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秋风引》的简析

2021-03-08 10:27:53 字数 6342 阅读 2663

1楼:忍者小鸣

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小小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

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小小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小小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小小之人还没有露面,景小小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小小“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小小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

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小小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

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

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小**:“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

”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小小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小小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

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2楼:滢滢小蘑菇

秋风引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小小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小小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小小之人还没有露面,景小小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小小“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小小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

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小小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

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

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小**:“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

”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小小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小小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

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

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3楼:匿名用户

http://****teacher**.***/zxyw/tsjs/2006-7/8/20060108175223710.html

古诗词大全600首

4楼:匿名用户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13 《绝 句 》——僧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1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2 《春晓》————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 《晴景》—— 王驾(唐)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

2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5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6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7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0 月夜 ——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1《春游湖》——徐俯 (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32《春游曲》——王涯 (唐)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33《春雪》——韩愈(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4《春兴》——武元衡 (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35《春词》 ——刘禹锡 (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36《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7《城东早春》——杨巨源 (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8《苏溪亭》——戴叔伦 (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39《怅诗》——杜牧 (唐)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40《喜张沨及第》——赵嘏(唐)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41《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唐)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古诗秋风引,秋风引 古诗

1楼 山海轩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是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 孤客 ,也只写到他 闻 秋风而止。 写作手法 设问。 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楼 ljy忆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是作者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写作手法么,...

秋夜风雨古诗词,关于“秋夜风雨”的古诗词有哪些?

1楼 不曾明了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五首 其一》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严武《军城早秋》 一夜雨声凉到...

唐诗秋风引的孤客是什么意思,秋风引中的萧萧和孤客各什么意思

1楼 一问时代 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孤客 单身旅居外地的人。 这里指诗人自己。 秋风引中的萧萧和孤客各什么意思 2楼 倩儿 《秋风引》中的 萧萧 是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孤客 是指单身旅居外地的人。 一 原文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