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小石潭记中考题一定要有答案

2021-03-08 09:35:04 字数 7062 阅读 3144

1楼:罪恶de神

http://baike.baidu.***/view/47562.htm

2楼:匿名用户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楼:c倾听花开雨落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

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答案】

6.d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4楼:啵こ啵オ糖

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来描写的。先写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写近处潭中景象,然后写远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具体描写了石潭、潭水、游鱼和溪流。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潭上有什么景物?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6、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8.本文主旨:生动写出了小石潭的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

8.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中考题(一定要有答案)

5楼:匿名用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答案

一、(16分)

5.(1分)

柳宗元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小石潭记中考题 30

6楼:匿名用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答案

一、(16分)

5.(1分)

柳宗元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7楼:劳资信了迩旳邪

小石潭记:

1、《小石潭记》中直接写出潭水特征的语句时:

水尤清冽

2、《小石潭记》中写出潭中石头形态各异的语句是: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3、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小石潭记》中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9、文章如何描写潭水清冽的?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小石潭记中考题词

8楼:紫藤依梦

深圳市2008年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答案:6. 2 (1)大约(1分)

(2)呆呆的样子(1分)

7. 4 (1)水格外清凉。(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 “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 “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

8. 4 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菏泽市2008年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案: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2008年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

( 1)水尤清冽 尤: (2)悄怆幽邃 悄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2 分)

答:答案:5 、 ( 1) 尤:特别(2 )悄怆:优伤的样子

6 、b

7.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翻译完全正确的得2 分,“斗”和“蛇”两个词意义没落实的扣1 分)

8、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回答问题,小石潭记的一些重点问题和答案

1楼 职业健康 1 本文抓住了小石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特点。 2 感受到小石潭景物幽美 静穆和孤凄。 3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流露出来 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5 水声,青树翠蔓。 6 凄清寂静的景色,令人骨彻心寒,精神...

小石潭记比喻句,小石潭记中的比喻句有哪些?

1楼 不随意 参 《小石潭记》文中的比喻句 1 闻水声,如鸣佩环 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3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两岸的...

小石潭记与右溪记比较阅读,小石潭记与右溪记比较阅读中我不会的问题,呵呵

1楼 匿名用户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