若能如此听,比诵者能至诚恭敬之功德等。

若诵者恭敬稍疏,则其功德,难与听者相比矣。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智者诵经,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写法华经,一心专注,遂得念极情亡,至天黑定,尚依旧写,侍者入来,言天黑定了,只么还写,随即伸手不见掌矣。如此阅经,与参禅看话头,持咒念佛,同一专心致志。

至于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贯通之益耳。明雪峤信禅师,宁波府城人,目不识丁。中年出家,苦参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实为人所难能,久之大彻大悟,随口所说,妙契禅机。

犹不识字,不能写,久之则识字矣。又久之则手笔纵横,居然一大写家。此诸利益,皆从不分别专精参究中来。

阅经者亦当以此为法。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

【【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著。

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及淫杀盗妄种种烦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

甚矣,修行之难得真法也!

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若法华,楞严,华严,涅槃,金刚,圆觉。

或专主一经,或此六经,一一轮阅,皆无不可。而阅之之法,断断不可不依吾说,而苟且从事。致令不思议利益,由肆无忌惮并分别妄情而失之。

岂不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